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江阴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景印江阴县志序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朱佛定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景印 江陰 縣志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羣之龜鑑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虛,均於是乎在。古者入國問禁,入境問俗,故欲知一國之縱橫上下,不可不讀一國之歷史,欲知一邑之人文風尙,不可不讀一邑之方志。民國二十六年抗戰前,日人經數十年之處心積慮以謀我,廣搜我國各地方志,以爲入侵張本,其用心之深,蓋可知矣。我國史籍,二千六百餘年前,孔聖即已信而好之,自司馬子長以後,國史凡二十四,加以柯師紹忞之新元史,補元史之不足,今者張曉峯氏,踵事增華,繼之以淸史,於是正史實具二十...

  • 文章武進與鄰縣的分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0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3-09-15
    关键字: 武进 丹阳 金坛 江阴 无锡

    而言,一县境域的变迁,关系至微,无足重轻;然就地方而言,关系民情风俗等之异同,仍有其特殊意义。武进建置甚早,春秋之时,吴已在此置延陵邑,秦因之置延陵县,虽同称延陵,二者辖地并不尽同。笔者以为春秋时之延陵,辖地较广,西北邻丹徒,西南及于金坛,东尽江阴,东南可能包括了无锡宜兴。而秦之延陵则不含今之丹阳金坛,从下列史实中可找出端倪。至康熙二十三年武进县志序文中所说的丹徒,据史册载,秦时已置丹徒县,其后似也未与武进扯上分合关系,不知为何会扯进了丹徒也许笔者谫陋,没有

  • 文章淮陰地形及沿革槪況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邢祖援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重要乡镇 交通状况 江阴

    一、前言吾鄕江蘇省淮陰縣地處江蘇省之中部,所謂中部不僅以江蘇南北區分而言,即其風俗習慣物產等亦皆居南北之中。如以江蘇北部而言,北迄徐海,南迄揚鎭,淮陰又居蘇北之中。淮陰之語言,如以徐州、海州較之,則近南方語言;如以蘇州、常州較之,則近北方語言。鄕人兼食米麵,大致鄕區愛食麵,城區愛食米,城之北鄕固均爲麥、豆之盛產地,而縣城之東南亦有部份稻田。綜上觀之,吾鄕稱爲「南北和」當不至言過其實也。過去交通未便,城區人未必到過四鄕,而南北東西遙遠,北鄕未必到過南鄕。加...

  • 文章阎应元江阴血战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期  作者:蘇雪林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阎应元 江阴 清军入关 抗击清军

    满淸入关,江南各郡县纷起抵抗,其中江阴县之八十日抵抗,最为惨烈。乙酉六月淸委方亨为江阴知县,下薙发令。闰六月朔,诸生许用大言于明伦堂道:『头可断,发不可薙!』于是城内外一齐奋起,拘执方亨,杀死押薙的四个满洲兵,推典史陈明遇主持兵事,明遇道:『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乃夜驰骑往迎应元。应元字丽亨,本浙江绍兴人,其四世祖家北直隶之通州,乃为通州人。起掾吏,迁江阴典史,后迁英德主薄,以母病未行,居邑之砂山。当江阴吏民来请时,应元对他们说道:『尔能从

  • 文章被忘了的利城縣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62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3-11-15
    关键字: 利城县 海虞 江阴县志》

    今武进县境内,从前曾设置过晋陵武进两个县,这是大家知道的。但在同一时期,还有一个利城县,知道的人便不多了,有的即使知道,也以为它是今江阴县的一部份,与武进无何关系,因而也把它忘了。的确,这个利城县,最后是倂入于江阴的,但它在未倂人江阴以前,其治所在武进境内,计自利城县最初建置至最后废置被倂,前后历时仅三百年左右,其县治在武进境内竟达二百年,其与武进之关系不可谓不密。因此我们仍应把它看作武进的一部份,可是武阳合志建置沿革内,对于利城县竟只字未提,大槪县志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