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研究共返回16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贾棠《康熙 琼州府志》研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賈棠 《康熙琼州府志》 研究

    本篇系从史学(方志)理念,暨资讯科学(知见书目)角度,以清.贾棠《康熙琼州府志》为论旨范围,就相关资料,作综合性研究,以供方家参考。于文中所讨论要点,亦就本篇探究之主旨。除首著外,其主要内涵,包括:知见书目、修志始末、纂者事略、志书内容、修志体例(断限年代)、刊版年代。就文献典籍言之,此乃治者,不可缺少史料(弥足珍贵,视同瑰宝),殊具学术研究参考价值。〔康熙〕琼州府志 十卷(清)焦映汉修 贾 棠纂 康熙四十五年(一七〇六)刊本九册 有图表

  • 文章六十年慘淡經營「中華諺語志」(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7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6-07-30
    关键字: 《中华谚语志》 谚语学 谚语研究 研究过程

    古往今來,六十年長時期慘淡經營,著述一部書,應很罕見。壽堂何幸,成爲此罕見的著作者之一。謹以將要出版的「中華諺語志」錄諺五二一一五條,並相關的事例、論證,奉獻於樂亭、張硏田兄在天之靈。民國十九年,諺語工作起步,頭十年,玩玩而已,並未矢志於此。要非這樣,在北平以及外縣的那五年,我早跟老友李素若他們,也進入通俗讀物編刋社,留於文化城,就難得有後此的王曲因緣。晉冀豫魯,敵前敵後苦戰一載,廿七年秋,調職中央軍校第七分校。得識硏田伉儷,他爲「北大人」,是王曲諸多政...

  • 文章六十年慘淡經營「中華諺語志」(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8期  作者:朱介凡 出版时间:1986-08-30
    关键字: 《中华谚语志》 谚语学 谚语研究 研究过程

    那是二十九年,特請畫家銅山、樊盛寅兄所監製。取終南山桐木,質地細緻、牢固而斤兩特輕,卅三公分五屜的立方形箱子,紫紅色漆,王曲鄕下木工,型式極笨拙樸素,可置五十磅道林紙小卡片(6.5×4公分)約一萬五六千張—這種簡單的諺語工作設備,何以令宣晨嫂印象深刻?四十年交往,生前倒從未聽他對我說起過。我想,這與我國八年對日抗戰,起初那幾年國家社會的形勢,大有關係。其時,凡從北平、天津、上海逃難到大後方的各階層人士,莫有不是行李十分簡單,只帶了一個包袱,甚至是光光的一條身...

  • 文章國人硏究百家姓近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3卷 第1期  作者:本社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03-01
    关键字: 姓氏研究 汉族百家姓 研究报道

    香港「文汇报」五月五日报导说,人们在谈论中国姓氏的时候,往往凭印象说「张王李赵遍地刘」,如今,中共「科学院遗传硏究所」的杜若甫与袁义达经过对中国姓氏人数比例的详细研究,提出了最新的结论。报导称:研究表明,中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百分之七点四和百分之七点一。报导说,他们的研究发现,占汉族人口百分之一以上的大姓共有十九个。除李、王、张三大姓外,还有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

  • 文章《崇正同人系谱》客家研究「回归原典」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2期  作者:曾令存 出版时间:2015-04-30
    关键字: 《崇正同人系谱》 客家研究 原典

    讨论「回到原典」的可能性。首先,从客家研究学术史角度看,《系谱》发表至今已近90年,而且在该研究领域一直以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关注。近百年的历史沉淀,实际上已让《系谱》获得了作为原典必备的时间资质。其次,是与「时间」相关联的《系谱》内容的史料价值。这价值我以为首要的体现在《系谱》近百年的时间沉淀,同时更来自于《系谱》材料的采集。对此《系谱》在编纂凡例中已有形象交代:(《系谱》)「取材自国史、方志、族谱、家乘,以至时贤著作里村记载,靡不搜采,片言皆有依据。」[2

