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石桥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參、乾隆舊誌)三、建設

    来源期刊:《寧都文獻》 第1期  出版时间:1983-07-01
    关键字: 旧志 石桥 灌田 桑园

  • 文章兴建洛叶公路茹店大石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3-01-20
    关键字: 洛叶公路 茹店大石桥 修建过程 驿送

    别道廻避迂过者倍增艰苦。余先曾祖父夏公大奎与余先祖父夏公锡文,咸极忧虑!乃捐资鸠工在该公路渡口兴建了大石桥一座,其患始息。万众称便,蒙益受惠者不知几千万人?笔者为敦风励俗,记实彰善,不没先人懿行美德,爰本春秋晋祁黄羊外擧不避仇;内擧不避亲的大义着眼,不以善行惠众,德被群伦,造福社会者为余先祖,而矫情规避自扬尊亲之嫌,任其懿德善行史实湮没阙如,以贻鄕愿德贼之讥,违背治学纪实扬善正俗发扬伦理道德做人的立场,致我中原民间敦厚风尙,前辈正绅热心公益,捐资辛劳建设

  • 文章吳越古鎭 楓涇駐新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6卷 第9期  作者:牛半農 出版时间:2004-09-10
    关键字: 枫泾古镇 石桥 生产街 新镇区

    村落,原名白牛村。宋代陈舜兪曾弃官隐居于此,因其清风亮节,故又名涛风泾。元代至元年间始立为鎭,初称白牛鎭,别称「枫溪」,因鎭内河道稠密,鎭城形似荷叶,而且荷花甚多,俗称「芙蓉鎭」。悠哉!美哉!我的故鄕枫泾。穿过三间四柱的「枫泾」石牌楼,沿着包围老鎭区的市河和分支小河,穿过东栅石坊,走过一条接一条青砖石板的沿河老街,跨过一座又座石桥,一长片古建筑群沿着长达五里的河街舖展。每天清晨,河边、桥墩的茶馆就茶香飘溢,四鄕的渔船(小网船和脚踏板的乒乓船),穿过市河的临水

  • 文章篋存剪輯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1期  作者:黃嘉煥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丰城 铜湖石桥 募捐 黄学余 九秩华诞

    箧存故鄕资料一束,其中部份,不仅文笔雅健,芳华淸丽,同时亦可窥见当时建设、政风与乎社会民俗之一斑。特选数件,与读者共赏。一、丰城修桥募捐启事两则㈠丰城重修铜湖石桥募捐启铜湖石桥,始建于淸咸丰初年,为闽皖湘粤各省往来之通衢。建筑伟大,甲于全县,自抗战以来,因军事计划,破坏殊多,桥上堆砂砌土,障碍不通,天雨泥泞,行人裹脚,欲免三闾之厄,还须一叶之舟。桃花两岸,春水一篙,红雨绿衣,花落三春之暮,白鱼黄鸟,烟霏万倾之涛,迩者战云已歇,百废待兴,同人等爰有捐资重修

  • 文章(伍、人物傳記:)先曾大父小溪府君家傳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2期  作者:鍾文秉 出版时间:1977-01-31
    关键字: 钟观濂 贡生 拒重贿 青天 石桥 纪念碑

    蔡所为,拒重贿,明断于归王氏。邑人大服,传为佳话。在任三年,淸愼廉明,德政非一。瓜代之日,士庶夹道欢送,立去思碑多处,并于琴堂树「靑天悬镜」匾,以永棠思云。未几,晋知永春直隶州,州在泉州府西北,位桃林溪北岸,辖德化大田二县。莅任,政通人和。溪流漭,舟渡维艰,州民倡修石桥,而工程浩大,捐募数微。府君慨允,全力搘助。落成于桥中建亭立碑,纪念府君。所有州县政绩,具载八闽志乘中。致仕归,于云集墟,跨緜江筑石桥数十丈,为太夫人祝嘏,额曰「长寿」。诗云:「孝思不匮,永

  • 文章泉州四大名橋之首——五里橋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80期  作者:張呈仁 出版时间:1987-05-01
    关键字: 五里桥 跨海石桥 桥心亭 镇桥塔 洛阳桥

    五里桥,又名安平桥,建于八百年前,宋代绍兴八年(公元一一三八年),是泉州四大名桥中最长巨大的跨海石板大桥,横跨于晋江县安海鎭和南安县水头鎭之间海面上,这座名桥全部用花岗石建造,全长约二公里七十公尺,折合约五华里,故名五里桥,不但是闽省名桥之一,且是全国最长的古代石桥,更是当时全世界最长的古代跨海石桥。桥头耸立一块大石碑,上刻:「天下无桥长此桥」。可证当时伟大造桥建筑工程,建造采梁式石桥,全座桥相等分段先造三百六十二座桥墩。两墩之上安放五块长条石板并列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