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门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推介《石門洞古蹟志略》珍本書(下)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0期  作者:葉耀章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石门洞古迹志略 轩猿丘 白猿洞 石门书院 石门

    仅容一人,深数十丈,高不见顶,为白猿居住之所,相传刘文成公得天书于此。按:上条已指出天书之说难信,则此条刘基得天书应可置之不理。不过人们以刘基的学识渊博,功劳又大,非寻常人所能俱有,因之特意以此种神奇说法嫁赐于他,其中饱含着无限的尊崇,是令人同情的。石门书院 在洞西岗之麓,建于唐天宝三年(七四四),宋淳熙九年(一一八二),朱文公持常平节循行,尝欲居此,不果,书院遂废。元至元三十一年(一二九四),廉访分司副司王候至洞,进士刘若济请重建,王委教授吴梦炎、县尹王

  • 文章石门反照和沉香浦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曾慶良 出版时间:1971-06-01
    关键字: 石门返照 沉香浦 风景名胜

    祖国河山,实在太美丽了,幅员的广大,山川的秀丽,眞是莽莽神州、无边锦绣。就拿我们广东的地区来说,风景的宜人和古蹟名胜之多,那根本就难于数计的。石门反照和沉香浦,就是千百胜景中的一个胜景和古蹟。也是「羊城八景」之一的风景胜地,又由于这个胜地,是在广州巿的近郊,因此,也成为广大的广州巿民游览和郊游的好去处。石门,这个风景名胜,是有着它的本身条件,和一些历史事蹟的传说外,有吴隐之祠,水月岩,贪泉亭,钓鱼台,红棉水榭等等,在鹅卵山的山边水湄,构成了一组景致宜人

  • 文章廣州市的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紫君 出版时间:1993-01-20
    关键字: 广州市 名胜古迹 石门 华林寺 镇海楼

    广州市位于珠江北、南两岸,珠江上源有东江、西江和北江。北江自古以来,便是中原进入广东的有名而且重要的水路。唐时,韩退之、王金兴、柳宗元等流谪本地,宋代,苏东坡左迁广州时,皆顺北江而下,因此沿岸古蹟甚多。历来由海上进入广洲,以珠江为有名的水路,宋代,印度高僧求那跋摩僧,求那跋陀罗僧前来中国,都是溯珠江而上进入广州。所以,珠江沿岸有很多佛敎的古蹟。广州市的名胜古蹟很多,特为介绍。石门『贪泉」『石门返照』是宋、元两『羊城八景』之一。西华寺是石门村一座古寺,寺

  • 文章明清江南榨油业中心石门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4卷 第5期  作者:陳學文 出版时间:2012-05-10
    关键字: 榨油业 石门镇 《嘉兴府志》 《瓯香集》

    石门镇位于嘉兴府荣德县(清改为石门县)治北二十里。春秋时为吴越两国交界,垒石为门为国界,故名石门。又名石门港、垒石、石夷门。唐设石门驿,宋置瞻军监库廨,榷酒务,元设巡页司,称石门市。明初分镇之半,东属桐乡县称石门市,西属崇德县称石门镇。清改为玉溪镇。石门镇素为交通要津,运河经此转弯南下。「地当南北孔道,舟车骚扰,彻昼夜勿绝。」,光绪《石门县志》为「浙闽通衢」。人口稠密,商业繁荣,「民物阜蕃,贸易尤盛。」明人钱梦得:「石门故商贾薮地。」,载光绪《嘉兴府志

  • 文章庐山之险在石门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1期  作者:王憲章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庐山 石门 庐山志 风景名胜 名胜历史

    石门涧是庐山瀑布中最早载入史册的涧瀑。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志)中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焉。」石门涧是庐山僧俗最早开辟的旅游景点。东晋时东林寺高僧慧远及庐山道人曾游览石门涧,并写下了吟咏石门涧的诗及序。随后,唐代江州司马白居易曾到此觅古揽胜,他在诗中慨叹:石门涧的山水「清辉如古昔」,只是由于道路的险峻,这个庐山早期开发的景点,「自从东晋后,无复人游历」。明万历四十六年(一六一八),旅行家徐霞客「知石门之奇,路险不能上,」遂攀藤附葛

