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考古共返回5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寧波慈城發現中國最早的木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4期  作者:東文 兆良 出版时间:1994-04-10
    关键字: 慈城 木屐 考古 南越

    木屐,俗称木头鞋,又叫木拖鞋。因它具有制作简易,穿着凉爽等优点,所以在生产力水平并不太发达的古代社会,很早便成为居住在温暖多雨地区的南方人最为盛行的鞋具。是因地制宜的产物,更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曾伴随着我们的祖先,一代又一代地走到今日,谱写出辉煌的篇章。然而,追溯历史,发明创造木屐者正是良渚文化原始先民,是浙江先民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之一。一九八八年浙江考古工作者在宁波市慈城鎭西北角的慈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遗址的第四层(即上文

  • 文章隨縣出土的古代文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劉韻石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随县 考古 古代文物

    文字资料至为丰富,在中国大陆各地同类古墓中,亦属罕见,这却是我国考古学人工作上的重大发现,为使湖北鄕人得知究竟,特将所得资料,分别加以绎述,因这种文化遗产是国人公有的史料,也是湖北的重器,値得大家重视,国家中兴有日,将是湖北人共同拥有的至宝,也是国家势必收藏的珍品。一、木椁和棺的内容木椁很宽大,内面区分为四室,共葬有彩绘漆木棺二十二具,其中有特大型的外棺和内椁套合组成的「一具主棺」,陪棺有「二十一具」,另外还有小型素面无漆的一具「狗棺」,经过捡骨比对鉴定,主

  • 文章咸陽發現秦宮大壁畫 華陰出土西漢糧倉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49期  出版时间:1982-04-15
    关键字: 秦宫壁画 西汉粮仓 考古发现

    壁画。〔东京十九日美联社电〕「新华社」今天报导,中共考古学者已于今夏在陕西省中部掘出两千一百年前的一座最大粮仓的遗址。「新华社」说,迄今出土的最大古代粮仓属于西汉时代。东京看到的这项北平的报导说,这座粮仓在华阴县以东十公里的渭水与华山间的台地上发现。「新华社」现场把掘出的许多瓦砾中刻有文字,可认出系官府粮仓。位在华阴县,证实西汉时代历史中记载的地点。它说,中共考古学家于今年六月到九月掘出这座粮仓,它长六十三公尺,宽廿五点五公尺,墙厚一点四公尺。「新华社」说

  • 文章溫州朔門發現古城遺址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2期  作者:蔡鋼鐵  出版时间:2005-04-01
    关键字: 温州 古城墙 考古发现

    日前,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完成对温州市区朔门古城墙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护得重要发现。该遗址是去年八月下旬城建部门在市区解放北路北端路口施工时发现的。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接讯后即赴现场勘察,认为这是一处古城门遗址,随即组织考古人员进场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工作历时五十天,于日前结束。此次发掘对古城主体位置进行全面揭露,发掘面积二〇〇平方米,发掘出城门两侧遗存墙体及基础,并发现保存完好的道路。经研究考证,此城门建于晚唐五代时期,属温州古城的北城门,是温州市

  • 文章纸上考古汉东瓯王殁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1卷 第4期  作者:程灝  出版时间:2005-08-01
    关键字: 汉东瓯王 考古 殁亡时间

    十岁前后,就读城内周宅祠巷保禄教会学校两年。十七至二十一岁间,先后在郭溪区署、瑞安县政府、永嘉县政府、永强区署、枫林区署、永嘉县田赋粮食管理处工作。兴起东瓯王墓祠纸上考古之念!先将有关史事摘录,史记越王句践世家「后七世,至闽君摇,佐诸侯平秦。汉高帝复以摇为越王,以奉越后。东越,闽君。皆其后也」。史记东越列传「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都东瓯,世俗号为『东瓯王』……吴王子子驹亡

  • 文章米脂縣志序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高仲謙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县志 米脂县 史料考古

    國家乃民族組織之最高形態,縣邑爲民權政治之自治單位,國家治亂興衰之源,必於國史是徵,地方政敎風化之跡,必於縣志是求。蓋國史縣志,同爲文明進化之載籍,人類生活之記錄,鑑古證今,並無軒輊。是以史籍之久暫而民之文野分,志乘之詳略而地方之興替見。良以史與志,鉅細雖殊,作用實同。在昔史嘗與志合,如陳壽之志三國,志卽史也。故縣不可無志,猶國之不可無史,要皆紀事載言,備故實資考鏡者也。米脂爲古銀州地,建於趙宋元豐間,乃漢圍陰舊治,文明早啓,代有達人;然史乘則創始於康熙...

