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蓬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蓬莱简介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4卷 第4期  作者:張培鴻  出版时间:1979-03-20
    关键字: 蓬莱

    张培鸿(原丕字)先生,蓬莱县人,毕业于烟台国华中学高中部。曾任肥城县政府科员、蓬莱县政府户政股主任、浙江省滃洲县政府科员。三十九年随海军来台,先后在国营工厂历任人事管理。现转入高速公路工作。

  • 文章徐福與東沙的歷史淵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10期  作者:翁志峰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徐福 秦始皇 三神山 蓬莱 东沙

    徐福到底到过东沙没有?作为后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过。我们只能根据历史遗迹和史书记载,以及民间传说进行推断。徐福同东沙历史渊源并不是随便杜撰出来的,我县徐福研究会的成员旁征博引,已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试图从新的角度,论证徐福与东沙的历史渊源。据《史记》记载,徐福是秦始皇看中的一个方土,西元前二一〇年左右,秦始皇命他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三神山」(瀛洲、蓬莱、方丈)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于西元前约一四五年,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写《史记

  • 文章滃洲簡志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5期  作者:湯景德 出版时间:1982-11-15
    关键字: 滃洲 简志 蓬莱 高显庙 岱山 乡镇

    編者按:「滃洲簡志」係民國卅九年二月在岱山出版,可能很多同鄉曾經看到過,但攜帶來台者可説絕無僅有。編者偶在舊書攤中發現此書,雖時隔卅三年,但其中很多資料今日看來彌足珍貴,固擇其要者在「鄉訊」中分期刊登,俾助在台灣生長之青年同鄉對故鄉多一重認識。為存真起見,文字内容儘量保持原文不動。諸祈詧照。

  • 文章近代蓬莱中西文化交流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宋玉娥 王茂盛 出版时间:1996-03-20
    关键字: 近代 蓬莱 西方传教士 教会学校

    千万计,至一九八〇年已达四亿五千万美元,影响之大,由此可见。美国著名学者费正淸教授说:「硏究在华传教士,是了解中美关系的主要钥匙」[2]。海外学术界层层不断地推出这一专题的新成果。如果我们在蓬莱地区,这些典型性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作深入的探索与硏究,对今天将有其现实的意义。[1] 《文会馆志》[2] 费正淸《教务杂志索引—亚洲基督教差会》指南(一八六七—一九四一)

  • 文章象山六大書院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96期  作者:林志龍 出版时间:1993-11-10
    关键字: 蓬莱书院 丹山书院 金山书院 珠山书院 象山书院

    ,吏部许赞上疏,各抚按司道多建书院,以聚生徒,供亿科挠,亟宜撤毁。时书院因之撤毁不少。天启时,魏忠贤专权,东林党起,诏毁东林书院,于是,天下皆以书院为讳,不敢谈建。淸时,康熙曾大力振兴文敎,凡直省郡邑书院,都下令修复,书院又普遍得以兴办。至淸末,废科擧,书院大多改办学校。象山有书院始于唐,唐大中四年(八五〇),县令杨弘正于栖霞观右,创建蓬莱书院,以课读士子,振兴文敎,开创了象山的敎育事业。前淸乾隆进士姜炳璋有诗咏蓬莱书院,其诗曰:「大中政治小贞观,守令堪入循吏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