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评价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岳飛史事正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岳飞 史料 评价

    四、客觀公正的評議監察委員係由各省巿議會,蒙古西藏地方議會、及華僑團體選擧所產生,代表全民行使職權。因而調査審議案件,向以客觀公正,信服各方。本案之審議略如下述:(一)因林著引起各方指摘——除林本人敍論諸多不妥之外,敎育內政兩部同然未能善盡職責,聽任該書印行。按出版法第二十一條明定:「出版品之爲學校或社會敎育各類敎科圖書發音片者,應經敎育部審定後,方得印行。」本條立法意旨,在於此等用於「學校」或「社會敎育」之出版品,如其內容有所不當,足以發生不良之敎育後...

  • 文章「客家人」及「世界客屬總會」簡述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1期  作者:藍萼洲 出版时间:1974-12-01
    关键字: 客家源流 外界评价 人口估计 世界客属总会介绍

    伟大事功的也不少,其中比较显著为一般人所熟知的,有过去的东婆罗国王罗芳伯、在马来半岛开国的叶亚来,及现在的圭亚那总统张亚瑟、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千里达总督何才等。三、外国人对客家人的评价最难得的是客家人虽然远徙到了国外,但满腔传统的爱国家爱种族的忠义热诚,却不但不会因而减低,反而更见热烈浓厚,尤其当国家危难之时,一般远居国外的客家人,都多奋身囘国,捐躯效命,或毁家输财,踊跃争先,这在建立民国及对日抗战过程中,海外客裔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史事,可以证明。因此,美籍

  • 文章《山東通史》評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韓復智  出版时间:1997-09-20
    关键字: 《山东简史》 学者评价 通史 专史

    本文「貳、各卷本內容之評介」部分爲集體之作,由筆者總其成,特此註明。民國八十六(一九九七)年八月于台灣大學

  • 文章張良的歷史定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良 汉初三杰 历史名臣 人物评价 历史功绩

    從陜西寶雞,循川陝公路往成都,途中有個留壩縣。漢朝開國三傑中,功勞第一的張良,功成不居,退隱於此修道。其地有個廟台子,就是張良廟,廟門有一副對聯,寫的是:前追齊尙父,後啓武鄉侯。這十個字,說明了張良的人品、智慧,居於承先啓後的關鍵位置。齊尙父,就是扶佐周武王滅紂的軍師姜子牙,姜子牙原名呂尙,是河南汲縣人,汲縣臨近殷商的朝歌,(淇縣)他對於紂王的一切,應是瞭如指掌。張良是郟縣人,都是咱們河南的先賢。至於武鄉侯諸葛亮,原籍山東,卻自稱躬耕於南陽,後人亦稱他謂...

  • 文章留夢炎遺禍子孫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6期  作者:為詩 出版时间:1979-06-06
    关键字: 留梦炎 遗祸子孙 历史评价 文天祥

    一、留夢炎身世和遣醜留夢炎,浙江衢州西安縣(卽衢州府首縣,亦今日之浙江衝縣。)南鄕大洲鎭人。南宋理宗淳祐四年(公元一二四四年。)甲辰狀元(同榜四百二十四人。)恭帝德祐元年六月(公元一二七五年。)留夢炎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十月改左丞相,任用徐囊、黃萬石等私人,禮部尙書王應麟卽奏曰:夢炎舛令慢諫,讜言勿敢告,今之賣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上,不報,再上,仍不報,王遂辭歸。留夢炎此時地位,眞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詎杭州附近獨松關陷落時,留夢炎卽不知去向。景炎元...

  • 文章客族源流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鍾嘉謀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历史源流 南迁过程 地理分布 客家文化 国际评价

    —爲一九九一年六月十七日世界客屬總會美東分會成立二週年紀念暨第二屆職員就職典禮而作。

  • 文章陶淵明的人品與復興中華文化的關係(五)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51期  作者:熊邦彥 出版时间:1970-06-02
    关键字: 陶渊明 梁启超 人物评价 历史资料 安贫乐道 诗词作品

    代愈远而弥彰。自公下世后,为公堂堂相继撰述者,有颜延之「陶征士■」、萧统「陶渊明传」及「晋书」「宋书」「南史本传」等书。但这些名著,对公人格的评价,皆囿于成说,前后相因,无一敢越雷池,另辟新径者。例如:「陶潜之集」创编于萧统。统本勤学敬贤,对陶公向慕之忱,已表露于他的序文中,其他各本,皆源于统。但统乃梁朝太子身份,为帝位继承人,他的立言,偏向鼓励淸节,尊重君权。地位使然,固不足怪。所以他作「渊明传」说:『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 文章關於《鏡花緣》版本的硏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1期  作者:楊東野 孟憲愛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镜花缘》 内容简介 嘉庆年间 出版概况 古典文学 文学评价 木刻本 石印本 铅印本 北京图书馆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镜花缘》,不同于其他各种古典文学,有其别具一格的内容与体裁,具有其独特性。自清嘉庆二十三年(一八一八年)该书正式出版问世以来至今的一百八十年中,连续以不同的版本,不断再版,长期流传,从海内传到海外,广为传播。此书在群众中有深远的影响,历经长时间的考验,可以说是久盛不衰的。对《镜花缘》的评价,著名学者郑振铎曾说:「它是一部反对封建制度、讽刺性很强的小说,它很尖锐地、深刻地借神仙鬼怪的事情讽刺当时的社会,比《儒林外史》更有现实意见。」他认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