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翁山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翁山县、昌国县、定海县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75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1999-06-20
    关键字: 舟山 昌国县 定海县

    古代称甬东,唐开元二十六年始建县治,翁山县、昌国县、定海县是现在舟市的前身,舟从建翁山县到建定海县,历时九五〇年。其间,废治二次,共六三六年,在废治期间,又经历了平倭战争和明清两军争夺舟的战争,这是令人不能忘怀的历史过程。翁山县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昌盛时期,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就在这「开元盛世」,江南分东西两道,东道辖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齐澣为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澣,字洗心,进士出身,《中国文学家大辞典》载:「开元中,迁中书

  • 文章定海古城的歷史變遷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24期  作者:金濤 出版时间:2007-11-25
    关键字: 临城 定海古城 昌国 军事设施

    据学者考证,传说中定海最早的古城在今之临城。西周时期,徐国的国君徐偃王,为不忍战乱而伤害百姓,撤军至定海,并在老禊、洞岙一带筑城据守。今之临城的「城隍头」,又名城湾,是徐偃王所筑的古城所在地。《宋·宝庆志》载:「昔徐偃王居州,其城址至宋宝庆时犹存。」这是有关定海古城的最早记载。若此记载和传说属实,那么,临城即为古之王城,并可把定海古城的历史追溯到三千年之前。然而,定海首次建县,时称翁山,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而在民国《定海县志》城垣篇中,并未

  • 文章閒話家鄕地名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11期  作者:英南 出版时间:1984-05-15
    关键字: 家乡 地名 历史故事 县志 舟山 古籍

    之役,有关故鄕之事,内书:哀公廿二年:「冬十月丁卯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辞曰:『孤老矣!焉能事君!』乃缢。越人以归。」观上述国语越语与左传二书,故鄕在春秋时的地名,似乎甬句东与甬东二者通用。本县直到民国时,仍存甬东之名,不过为一甬东鄕而已,该鄕居城区之东、洞之西,据故袁定华鄕长调查表示:昔日甬东庄范围很大,即城衜二鎭也包括在内,且为一富庶之区,可见甬东之名,历二千四百多年,仍存定海之中,而未消失。三、翁山—定海县志载:唐开元廿六年始置翁山县,隶属江南东道

  • 文章之古称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06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2004-10-20
    关键字: 舟山 古称 外越 东越

    考古证明,舟已经有七千年左右的人类历史,唐开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始建县治,为翁山县。在翁山县以前的六千多年里,舟是什么名称呢?历代地方志沿用「舟,古称甬东」。这甬东出自《左传「越灭吴,请使吴王居甬东」。是甬江之东的意思,这是以其方位而名的。西晋文学家杜预注:「甬东,句章县东,海中洲也」。是说明甬东是海中岛屿。志书又载,舟在秦汉时期曾有「会稽郡鄮县东境」之称。因「境」与「京」谐音,故舟有「塌东京,涨崇明」的故事传说。其实,舟因为地处海岛,长时期

  • 文章民間傳統才藝的再度興旺發光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24期  作者:李世庭 出版时间:2007-11-25
    关键字: 民间传统才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舟山锣鼓 洲走书 渔民号子

    过去出会时敲的舟锣鼓,跳的跳蚤舞,渔民出海时喊的号子、唱的渔歌,人们到菩萨庙还愿时演的小戏文,如今又变得吃香起来。去年起,全国范围内对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进行调查摸底,提出要抢救和保护民间民俗遗产。文化遗产分作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大类,舟锣鼓、跳蚤舞等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调查,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十八项:舟锣鼓、舟渔民号子、舟渔歌、舟传教音乐、跳蚤舞、马灯舞、打莲湘、布袋木偶戏(小戏文)、洲走书、舟渔民画、临城剪纸、渔网结、造船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