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祭祀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嵊州剡溪孕育治水英雄庙会祭祀凝聚村落和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1卷 第3期  作者:汪漩 出版时间:2009-03-10
    关键字: 嵊州 治水 英雄 祭祀

    岁,归葬于故乡浦桥。次年,圣谕表彰功绩,敕封「灵济侯」、「大尉堂」,立庙祭祀,怀念先贤,激励后人。历史风雨,沧桑变迁,陈侯庙几经拓址修葺,现存大殿系民国建筑,是精美人文胜迹。整座庙宇粉墙黛瓦,庄严富丽,柱联:「前继夏王大禹功施社稷,后承蜀守李冰德被民生」,「封侯崇祀,生死作灵神,钱江剡浦伟业仰千秋;治水疏潮,宋明称人杰,北蔡南杭丰功播两地」,「恩德威灵流传万世,庙堂香火永续千年」,盛赞陈侯丰功伟绩。两进殿堂,以天井相隔;左右厢房,廊庑相通,极富江南民间建筑特色

  • 文章(參、乾隆舊誌)四、田賦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宁都县志 食银 贡酒 祭祀

  • 文章風俗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期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东安县 风俗 祭祀 族姓

    东安因交通不便,风气闭塞,民风淳厚,尙节义,重然诺。虽世风日坏,而民间尙崇节俭。上五鄕妇女多赤足,且执重役,采薪种菜,劳苦不辞。不讲衞生,不好清洁。常有夏屋渠渠,门内什物凌乱,棹椅常积有灰尘。下三区距省较近,且为宦族聚居之处,习尙比较浮华。昔日妇女多小足,富者故养尊处优,贫者亦祇习女红。近来缠足之风虽革除,然仍不执重役。一县之间,风俗悬殊如此,其余婚丧祭礼仪式,大致与别县相同。三河区附近舜峯各鄕村,每届旧历八月,民间祭祀舜王。该处素分八圻,每圻须搬演

  • 文章崇孝祠祖先神位彙編(一)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5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1986-07-01
    关键字: 同乡会 祖先牌位 祭祀 人名录

    卷头语台北巿江西同鄕会,于民国六十六年九月十八日,完成会舘二、三楼全部工程后,使我赣旅台同鄕,得有集会联谊之所,藉可促进团结,加强**复国之早日完成。更为愼终追远,崇德报恩计,特于会舘三楼,创设「崇孝祠」,以供奉祖先神位,与在台亡故同鄕之神主牌位,俾其共享祭祀,并订定每年举行春秋两祭,典礼隆重,且朝夕香火不断,用表追思,与奉祀之忱!兹为确保长久纪念,设法留有文字记载,使我赣祖先之芳泽,流传后世,永垂不朽。本会第八届理监事同仁,曾倡议编纂崇孝录一册。惟所

  • 文章(故園近貌)丁氏宗祠記

    来源期刊:《寧鄉文獻》 第16期  作者:丁望偉 出版时间:2007-02-15
    关键字: 丁氏宗祠 祭祀祖先 自然风光

    我始祖南仲公于唐庄宗同光二年,奉旨迁来宁鄕停钟桥落叶,子孙繁衍,支派分布湘鄕、湘潭各地振延。我族历建宗祠于停钟桥上首观山嘴,支祠数处,延布三邑,各祠均有雄厚祠产,每年春秋隆重主祭。社会变迁,祠产列为无益公产,分予无产农民,厥后私宅改建,宗祠尽皆拆毁。改革开放,国泰民安,正本清源,主权在民,于是族人趁此良机重新祭祀,二十年来轮流主祭,因无固定之所,殊多不便,嗣孙诗强、诗军、国强等向族长提议:七修宗乘竣事,应重建宗祠祭祀祖先。于是族长喜生、诗能发动族人,先

  • 文章(參、傳記類)梁氏旅港台宗親祭故在濂德新文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梁懷茂敬撰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旅台宗亲 梁氏 祭祀 主修族谱 思念故乡

