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知府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誉满温州的清廉知府 何文渊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鹿人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何文渊 案件 教育 知府

    何文渊是温州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清官。虽然只在温州担任过六年知府,但治郡有方政绩斐然,时称「浙东第一」。明朝仁宗、宣宗年间,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朝廷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使国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史称「仁宣之治」。特别是宣宗在位时,十分重视地方吏治,为加强对江南一带「繁剧」之地的控制,特地选派一批廉直清正、精明干练的官员,出任州府长官。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明史上所标榜的「循吏清官」。其中政绩卓著、最负盛名的要数苏州知府况钟。而温州知府何文渊也是他们之中

  • 文章知府蒋瑶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7-11-15
    关键字: 明武宗 朱宸濠 扬州 知府 蒋瑶

    明武宗无储嗣,游幸不时,宁王宸濠遂蓄异志,正德十四年据南昌起兵反叛,攻陷南康、九江,再攻安庆,冀取南京。武宗使右佥都御史王守仁提督南赣军务,迳取南昌,宸濠囘兵还救,为守仁击败,被擒于樵舍。是年八月,武宗南巡,御舟至淮安府,知府薛赟媚上,拆去沿河民房,以利挽船行走,挽绳尽索民间绢帛为之,两淮大扰。通扬州,岁値大饥,人民正苦,知府蒋瑶独不拆民房,谓所属曰:「方今饥馑,赈济犹恐不及,苟毁其居,流离失所,岂临民者所可为?况沿河非圣驾临幸之地,自有河岸可通行,又

  • 文章柳州发现台湾知府墓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台湾知府墓葬 杨廷理 历史事迹

    淸朝乾隆、嘉庆年间曾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杨廷理墓葬,日前在广西柳州市郊被发现。据柳州市市志办公室的专家介绍,杨廷理是柳州人,乾隆五十二年(公元一七八七年)到嘉庆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年)二十五年间,曾先后三次出任台湾知府。他在台湾政绩突出,受到当地人民拥戴。在任期间,他撰写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诗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开发台湾东北部的噶玛兰(今台湾宜兰),并完成噶玛兰厅的设置。两岸学者对杨廷理的生平一直十分关注,先后整理出版了「杨廷理台湾治绩考

  • 文章首任台北知府——林达泉事畧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期  作者:陳彰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林达泉 台北知府 名贤传记 功绩事迹

    因地制宜,在北部建一府三县,以便控驭,而固地方。旋奉旨准许,遂卜定府治于台北之大加蚋堡(即建城后之台北城内),名之曰台北府,并将原淡水厅改为新竹县,噶玛兰厅改为宜兰县,新设淡水县,置基隆厅,此为台北府创建之始。台北府治既立,百政待举,且以汉番杂处,兼有中外交渉事务,如此非常之艰巨,必须有非常之人才膺之,方克有济,故台北知府一职,朝廷特命疆吏愼选贤能以任,而示郑重。时闽浙总督何璟、福建巡抚丁日昌与沈葆桢,佥以直隶州知州林达泉,器识闳远,才能干练,洁己爱民,堪充斯选

  • 文章沈葆楨行書七言聯▼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9期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沈葆桢 九江知府 林普晴 血书 行书

    沈葆桢,清福建侯官人,字翰宇,一字幼丹,生于嘉庆二十五年,卒于光绪五年,享年六十。道光二十七年丁未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出为九江知府,调署广信,时太平军所至城邑,官吏皆望风逃溃,幼丹方赴河口筹饷,夫人林氏普晴、林少穆之女也,誓以身殉,刺指作血书,乞援于玉山鎭总兵饶廷选,七战皆捷而城围遂解,以此名闻天下。幼丹以功晋广饶九南道,超擢江西巡抚、授总理船政大臣。同治末,日兵侵台,奉诏巡视,疏陈福建巡抚宜移驻台湾,此台湾建省之先声也,并奏设台北府,增县

  • 文章記坐落金壇城內之鎭江府考棚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50期  作者:朱沛蓮 出版时间:1983-01-01
    关键字: 督学试院 严实夫 镇江知府 金以诚 重建考场

    鎭属岁科二试,亦因城邑沦陷,停止举行。直至同治三年,淸军收复南京,洪杨军败亡,鎭江知府金以诚,始于同治五年会商郡绅人等,拟在鎭江府城内重建考场,以便举行考试,报请巡抚李鸿章奏奉朝廷核准施行,考场屋舍即经施工兴建完成。嗣有鎭江籍御史王兰谷,以丹徒为附廓首县,繁剧逾于他邑,舖户栉比,商贾辐凑,且洋人建有房屋多处,一且举行考试,忽增一、二万人,火烛盗贼,滋事堪虞,尤恐人众与洋人发生口角殴鬪,引起衅端,转不若仍照旧制,在金坛原地,重建试场为宜;至府城已建之考场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