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汉武帝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黃帝陵廟異說考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3期  作者:仲天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黄帝陵庙 地理志 汉武帝纪

    注山经云:「帝王冢墓,而山经往往复见。盖圣人久于其位,仁化广及,至于殂亡,四海无思不哀,故绝域殊俗之人,闻天子崩,各自立位而祭,起土为冢,是以所在有焉。」景纯之论可谓善言古矣。「列仙传云」:轩辕自择亡日,与羣臣辞。还葬桥山;山崩棺空,唯有剑写在棺焉。按「剑经」黄帝铸鼎,以疾崩,葬桥山,后五百年,山崩,惟有寳剑赤舄。(此皆不言升仙事)「史记封禅书」上(汉武帝)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冡何也?」或对曰:「黄帝已仙上天,羣臣葬其衣冠」。「地理志」:桥山,在上郡阳

  • 文章汉武帝与后土祠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7期  作者:陸峰波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汉武帝 后土祠 历史记载

    后土祭祀发展到汉朝达到顶峰,即由设坛改进为修庙建祠崇拜。汉元鼎四年(前一一三),汉武帝刘彻诏令创建汾阴后土祠,即是对西周以来「大社」的沿袭与发展。「天子大社,祭九州之土」(《左传会笺》),并将此祠确定为西汉帝王祭祀土地神祇的圣地,历代沿袭。当时设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的甘泉宫和今山西省万荣县的汾阴后土祠,是并称皇天后土的「两大神灵的奥府」。汉武帝刘彻,生于公元前一五六年,卒于公元前八七年。文帝之孙,景帝之子。即位后,承「文景之治」造成的富强国势和安定政局

  • 文章(名勝古蹟)伊川縣古跡及其有關之歷代名人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郭隆朝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伊川县 夏禹 彭婆 庄周 汉武帝 玄奘 张齐贤

    但长辩论。其思想以无用为用,以逍遥为乐,齐生死是非,而保养生命之眞。四、汉武帝 「江左乡」位于本县东之万安山南侧。其他有「汉武帝驻跸处」石碑一方乃本县古蹟之一。汉武帝为我历史上英明君主之一,无论政绩或武功均甚显赫,长耀千古。名彻(生于西元前一五六年,崩于西元前八七年),景帝子,承文景之业,举贤良方正直言之士,对内行经济政治改革,对外用兵,开拓疆土,通西域,定南越、东越、朝鲜,平滇及西南夷,逐匈奴,破楼兰、车师诸国,版图大为扩增。其在位期间,尊儒术,倡仁义

  • 文章汉武帝的河东情结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董全庚 出版时间:2007-07-01
    关键字: 汉武帝 政治成就 七巡河东 六祀后土 秋风楼

    汉武帝(前一五六—前八七)景帝中子,名彻,嗣景帝而立。即位之年为建元元年,为帝王有年号之始。在位之时,通西域,平滇及西南夷,东定东越,南越、朝鲜,又北斥匈奴,楼兰(今新疆鄯善县)诸国。以是版图为之大廓。又崇儒系,罢黜黄、老、申、韩之说,而一宗孔子,建太学,置五经博士,遂使文事大兴。唯好神仙,营宫室;急赋敛;重刑诛,又致资贼群兴,灾害迭见。在位五三年(前一四六—前八八)。卒諡武帝。一提起汉武帝,都会想到他的雄才大略,历史上不可多得的皇帝。汉朝建国后,对于

  • 文章連雲港藝文誌引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湯大民  出版时间:1994-12-01
    关键字: 海港城市 古代文明 汉武帝 隋唐时期 北宋末年 《西游记》 地方志

    了「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浩叹。而信史表明,千古一帝秦始皇确曾东巡至朐山,于此立下了石阙,作为统一的中华大帝国东大门的标志,并面对大海中缥缈的仙境做了一个乘风御浪、跨越生死的宏伟的梦。在上古,这一片海天之间神奇的空间,为我国古代的哲学、宗敎、文化、艺术提供了美妙的幻觉、痴迷的信仰和激越的诗情。汉武帝是务实的。他在这里设置了朐县城邑,建立了鄕里编制,官营冶铁,征收渔税。终两汉至三国,这儿为东海郡、国属地,文化归属齐鲁文化圈,东海(包括朐地)学者是当时齐鲁汉学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