    維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〇〇率旅台全體宗親謹以鮮花香酒之儀,致祭於在濂德新之靈前:鳴呼!梅崗其秀。天台其巍,公之德望,逸遠難追。少懷異秉,聰慧氣恢。凡事無難,出類拔萃。不幸勢劫,拆翅難飛。樂業耕耘,五谷滿堆。侍親至孝,昆仲和悦。赤燄重燃,備受艱危。避居港澳,骨肉分離。輾轉台圓,打工聊生。栽培子侄,不辭勞累,均成大器,人倫光輝,發起構堂,追懷祖菲,廟觀詒穀,源遠清芬。主修族譜,啓迪後輩,倡導良俗,風偃草隨。平凡偉大,我族宗圭。望風遙祭,尚其來歆尚饗。

  • 文章(柒:懷念故鄕)清明掃墓祭祖源流 瑩蒼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清明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故乡 清明节 故乡扫墓 祭祀 传统习俗

    在时序的转变中,春节过后,大地到了淸明节,很容易使人怀念故鄕扫墓,尊敬祖宗,追怀祖德;因为这季节洋溢着一片生机,人们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以祭祀方式,把在严冬中憇息的祖先迎请出来,共享春囘大地的美景,形成了各种祭祀习俗的娱乐活动,以扫墓显示对祖先的追念与崇敬最高的礼节。也说明了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尙孝道的民族。我们对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二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山顶洞人已有使用陪葬品随葬的习俗,说明我国对祖先的崇敬极早。在出土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多是占问

  • 文章漳州市开漳圣王陈元光祭祀大典盛况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复刊8  作者:曾啟川 陳建仁  出版时间:1997-06-01
    关键字: 陈元光 陈氏源流研究会 陈元光祭祀大典

    一、墓园巍峨望之俨然漳州市区颖川陈氏源流硏究会,及陈元光陵园管理处为办好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园祭典,特商请漳州三胜房地产公司及三本肥料工业公司总裁陈瑞和鼎力协助,陈氏为纪念先祖陈元光,毅然负起主导筹备与执行工作,除答应捐建「开漳圣王陈元光陵园」牌坊、及「祖训」碑亭工程费用外,诸如海内外邀请函倡仪文稿之撰拟,印刷、寄发外地莅漳宗亲之接待、祭祀程序之安排,均提供人力物力之支助。浙江、广东及漳属各县市宗亲及信众,均以文件邀请。台湾方面透过世界陈氏宗亲总会顾问陈建仁

  • 文章(伍、人物傳記:)先考行誼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楊傳霖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绵江望族 公益慈善 正心小学 清明祭祀 抗日战争

    数千元开办费。斯时吾县缺乏数理、英文、各科人才,乃推先考专程赴宁都聘请温晋城先生来县任敎。吾县第一所中学遂于民国二年八月成立,由县署委杨会蓬先生为校长。钟腾瀚先生任监学。刘育彬、郭连奎、钟文藻、杨世谕诸先生,分任修身、国文、历史、地理各科敎席。先考掌经费。当招收学生六十名。素质甚高,分编为二班,食宿均在校,非请假不得外出,校风甚佳。惜成立仅两载,以缺乏英文、数理等师资,于民国四年停办。但为时虽暂,然已开吾县敎育风气矣。吾族历代祖先俱有祭产,每年春季有淸明祭祀;夏季

  • 文章明清時期海州城郊的四座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3、4期  作者:宋繼奎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祭祀文化 文献资料 历史背景 学者观点

    明代〈隆庆海州志〉记载,在海州城北门外二里处建有「社稷坛」;北门外一里处建有「厉坛」;南门外四里处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坛」;清代〈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在东门外二里处建有「先农坛」。这四座「坛」,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从下面的史料解读,或可有助于对明清时期礼仪建筑和祭祀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中国古代对「祭祀」十分重视。认为「国之大事在于祀与戎」,「礼莫大于敬天,仪莫大于郊祀。」「郊祀」是古代祭祀,在郊外祭祀天地鬼神。周代于冬至日祭天于南郊,称「郊」;夏至日祭地于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