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演变共返回2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蔡氏宗源族史考略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4期  作者:蔡大震  出版时间:1997-07-10
    关键字: 蔡氏宗源 族史考证 姓氏继承演变

    蔡姓的祖先源自姬姓,姬姓出自黃帝之後,到春秋戰國時期,奴隸制度不斷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諸侯爭覇,干戈紛攘,天下由亂而治,由分裂而趨於統一。據史書記載,帝黌傳至姬姓后稷,由后稷至岐周,發展爲周朝。周文王昌死後,其次子發繼立,殷紂暴虐無道,出兵伐之,殷紂滅,諸侯拜立發爲王,國號周,曰武王,都鎬,(今長安)傳周室天下八六八年。周文王第五子名度,史曰蔡叔度。因幫助武王伐紂有功而封於蔡。(故城在今河南上蔡縣西南)武王死後,其子成王誦繼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輔政...

  • 文章衢山岛名演变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45期  作者:沈伯勤 出版时间:1994-06-10
    关键字: 衢山 岛名 演变 历史由来

    衢山庄,属蓬莱鄕。衢山庄之名还见于今太平鄕桂花园东岳宫镌刻的石碑,中有「光緖捌年肆月」、「衢山庄」之名。民国年间称衢山鄕,后改建为岛斗、乍门两鄕。一九五〇年解放后为衢山区。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岛上曾建大衢县,也称大衢。一九六四年后,设衢山区至今。以上为衢山岛地名演变的大概。根据上述,衢山之名,至今也长达三百年左右,故岛名应以衢山称之,不宜改作巨山或大巨。

  • 文章古城再現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修复沭阳 古城再现 历史演变

    沭陽,昔無城,自明正德六年流寇入境,七年,知縣易瓚始築土城以禦寇。萬曆二十年,知縣徐可達議修磚城,工未半而沭河決口,未果。萬曆四十四年,知縣杜從心始成磚城。周八百四十丈,高一丈七尺三寸,東門曰承暉,西門曰宣義,南門曰迎薰,東數十步有小南門曰聚奎,無北門,城如船形。一九三七年,爲了便於抗日戰爭,沭城全部拆除。一九三九年農曆正月初九日,沭城淪陷,日軍修復。一九四五年秋,日寇投降,沭城爲我軍民拆除。一九四七年春,國民黨政府修復城垣,外加樹枝圩。一九四八年春,國...

  • 文章小談「申明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申明亭 历史由来 地名演变

    明洪武五年(公元一三七二年),朝廷下旨,命地方里邑置申明亭,旌善亭。民有善惡,即書寫其人姓名,事蹟於版榜之上,分別懸於亭內。以淳民風。「旌」,表彰也,旌善亭,自然是表彰好人好事的亭子,申明亭,那就是揭露一些壞人壞事的。朝廷旨下,各地紛紛行動,海州自不例外,立即行動,在州衙署的大門外,把兩個亭子建起來,門東一個叫旌善亭,門西一個叫申明亭。群眾好事壞事分別公布,果然社會風氣大好。州命各鄕照此辦理。州內一共建了九十三處。這可眞是好事有人誇,壞事有人抓了。更有些...

  • 文章武汉城鎭的演变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5期  作者:金達凱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武汉城镇的演变 武汉历史形势概观

    江漢滔滔,流不盡、楚天寒暑。閒眺望、中州景色,洞庭烟雨。長笛一聲黃鶴去,晴川巨浪金沙舞。看新軍、首義舉旌旗,名千古。思往事,情如許。念今日,生靈苦。但萋萋芳草,悲啼杜宇。虜使倉皇奔后妾,龜蛇對峙驚狐鼠。喜揮戈、百萬有雄師,風從虎。——咏武漢:調寄滿江紅

  • 文章宜都·宜昌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6期  作者:李邁  出版时间:1978-01-10
    关键字: 湖北宜昌 宜昌历史沿革 名称演变

