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虞山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的文風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常熟 萧统 文教

    江苏省的常熟县,北濒长江,南毗吴县(苏州),东南接昆,东连太仓,西邻江阴,西北之沙洲市与南通傍长江相望,西南之羊尖鎭则又与无锡为交界。民国二十年以后有苏常省公路和锡沪国公路相贯通,为军事上极具重要之建设,对抗战初期运输有重大影响。而农产富饶,文风鼎盛,为大江三角洲人文荟萃之区。常熟县有「十里靑半入城」之称,那个海拔五百余公尺高,周围四十六华里的,便叫「虞山」。跨卧在城之西北角,其临近北门的麓,在城内一带已辟为公园为邑人游憩之所。虞山因周文王之叔

  • 文章常熟的風景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常熟 画册 诗歌

    甲、虞山十八景乙、其他九景前言故鄕常熟,确是明水秀,风景绮丽,虞山又十里靑半入城,形势天然,得悟其眞。半依城廓,背负长江,江湖川交织贯通,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堪称甲于江南。而虞山十八景尤脍炙人口,更负盛名。且与季节时令及气候演变等均有关系,晨昏朝暮,风霜雨雪,落日晚霞,月落晨雾等景色,颇有动态及静意之幽趣,蔚为可观。而古寺名刹,年代湮远,古蹟又多,景色宜人、美不胜收。忆及童年诵读先祖父咏「虞山怀古」遗诗,有「吾虞水秀且灵,鸽峯龙涧留眞形……」之句

  • 文章虞山之麓的圣贤广场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2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2013-02-01
    关键字: 圣贤广场 巫咸 仲雍 言子

    的创始人(《世本》:「巫咸作筮」)。在唐朝张守节《史记,正义》里:「巫咸及子贤,冢皆在苏州常熟县西海虞上,盖二子本吴人也。」巫贤是巫咸之子,在大戊的孙子祖乙当第十四代商王时,国势又不行了,祖乙起用爷爷重用的大臣之子来辅助,国家又兴旺起来。父子俩人后来都叶落归根,葬在虞山。历史上常熟有为巫咸建祠祭祀的记录。仲雍部份:仲雍(生卒年不详),商朝末年人。吴国第二代君主。又称仲、吴仲、孰哉。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之次子。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昌

  • 文章吳文化的始祖仲雍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3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仲雍 断发 纹身 水利

    一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仲雍是吴文化的始祖,仲雍是受人尊敬的贤人。仲雍死后葬常熟海隅,后人为了纪念仲雍,因仲雍又名仲,把海隅改称虞山。第一代吴王周章也葬在仲雍墓旁。仲雍墓虽经历三千多年,依旧松柏常青,矗立在虞上。1996年,对仲雍墓进行了大规模整建,建了碑亭、清权祠和牌坊,还拆迁墓道前的房屋,改造成气势宏伟的广场,古迹成新景观。每天到仲雍墓来瞻仰、旅游的人更多。(更正:本刊60期封底照片应是仲雍墓)

  • 文章常熟城歷史考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龔煜 出版时间:1995-11-01
    关键字: 初期佛像 饮食文化 吴文化

    (编者按:原文转载民国八十四年九月二十六日美国加州世界日报,文内误将唐常建所作破寺后禅院诗为宋书法家米芾所作,考证欠妥,但对故乡报导,国外宣扬,仍予转载,以向乡友)。

  • 文章常熟的老戲院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93期  作者:王洪生 出版时间:2013-05-01
    关键字: 城南新剧社 渔光剧场 新都大戏院 常熟大戏院 戏院

    设备简陋不合要求而停业。再谈市中心地区的戏院:新光老戏院于民国二十三年由陶荆康在老县场今之县南街北端开设,由张筱红、毛兰英率领锡剧戏班在此演出半年,剧目有《双金花》、《合同记》、《九美图》等。民国二十五年,因营业不振而停业,后原址改设「东方书场」。(今和平街,原称北市心)虞山戏院于民国三十五年由胡鹤年开设,院址在北市心,今之和平街。一年后停业,由曹洪接办,改名为「虞大戏院」,曹曾邀请天宝剧团杨天笑演出,有《一碗饭》、《女单帮》、《一条黄瓜扁担》、《虚凤假凰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