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重修共返回5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修江津相国府

    来源期刊:《江津》 第43期  作者:夏祥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重修 相国府 明朝 襄阳王府

    大陆各地,对维护历史文化古蹟,做得十分卖力,如重建洛阳桥,重修襄阳王府,再建圆明园,和修建江津的江渊相国府。在这一连串的修建声中,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历史古老的襄阳王府,和我们江津的相国府。提起襄阳王府,眞个是大大有名,它是襄阳最负盛名的历中古蹟之一。遥想当年明朝袭封襄阳藩王的前前后后有八位之多,显赫尊荣好不威风!王府占地宽广的殿宇楼台,气势非凡的雕梁画栋,奇花异草的林苑,我们是可以想像得到的。只可惜,这一座襄阳王府,既遭张献忠损毁于先,又被满淸焚毁于后

  • 文章祖坆圖誌弁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6期  作者:唐子安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重修谱牒 祖坟 图志 南昌

    新建 唐子安我晋阳唐氏,始自迁祖谷保公,以避元末白莲敎之乱,于顺宗至正年间,由湘迁赣,卜居南昌近郊,新建县属生米街,拓荒后街梅岗耕地,建立家园,公殁,纪方公子承父志,守成开创,愈加勤奋,基业始奠;厥后沿习相传,日益茁壮,誉称望族;祠堂悬挂「荣封桐叶;族发梅岗」楹联,取义本此。并于近处建有「望僊庵」别庄,幽静宽敞,供作宗人子弟就读,设立私塾之用,立有石刻勋勉碑文,惜未能拍照携带,为憾!民国十七年,我族重修谱牒,三佰余户同族,老少咸集,参与祭典,荐醮演戏,同

  • 文章山陰道上陽明墓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3期  作者:陳雯 出版时间:1994-03-10
    关键字: 阳明墓 兰亭 重修

    无缺,盛极一时。但凡历史名人之墓葬,或因兵燹祸乱,或因后裔衰微,或因盗墓风炽,能保持完好至今者殊不多见,王阳明先生墓也不例外。据绍兴方志载,明末淸初时「文成与其父母三墓为土人所占,侵削殆尽」,淸康熙五十四年绍兴知府俞卿出示布吿「尽归所占,还之王氏」,至乾隆年间又出现过「宰木被盗,墓石岁久无存」,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王氏族人呈文申请修墓,正逢抗战爆发,地方政府无暇顾及,此后一段较长时期内,阳明先生墓处于荒芜之中。一九八七年,当地政府决定予以重修,由考古人员实地

  • 文章鄂麻城王氏續譜序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1期  作者:王忠順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重修王式宗谱 湖北麻城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天下之基本是國,由國集合爲天下),國之本在家(國之基本是家,由家集合爲國),家之本在身(家之基本是個人,由個人集合爲家,個人才是主要之基本)。孟子這章書句;是說明了家、國、天下之構成,個人乃是主要基本因素也。換言之,也就是由個人集合才有家國天下。亦由此推論;有個人必有家,有家必有姓,有姓必有族群,有族群而必有族譜。亦猶如國之有史也。然而,族譜二字的含義;族者,乃同姓氏之親屬也(例如九族族類譜系的族人)。譜書,乃記載同族之人、事、物分...

  • 文章重修胡氏宗祠记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13卷 第3期  作者:胡季寬 出版时间:1985-07-15
    关键字: 胡氏宗祠 重修纪要 艺文

    族之有祠,猶水之有源,水則源遠流長,川流不息,祠則聚宗結族,流傳萬代,且以序昭穆、明倫常、敦親誼也。本族起自虞舜,綿延蕃衍,以迄於今,堂號安定,並與陳虞姚田四族,列爲一脈,春秋時有國名胡,遂以爲姓焉。本支始祖光源公於明洪武二年,自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遷徙湖南湘陰縣柳林江畔河北街遂定居於斯,江之南爲長洲縣屬之喬口鎭,昔唐詩人杜甫有詠「入喬口」之詩,可徵其鎭之古矣,當時之洞庭湖周圍旣未修堤築垸,湖水共長天一色者,廣範八百里,故河北街與喬口鎭,皆爲湖中之一小坵,來...