    課業依時序的進行,轉瞬間,卽晉入酈道元的「水經江水注」,換言之,「江水又東」已顯現出來了!一如人我共曉,酈道元的注「水經」(前漢時代桑欽所撰),純然是表現出南北朝時代的山水文學與「唯美文學」的特色,對於山水風光、重巖叠嶂、素湍綠潭………等,非惟形容刻劃得細微詳盡,抑且能描繪出自然界的生命與情趣。諸如:「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以及——「旣自欣得此奇觀,山水有靈,亦當驚知己於千古矣………。」酈氏雖不無琢鍊...

  • 文章客家語的淵源與流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6期  作者:羅肇錦  出版时间:1992-02-15
    关键字: 客家方言 历史源流 发展演变 语音特色

    站在一个文化工作者的立场,一定要想办法阻止这种迫害,想办法扭转这种不合理,好让我们的语言文化生态,得以平衡发展。对客家话的渊源,以往几个层次的演变,都算是在合理情况下去保存、吸收、借用,唯独近四十年来,本岛强力推行国语,所造成的伤害最大,已经超过平衡的支点,希望有关单位能正视这个问题,立刻改弦更张,抢救失而不可复得的文化财产,我们的文化才能安稳的延展下去。(原载八十年八月十二日联合报第廿五版)

  • 文章雲南古國與土司制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云南 历史沿革 土司制度 发展演变

    一 雲南的族別我們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初所標擧的漢、滿、蒙、回、藏五族,並不能統括全國族別。換言之,中華民族的組成分子,何止五族而已;就人口言之,僅西南僮(音壯)族一族之人數,已超出滿、蒙、回、藏四族的總合。由於僮族等西南邊疆民族,早在前淸雍正年間開始厲行改土歸流,宗族自治(土司)的形態已不存在,雖仍保有若干族性,但在政治權力的觀念下,已與漢人同處於被統治地位,均由淸廷流官所治,政權上的族性也就不明顯了。因之,到了共和(民國)時代,政治人物所意識到的民...

  • 文章(壹、滄海憶往)山東九州、十府、一百零八縣考

    来源期刊:《山東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劉子交 出版时间:2011-02-01
    关键字: 州府县志 清朝官制 县制演变

    知州系五品,知县正七品。通常所称「一百零八县」,则在上述时期以后之演变、增加、划设及州改县而来,其沿革容另查证。鄄城、汉置,明废,民国二十年又由濮县分设鄄城县,民国二十五年裁撤,仍并入濮县。抗战胜利后于鲁山南麓划设复兴县。一、府十(一)济南府:治历城。领州一—德州,县十五—济阳、陵县、平原、德平、临邑、禹城、齐河、长清、齐东、章邱、邹平、长山、新城(今桓台)、淄川。(二)泰安府:治泰安,领州一—东平州,县六—肥城、东河、平阴、新泰、莱芜。(三)武定府:治惠民

  • 文章平南設治沿革暨大事紀畧(中)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4期  作者:盧國富 出版时间:1999-04-10
    关键字: 地方政策 历史演变 平南发展

    六、清代時期淸康熙二年,淸廷派滿族官員遍歷各州縣丈量田畝。康熙七年,平南知縣周岱生到任,是時城內無一居民,城外祇有幾戶新從廣東遷來的人家,江邊泊有數十艘漁艇,田園荒蕪,熟者只有十之二三。康熙十三年,廣西巡撫孫延齡叛附吳三桂,梧州都司王邦相暗通孫延齡,潛據潯州。七月,孫延齡部總兵侯成德進窺平南,知縣周岱生與典史武佐鼎率兵出城迎擊侯成德軍於大峽口(今安懷鎭北方二公里),斬侯之部將歐倫及兵弁數十人。再戰於武峽,又斬侯部千總吳飛龍等數十人。未幾,侯成德揮軍奮攻,...

共23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