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祠堂共返回3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福建林氏宗谱與文物

    来源期刊:《福建文獻》 第4期  作者:王仲厚  出版时间:1968-12-30
    关键字: 林氏宗谱 林氏祠堂

    赐铜盘铭曰:「右林左泉,后岗前道,万世之灵,兹焉是宝」。厥后孔子为书「殷比干墓」四字刻石于墓,谱中所搨印之盘铭石刻,至今字迹犹新,殊足珍矣!吾人于此更知全国林姓,皆为比干后裔,亦即天潢华胄也……(2)……吾林自周至今,豪杰辈出,春秋著名于传者,则有林放、林回、林雍、林楚、林不狃、林既、林类、林皐诸人,或以忠贞,或以文德。秦末子孙居齐郡,以林尊为郡人讲论石渠,官太子太傅,林氏之望于济南者,自尊始也。阅西汉新室东汉曹魏四朝,至西晋林礼,徙籍下邳,遂为徐州「冠族

  • 文章對聯選輯(三)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5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2001-02-04
    关键字: 门联 祠堂对联 堂联

    丘秀强敬录梅州市汽车总站门联迎四海亲朋安抵梅鄕;送八方賔客畅达五洲。民初梅州州长卢畊父碧芬精庐堂联 丘鼎汉提供放怀于天地之间几忘冠桂五湖人归三径;寄傲有南窗可倚恰好诗吟月夜酒醉花天。碧芬山房(书室)联 丘鼎汉提供不俗不仙人是园中护花使;半村半廓家居世外小桃源。苗栗县高埔村邱氏祖祠堂联渭水溯渊源营地荣封欣宠锡;鸿胪登甲第勋名远播著蜚声。系出营丘想当年忠实流芳肯构肯堂垂燕翼;源通渭水思此日家声丕振羙轮羙奂起鸿图。台中市赖氏宗祠堂联泉澈土肥家声远播繁台海;水源

  • 文章嵊州市金庭鎮華堂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8期  作者:嵊州市金庭鎮人民政府 出版时间:2013-08-10
    关键字: 华堂 书圣 故里 桃形李 祠堂

    已成规模,现是嵊州市最大的行政村。经过一千六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华堂村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保留了一大批明清以来的街道建筑、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华堂村现有古村面积十万平方米,除了祠堂、庵堂、民宅、牌坊、店铺、池塘、水井之外,还有五十五座老台门、三千二百米鹅卵石街巷、四五八米九曲水圳,历史上曾有「十庙十庵十祠堂」之称。华堂村现存的民居建筑大多建于明清时期,以三合院、四合院为主。清一色的青砖灰瓦,白墙硬山顶,两层楼,较多设置封火墙(马头墙)。建筑结构简洁而坚固,梁

  • 文章(陸、序啓:)潁川黃氏修建祖祠啓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黃嘉煥錄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颍川黄氏 高阳之子 进士 宗族 祠堂

    竊以花發千枝,原歸一本,水流萬派,總屬同源,人之由祖宗而瓜瓞綿延者,亦猶似也。溯我黃氏,本出高陽之子,其嗣受封於黃,因氏焉。其後名儒碩彥,更難僕數。某世祖峭山公,又名行實,諡文烈侯,登宋祥符元年第九名進士,初任江夏太守。官至奎章閣大學士,尙書令,妣官吳鄭太夫人,共生二十一子,各留一子奉侍,餘則分徒各省縣。歷代相傳,總歸一脈。某年建立黃氏家廟於潁川,莊嚴堂皇,每歲春秋祭,俎豆馨香,此不特報本追遠,並藉此聯宗睦族,濟濟一堂其用意之深長,可想見也。惟迄今若干載...

