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耕读传家共返回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憶舊懐往)寧鄕梅田(莓田)梅氏簡述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2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84-02-26
    关键字: 宁乡梅氏 家族谱乘 耕读传家

    梅家田梅氏自明代以来,定居湖南宁鄕县东城外狮顾鄕之梅家田(莓田古屋),耕读传家,代有积善。前淸道光十八年,翰林梅霖生公(钟澍)与曾文正公(曾国藩先生)同年入翰林,授庶吉士,官至礼部主事,家世遂显,然四上公车始得酬,亦云劳矣。旋于道光二十一年五月,殁于京师,曾文正公助梅氏家属为之主丧,归葬于宁鄕故土。光緖中义甯陈宝箴巡抚,在湖南励行新政,宁鄕得风气之先,由是梅伟杰先生、梅桂裔先生、梅焯敏先生先后赴日本留学,回国后皆有表现。梅肇生为前淸擧人,大挑知县,官浙江

  • 文章談吾浙高氏族譜及軼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6卷 第7期  作者:高越天 出版时间:1984-07-10
    关键字: 高氏族谱 谱牃之学 高氏南迁 耕读传家 传记

    宋诗人高翥(菊磵)为始迁祖。八百多年中丁口已多至万余人。至吾为二十八世。在台已逝之名法官高燕谋宗长,则系前梅高。著名之艺术家高逸鸿宗长,则系临安高。本支百世,而系出一源。至于由闽先迁来台的高氏,乃五代初由河南光州随王审知入闽而蕃衍之一支。亦为渤海高。族同而系别。由于高氏在南方者,多系由北方迁来,并非土著,故爱国怀鄕,抗敌睦宗的观念特强。自南宋亡后,高氏无一人仕元。入明始又多仕官。明亡,高氏在南者,多以耕读传家,不乐仕进。如海盐高士奇,以寒士至北京,因文学优美

  • 文章「我們都是黃帝子孫」讀後感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5期  作者:—敬業— 出版时间:1987-07-03
    关键字: 张绍熙 黄帝子孙 台北市河南同乡会 林西河堂 耕读传家

    ,是绝对不容置疑的。总之,鄕土之亲不仅仅涵盖了个人情感,还可以溶聚成坚强的团结力,蔚然汇成庞大而深厚的民族情感!故我们今天,人人应熟读中国历史与地理,鄕土观念虽应重视,但国家意识更要置于鄕土本位之上,我们今天努力的目标:近程,是建设台湾为经济繁荣的民生富厚政治民主自由的社会;远程是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解救大陆同胞,与他们共享富庶繁荣福祉!天运岁时,瞬息万变,我们中国人所标示的「耕读传家」古典生活方式似乎逐渐式微了,但躬身实践,追求知识的鄕土精神依然存在,中国人高洁

共3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