  • 文章劉基中舉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8期  作者:留葆祺 出版时间:2000-02-01
    关键字: 郑原善 刘基 石门书院 春秋 天文书

    十七岁,这年六月,郑先生和青田县令曹用奉命修缮石门书院,指导书院工作。郑先生就在这时镌下了石壁题辞。中秋过后,再携刘基到石门洞读书,不是进书院,而是借居谢客堂单独自学。郑先生知道这时的刘基,学问已非常人可及,他自己也感无所措力,更何况县学书院。主要攻读的还是一门《春秋》。刘基为了前途和不负亲师之望,静下心来,刻意钻研,正应了郑先生「燕坐不动,神光昼凝」那句话。在「天河上零」的瀑声中,心无旁鹜,甚至如关云长手执《春秋》,秉烛达旦。几年下来,竟写下了几十篇论文

  • 文章我們的青田(續)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28期  作者:葉以新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青田县志》 石门山房 《古香室遗稿》 《古欢室稿》

    艺文志八(录自青田县志书目)石门山房诗钞四卷 存国朝端木百禄撰。百录,国瑚子,能世其学。同治庚午王赞元序,赵之谦跋。序曰:石门山房者,小鹤山人之所居也。山人世居靑田,姓端木氏,名百禄,字叔德,别字小鹤。太鹤山人哲嗣。太鹤山人以名进士秉铎苕溪,天文地理诸书,无不洞悉阃奥。小鹤克嗣家学,尤邃于易,其发于诗古文辞者,清超拔俗,如云中白鹤,可仰观而不可亵玩。其别字以小鹤也固宜。独年不克与鹤齐。鸣呼!岂非天哉!山人卒于庚申季冬月朔时。年仅三十七。子庭鏊,甫七岁,沈

  • 文章石門洞探勝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77期  作者:陳香岩 出版时间:1999-10-01
    关键字: 石门洞 金被沙 轩辕丘 刘伯温 石门山庄

    那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令曾到过此处。沿鹤溪前行,迎面就到了「轩辕丘古处」,传说乃轩辕皇帝在游览石门胜景时,曾在此处同仙人下棋而得名。又传古时海水曾涨到青田湖口,瓯江小船可直达此丘,因而有古诗赞曰:「每临六月炎风动,避暑无过石门洞。观奇直溯轩辕丘,琼花瑶草竞相逢」。再走几步,见有一块巨石,叫做「藏书室」,据说那是当年刘伯温藏书的地方。我们拾级而上,见有一座祠庙,那大门上的「刘文成公祠」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走进祠内,刘伯温的塑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令人肃然起敬

  • 文章从宁波东钱湖谈到石门水库放水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期  作者:沈友梅 出版时间:1963-12-01
    关键字: 宁波东钱湖 石门水库 王安石 水利建设 战后重建

    海,光复大陆,未竟之功,以待继续。综上所述,东钱湖之形成,自唐而宋,经元明淸五朝,以至中华民国,先后约一千余年中,为放水问题,不知酿成多少纠纷,并牺牲不少生命。而至今仍依照宋时王安石所定办法,「管理权属于湖上人民,放水权属于下游人民」,一旦下游需水,即以最迅速方法,十里一站,接连传达,五小时之内,即可放水。其后鄕村电话敷设,传递消息,更为便捷,数百年来,可称相安无事。石门水库问题现在谈到台湾石门水库问题,笔者曾数度前往考察,论其工程之设计,工程建筑之精密与

  • 文章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硏究所圖書室收藏浙江方志目錄(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69-09-20
    关键字: 浙江方志目录 仁和县志 海宁杂志 秀水新志 石门杂志 收藏

    (未完下期續刊)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