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长寿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长寿县志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17期  作者:蜀俠 出版时间:1963-12-01
    关键字: 长寿县 县志重修 地方文献

    长寿县于民国建元后两修县志,此在四川各县中,尙属少见。民国三十一年张名振序新修长寿县志,谓「长寿县志,薛志仅存敍文,张志尙可考见。」又称「民国十七年,邑人李鼎禧因薛张二志,续编志藁。」所谓薛志,为由淸康熙五十三年长寿知县薛禄天所主修,共十卷。张氏谓其仅存敍文,实则现迁台湾之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尙存有一部。「张志」谓淸光緖元年刊本由知县张永熙主修之县志,都十卷。在薛志与张志之间,于道光年间,曾两度修纂,惟均未成。据张永熙敍其经过:「道光二十三年,渝州重修郡

  • 文章巴馬探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5期  作者:桂路 出版时间:1999-07-10
    关键字: 长寿县 山区地形 地区环境

    在大陆西南、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红水河西岸的偏远山区,有个世界著名的长寿县—巴马。根据最近一次的大陆人口普查纪录,巴马县九十到九十九岁的老人有二百二十六人,八十到八十九岁的老人有二千七百二十四人。全县百岁老人有七十九位,其中最高龄的老人一百一十二岁。巴马不仅是大陆最著名的长寿地区,也是世界七个长寿地方之一。在巴马有许多关于长寿老人的传奇故事—巴马鎭洪村板实屯一百零六岁老人罗秀珍,在一百零二岁时,耳朶聋了,牙掉光了,眼睛也看不淸东西。一百零三岁时,老人

  • 文章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乡趣闻长寿风俗 夫妻分床 地久天长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0期  作者:楊媛 出版时间:2008-04-10
    关键字: 长寿之乡 风俗习惯 晚婚晚育

    文·杨媛有一个古代的故事,讲的是一个白发的老头在门口哀哀哭泣,过路人问他为什么哭,老头说:我惹父亲不高兴了,他打了我。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故事有些夸张,不敢相信,但是到了广西巴马乡,才发现这是事实。巴马乡是世界五大长寿乡之一,总人口约二十五万人,现有百岁老人七十六位,九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人三百九十多位,而八十岁到九十岁的老人则多达两千八百多位。在巴马乡,阿公、阿婆是对长辈的尊称,晩辈是轻易不敢用的。在西山乡乐和村拉吾屯,一百零四岁的黄天锡跟五十七岁的儿子

  • 文章四川方志序文選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66期  作者:盧起勛 出版时间:1978-03-31
    关键字: 长寿县志 双流县志 汉州志 刘君锡 陈元杰

    长寿县志序昔王阳明序高平县志曰:州县之志,固有司者之职,其亦可缓乎!又序金坛县志曰:古君子之忠也,旧政以吿新尹,吾何以尽吾心哉。夫政有时而或息焉,吿有时而或穷焉,书之册而世守之,斯其为告也,不亦远乎。善哉斯言,洵可法矣。起勋莅任斯土,以修志为文献所关,责无旁贷,擧凡宿学之延揽,局务之规画,未尝不黾勉从事焉。溯长寿县志自前淸康熙年间,知县薛禄天重修;迄光緖元年,知县张永熙乃始续修,盖成书如此其难也。夫一县之文物掌故,积累之即为一国之史料,固矣。迩来暴倭入寇

  • 文章古裕州鄉間貧民三奇才(外二章)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卢景炎 清末举人 王潘 打油诗人 裴长义 长寿 三弦艺人 人物简介

    还赖。」两个管家也不敢吭声。三弦书艺人裴氏兄弟裴老八名叫裴长义,一八九三年生,博望乡汉老庄人。家境贫困,十三岁拜新店山东营岳金平为师学唱三弦书。在严师教导下,他勤学苦练,精益求精,往往睡半夜起身练功,人称入了迷,无不敬佩。弟弟裴老十,名长寿,十五岁也跟着哥哥学唱书,并专练胡琴和三弦,还博采众长,技艺超群。在唱法和演技中的独到之处,不仅唱词清晰,表演逼眞,而且情节委婉多变,悦耳动听,醒木一响,引人入胜,颇受观众欢迎。建国后,随民间文艺的迅猛发展,裴氏兄弟于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