  • 文章台北木栅指南宮呂祖傳略(碑記)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李露仙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人物传记 历史 史料考古

    呂祖仙師本李姓,籍京兆(陝西長安),爲唐室宗人。曾祖延之公,唐河東節度使。祖渭公,禮部侍郞。父讓公,海州剌史。功臣名宦,世代簪纓。仙師生唐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師母妊時,異香滿室,天空仙樂合奏,有眞人跨鶴而降,飛入帳中卽降生,而金形玉質,道骨仙風,鳳眼朝天,雙眉入鬢,少時就讀,過目成誦,十歲能文章,十五好劍術,二十享盛名,咸通末,(唐懿宗年號)中進士,官縣令。時値黃巢亂作,凡李氏同宗,觸之羅難。仙師辭官,率眷隱居永樂,(米脂縣山中)卜築於洞,洞惟兩口,故...

  • 文章殷氏二支族譜續修序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殷豫川 出版时间:1991-03-20
    关键字: 殷氏族谱续修 史料考古 资料

    殷本契後,世系悠邈,雖時越百代,而瓜瓞綿綿,文獻克徵,孔子删詩特尊商頌,裁書亟崇成湯,論語誠彰微子者,以其爲國史之所寄,典籍之攸關,而足以丕承丕顯也。吾魯殷氏譜牃之修,濫觴於黃門公應寅祖,是譜纂成於淸康熙九年庚戌仲冬,公敍其事曰:「滕之有殷氏也,環微山而居,近祖塋也,宋、元改革,中原鼎沸,散處於江、浙、冀北之間,東阿、鄆城亦其流派,譜牃無存,上世之世系難稽已。若今日之聚族蕃衍於此者,蓋自戩爾祖始,戩爾祖迄吾身八世,予自束髮,無日不以修譜爲念,緣王事久羈未...

  • 文章寫在黃盛璋先生「褒斜道與石門石刻」一文之前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敬三李杞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黄盛璋 褒斜道 文化研究 史料考古

    自右而左流入堰渠,此正农民整地育苗,准备插秧之前奏。堰在抗战时由于新修干渠,扩大灌漑流域而改名褒惠渠,此亦褒斜道最末一站。据黄文所载,在褒斜道两旁山间,因自先秦即为入川要道,史蹟处处,留有若干碑碣。在荒山蔓草中据史籍有记载而现尙未发现者多多,正待史地考古家未来寻幽探访,再作发掘,期褒斜道与石门石刻能有一完整记载史料,使此荒山古道自春秋战国以讫于今湮没史蹟得以新显,其幸何如之!又在四川成都平原灌县有战国秦昭王时蜀郡太守李冰修筑之都江堰,此和关中郑国渠皆为中国最早

  • 文章沭陽縣境内的京大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小知 出版时间:1980-09-01
    关键字: 沭阳县 京大道 史料考古

    淸朝有一本「天下路程」的書,木板刻印,有現在二十四開本子大,是當時官宦、擧子、商旅必備的行路參考書,他以「北京皇城」爲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凡是這本書上有名字的地方路綫,統統叫做京大道。福建、浙江和江蘇江南的官「晉京」,以及上北闈應試的擧子們,在江南都是行舟,迎了江沿看運河一直到淸江浦—現在淮陰縣,這才捨舟登陸,乘騾車起旱上了京大道,所以淸江浦這個假地方,叫做南船北馬,就是說:北上的到此要乘馬,南下的在此就要乘船。各路京大道上宿站,尖站—打尖就是休息一下...

共54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