  • 文章國父的祖先在寧都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74-01-02
    关键字: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宁都 孙氏祠堂

    我国当五代时,天下大乱,为我汉民族最大迁徙的一次。有孙誗谦将军,为平黄巢之乱,始来宁都(虔化),以功封东平侯,县人咸感其德,在县城南门口建「东平庙」以祀之。后来不知何故,改祀唐守睢阳的张巡许远,名为「忠臣庙」。但县人至今仍称「东平庙」。此为宁都孙氏的始祖,也是国父祖先在宁都的第一代。孙将军犹有坟墓在宁都南郊三里许之山上,塡舆家以其地形肖「将军勒马」,子孙必有贵显者。孙氏祠堂在宁都南门外,立有「孙氏五贤」碑,为宋书家赵子昂所书。赵书素以圆熟称,惟此碑写得很瘦劲

  • 文章(肆、故鄉懷舊)城内裏憶略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4期  作者:章立之 出版时间:1983-01-31
    关键字: 城内里 城墙 建筑物 祠堂 居民

    美景;俯瞰名胜风景「双江浸月」,捕鱼的鹭鸶排来往穿梭图,河水像银带似的滚滚飘动,美景尽收眼底。城门尙留存者为东、南、小南三座城门。二度陷匪又三十余年,这几座古物不知是否依然无恙?一般建筑物:城内里之建筑物,概可分为祠堂、住房、商店、庙四种。这些建筑大多以砖为墙,以杉木为梁架。㈠祠堂:为各姓宗族祭祖祀宗之场所。除西关杨府祠堂多建于上阳村外,其他各姓氏皆建有一个或数个祠堂在城内。祠堂的型式,大多是前、后两栋大厅堂,中间一口天井。较大型者是三栋厅堂,中间二口天井

  • 文章祠堂文化研究会成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0期  出版时间:2007-10-31
    关键字: 祠堂 研究会 文化 常州 民俗

    常州市社科联、民政局审核批准,我市祠堂文化研究会日前成立,成为我市地方文化研究又一支生力军。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建祠堂、修旗谱,是族人的两件大事,具有愼终追远、报本思源、敦宗睦族、凝聚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目前遗存的祠堂建筑为数很少,有一些家在兴修家谱的同时,共同捐资修复祠堂,成为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对祠堂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无锡等城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祠堂文化研究会。新成立的祠堂文化研究会,隶属于市民

  • 文章福州地名集聯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97期  作者:魏孔明 出版时间:1996-11-30
    关键字: 福州地名 趣味文化 蛇山 祠堂

    福州地名,浩如烟海,闪若繁星。一九八〇年全市地名普查,福州现存地名有四二六一条,现将搜集到的福州地名,配对成合,权且作为趣味文化活动吧。蛇山对猴屿(环城梅峰;仓山下渡)。碗弄对桶街(台江双杭;台江后洲)。头弄对尾垱(台江帮洲;台江瀛洲)。祠堂后对戏台前(鼓楼水部;仓山上渡)。粉干边对线面埕(台江茶亭;台江茶亭)。旧钱局对新民街(鼓楼古东;仓山临江)。牛头巷对马尾街(仓山下渡;马尾镇)。医官巷对药王庙(鼓楼东门;台江洋中)。铁线里对铜盘街(台江后洲;环城

  • 文章家族規範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1期  作者:張澍匀 出版时间:1987-01-01
    关键字: 东安县 祖先遗规 祠堂 孝悌 交友

    张澍匀原著文言,陈剑横译为白话,以便于我县青少年阅读。)我东安县人,在原籍多聚族而居。族有族规,家有家规,历代相传,好像不成文法,正可以补敎育和政令所不及的地方,所以古人说:「礼失求诸野」。虽然时代和环境不同,规范也因时因地而不同,但是祖先遗规,不可不知。现在说明几点,使本县在海外的子弟,知道对于祖先的遗规,有所选择和取法,也许有些帮助吧。㈠对于祖先:我县同姓的大族,多半都建有祠堂,每家亦有供祖先神位的家堂,每逢初一和十五,大家都向祠堂和家堂烧香化纸

  • 文章楊氏宗族源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楊培然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杨氏宗族 源流考证 兴建祠堂 家族史

    大夫,任潮阳太守,定居梅州,为梅卅开基始祖。八十世朝奉公迁瑞金为瑞金始祖(一世),九十八世德展公(十九世)来台创业开基,一百世及芹公(二十一世)于六根村兴建祠堂历百余年,因堂宇坏损,今照原屋式样重建竣工,庆贺落成。公元一九八二年全国户口普查姓杨的人口七七〇〇万人,全国第六大姓。

共39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