  • 文章樂安郡桐田孫氏宗祠重建宗譜新修序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9卷 第3期  作者:孫竺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桐田孙氏 重修族谱 宗祠

    故适时修谱,则是族中大事,更有必要矣。査以往重修宗谱,皆委由专业修谱者承编,不仅工资不赀,且多依样抄袭,未予详细核对,累积文抄,错失必多,基于实情,今特配合重建宗祠,公推由十六世孙孙德勋君担任主编,除协同核对户丁资料外,依据传统精神,参酌时流,予以诸多革新增列:「世系简单扼要图,为易査考计,加排目录页,因合实情需要,特予岁次旁注公历,并求永久纪念起见,在现存户主上方加印照像,尤予配合国家节育政策,凡独生女者,则视同男丁继承,益增生生不息,繁延后嗣,乃为一大

  • 文章重修分宜洋江钟氏族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72期  作者:鍾鳴鳳 出版时间:1998-04-01
    关键字: 分宜 洋江钟氏 重修族谱

    将家族之活动情形,皆记在族谱中。从此而使族谱臻于完美之境。古代人民之所以能守法重纪,乃植基于家族之伦理道德。故欲促进社会安和,匡正社会风气,必须发扬宗族所秉持之伦理道德。而族谱之重修,旨在于此。査我钟氏族谱,初修于约百年前,其后生殁与迁徙者众,谱不续修,则世远年久湮没不全。因有鉴于此,特呼吁父老,及时重修。所幸一唱百和,翕然景从。于是醵资以襄盛举,设(重修族谱委员会),由开仁、有德、卓群、光荣等综理其事。费时数载,历尽艰辛,始吿厥成。其于缵绪垂统,功莫大焉

  • 文章重修什邡县志弁言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99期  作者:李奎光 出版时间:1970-11-01
    关键字: 什邡县志 重修 前言

    之事实,就湮者不知凡几。际此文献绝续之交,倘不急谋重修,后起者展卷流连,必感槪唏嘘,恨书缺之有间。将何以见世运之升降,政治之隆汚,风俗之醇浇,人心之顺逆耶!但此重修之议,民初张起枢知事,叶昌藩视学,均先后提倡,卒因卸任而议寝。十一年后,光忝主议席,更两次咨请县署及时举办。殊始则主任无人,寻又因乱停搁。幸十六年春召开法团联席会议,始决议先设县志筹备处,推定筹备员数人,住处主持;觅县中明达,分段包办。正采访间,新知事王君文照莅任,对此修志之举,颇为注意。尝谓县志

  • 文章重修张氏宗谱序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24期  作者:世達  出版时间:2004-02-15
    关键字: 重修 张氏宗谱 谱牒

    一公迁毘陵,居殷薛。时为宋度宗咸淳年间,距今已七百余年。至廿九世文瀛公居张五房村,为先君祖居之地,亦已四百余年矣。历代修谱,均有纪录,自唐开元十六年(公元七三〇)首刊族谱以来,至宋熙宁元年(公元一〇六八)首度重修,其后或百余年,或数十年修一次。至清乾隆以后,则每二十余年修一次。上届修于民国三十六年(一九四七),距今已五十六年,族长根法忧心旧谱多毁,日久湮灭,而子孙繁衍,亟应纪录,乃倡议修谱,并嘱我任监修,实际负责撰作、编印事宜。此为族中数十年一次之大事,为

  • 文章重修岳阳楼记(民国九年七月)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 第5期  作者:魯蕩平  出版时间:1971-08-15
    关键字: 岳阳楼 重修记 艺文 山川文物

    尝考古蹟名胜,能垂之久远,流声四方而不坠者,必赖文人之笔,为之传播也。何以故,观夫鄂之黄鹤楼,赣之滕王阁,与吾湘之岳阳楼,槪可知矣。黄鹤楼则有崔颢李白之诗,滕王阁则有王勃之序,岳阳楼则有范仲淹之记。黄鹤楼,滕王阁,姑置弗论。惟岳阳楼,考岳阳县志为汉末东吴鲁肃练水军之阅兵台故址。唐之李、杜,与夫历代名贤,均有题咏,降及赵宋,仁宗庆历四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记,而斯楼之名,遂与世相传,人莫不知者。惜乎范公之记,今不见存于楼间,而见

共52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