  • 文章澄本清源、還我「党」姓兼論党、黨姓氏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党林芳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姓氏考究 党姓考究 史料研究

    近百年來,由清代之千餘姓,發展到時下之數千姓,繁衍之速之快,可見一斑矣。據鄧獻鯨中國姓氏積,得單姓三、六八四姓;複姓二、〇三二姓;三字姓一四六姓,計共五、八六二姓。短短數十年,姓氏繁衍竟高達四五倍之多,時人陳仁德考據謂:「吾國姓氏高達九、一七七姓」。單就臺灣區而論,以一九七八年六月三十日止爲準,其時總人口數爲一六、九五一、九四〇,共得一六九四姓,其中單姓一六一一姓,複姓佔七五姓,三四字姓各佔四姓。數十年以來,中國人由原來之四億五千萬,急劇繁衍到而今之十一...

  • 文章古「謝」名邑——唐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寶鐘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唐河 谢氏宗亲会 史料研究

    。师范大学教授,国内著名研究姓氏之学者陆炳文著作:谓申伯受封谢国,其后因以为氏。现今谢姓,仍以申伯裔孙为主流。谢国故址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台北市(河南同乡会刊)第三十七期,张绍熙先生大作:「谢,春秋国名,在今唐河县。」(申在南阳)台北丝路出版社「溯本寻根百家姓」:谓谢姓远祖始于周代,周宣王舅父申伯受封于谢。在今河南省唐河县南。泌阳县通儒、贵州副使焦希程作(唐县学记)曰:「唐县本申伯谢地」。(见泌阳县志)。乾隆《唐县志》中,所载有关古谢城之诗文甚多,并在附图内绘有谢城

  • 文章孫武家譜源出浙江省嘉善縣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0期  作者:王保漢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孙武 家谱 古史研究

    一部記載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孫武世系的珍貴文獻——嘉善《燕兜孫氏家乘》,近日在寓居蘇州的孫氏後裔家發現,引起史學家的重視,《新華日報》、《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嘉興日報》、新民晚報》、《浙江工人報》、《金陵晚報》、《嘉善經濟報》、《嘉善文化報》等相繼作了報導或轉載。這部《家乘》,源出浙江省嘉善縣,是孫武五十餘世孫顯一公遷居嘉善堰兜里後,裔孫孫衍(淸康熙山東鄕試同考官)與孫景澤所纂,後續修兩次,成爲舜禹至民國記載孫氏世系最長的,內容最爲翔實的一部家譜。...

  • 文章常州人的土話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4期  作者:蔣貴麟  出版时间:1985-05-15
    关键字: 常州 地方土语 语言研究

    各地都有土俗語,卽囿於一方,不能通行各地的方言。我們常州人所說的那些土話,亦頗饒情趣,如非常州人,根本無法了解那些土話的含意。土話並非俚語,更非諺語,亦不是江湖上的黑話,不過是一些習慣上的措辭而已。筆者就記憶若干土話,聊作解釋,以供同鄕戀慕家園幽情也。「下作」—下流。「下流坯」—下流種子。「叉嘴」—在別人講話時揷入言語。「大好老」—大讀如墮。大人物。「大老官」—濶客,大人物。「大來頭」—打從大人物那裏來的。「大脚力」—大勢力。「場化」—地方。「坍臺」—丢...

  • 文章祠堂文化研究会成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60期  出版时间:2007-10-31
    关键字: 祠堂 研究会 文化 常州 民俗

    常州市社科联、民政局审核批准,我市祠堂文化研究会日前成立,成为我市地方文化研究又一支生力军。在中国古代宗法社会里,建祠堂、修旗谱,是族人的两件大事,具有愼终追远、报本思源、敦宗睦族、凝聚血亲、光前裕后、规范伦理的教化功能。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市目前遗存的祠堂建筑为数很少,有一些家在兴修家谱的同时,共同捐资修复祠堂,成为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周边城市对祠堂文化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无锡等城市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祠堂文化研究会。新成立的祠堂文化研究会,隶属于市民俗研究

共163条记录 1/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