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利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邯鄲縣記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期  作者:王秉鈞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邯郸县 历史 滏阳河 水利

    余属河北省邯郸县人,县城东五里许苏曹鎭,有滏阳河经过,每遇旱年,冬季分段上闸蓄水,灌漑田地,沿河农田,可保当年收成,人民获益匪浅。滏阳河发源于河北省磁县西北滏山,历经邯郸,邢台,赵、冀、深、献各县,循滹沱河旧道南行,上合南北两泊所受诸水,至献县与滹沱河相合,为子牙河,东北流至天津,会南北二运河及大清河,归入渤海。将来硏讲全省水利,疏濬此河,则此河两岸,其利溥哉!

  • 文章吳文化的始祖仲雍墓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63期  作者:桑楠 出版时间:2005-11-01
    关键字: 仲雍 虞山 断发 纹身 水利

    三千多年前,陕西西岐地方,周族领袖古公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古公爱季历的儿子姬昌,想传位给季历,再传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太伯、仲雍了解到父亲的意愿,二人以采药为名远离西岐,来到无锡和常熟,和当地人民一样剪断头发,身体绘上花纹,已表示决不回去。当时无锡、常熟属于荆蛮地区,这里到处河流、湖泊、沼泽、地广人稀、农业生产粗放,渔猎为生。周族是后稷的后代,后稷善农业生产。太伯、仲雍来荆蛮,带来了农耕方法和中原文化,重视兴修水利。这里气候适宜

  • 文章世外桃源話泰順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卷 第3期  作者:黄文驥 出版时间:1986-08-15
    关键字: 泰顺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交通水利

    泰順爲一山城,所謂巖邑也,僻居省之南疆,清屬溫州府,與福建交界,週圍八縣,瑞安(文成)、平陽、青田、景寧屬浙江省,福鼎、霞浦(拓榮)、福安、壽寧屬福建省,一般情形,人或鮮知,筆者生於斯,長於斯,特就所知,述其梗槪,以供參考。景泰慶壽建縣之説辨正泰順建縣於明景泰三年(西元一四五二年,民前四六〇年),以當時瑞安縣所屬之五十六、五十七、五十八、五十九、六十,五都及原平陽縣所屬之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三都共八都,組合而成,父老相傳爲明景帝景泰年間慶壽,而建置景寧...

  • 文章簡述中原與四瀆——江淮河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12期  作者:朱光彩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四渎 水利 工程 三门峡

    江左,抵御外侮(如淝水之战,釆石大捷),不仅因其有天崭可恃也。长江流域,除饶灌漑舟楫之利外,水力蕴藏量特丰,擧世殆无其匹,光彩曾于年前査卷为文:「扬子江三峡工程规划之囘顾与前瞻」,刋载于「水利」工程,谨附于本文之后,作为文献,但长江水力蕴藏,此仅见其一斑,尙难窥其全貌。贰 淮河「导淮自桐柏」,东流经豫省东南地区纳大别山北麓诸水及汝河(洪河)后,东入安徽,复合沙、颍、涡、淝、浍及自山东南流之沂、沭、泗诸水,汇入洪泽湖、高邮湖。干流长约九百公里,洪水流量达八、四〇〇秒公方

  • 文章吳棠築淮陰城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丁啓泰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吴棠 人物事迹 水利工程

    淮陰縣城周圍約十餘華里,高近二丈,其下半部用石砌,上半用磚,每塊石長約五尺餘,寬及厚約二尺餘,磚爲大形,亦長近二尺。相傳石係拆除洪澤湖東北岸防波堤,該堤據傳係大明開國功臣劉基(字伯溫)所建,爲防洪澤湖水氾濫成災,故築此堤,但多年來並無洪水成災。吳棠爲曹運總督之時,議築城牆,並欲堅固,因蘇北爲一遍平原,無石可採,故拆石堤,運石築城,及城築至一半時,忽發現石堤內有石碣一塊,上書「劉基造、吳棠拆,拆到此處拆不得。」因而停止拆堤,故城牆上層乃改用燒磚。相傳劉基能...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歸仁鄉、四河鄉瑣憶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水利 交通 土特产 乡贤

    一、槪説㈠名稱與由來。歸仁鄕之名源於歸仁集,歸仁集之名源於克復橋,克復橋之名取自論語顏淵問仁:「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故老言:「克復橋先有、集沿橋向東、南、西三面發展,因名其集爲歸仁。」以歸仁名地,本縣有歸仁區,臺灣省臺南縣亦有歸仁鄕,越南且以之名省,足見其名之美,西望故鄕白雲,吾將何日「歸去來」。㈡方位歸仁鄕在縣城正南略略偏西,若以歸仁集爲中心,北距宿遷城,西北至睢寧城,東南至泗陽城各七十華里,而西南至安徽泗縣城僅五十里,去白馬湖約三十里,白馬湖係洪...

  • 文章松江的五位狀元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97期  作者:定父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五位状元 状元坊 朱熹 农田水利

    患,并带来了农田水利的效益。特志此事,以纪功德。

  • 文章練湖歌叙錄引言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47期  作者:湯諧 出版时间:1974-11-15
    关键字: 丹阳 练湖 引言 水利 发展史

    我邑之有练湖,自东晋迄今,凡千五百余年矣,原分上下两湖,有淸康熙中叶,为奸民朦垦凡者二次,先民奔走呼吁,恳求复湖,四十六年圣祖南巡,轸念东南水利,论令督抚河漕诸臣,条议凡有资灌溉应疏应筑者以闻,俱准发帑修建,练湖亦在其内。于是湖民邵日茂、孙道宏等再请修复,巡抚慕天颜题称看得丹阳练湖,地界徒阳二邑,北者为上湖南者为下湖,上湖高仰,召民佃种,下湖低洼,仍留蓄水,奉旨依议,至此我邑现有之练湖,始得留存,时汤孝廉展文谐,犹为秀才,对于吁请复湖之事,甚为出力,呈诉

  • 文章故乡拾穗(六二)农业槪况——水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127期  作者:張一嘯  出版时间:1979-03-15
    关键字: 故乡 农业概况 水利 农田 地理位置

    吾武邑由于北滨长江,南临太湖,中贯运河,故就水利言,占尽地利之便,是以虽遇旱天,于农业丝毫无碍,反之雨水过多,由于有运河之疏泄,太湖、长江之接纳,农业亦不致受到损害,因此「鱼米之鄕」之誉,当之而无愧。家鄕位于本邑之西北,正好临长江边缘,水利方面,更得地理之便,同时吾北鄕尙有一条「孟河」贯穿其间,故在对农作物之灌漑上极为方便。孟河北自原来东绿鄕之超瓢港(长江入口)起,经过山北鄕、孟城鎭、万绥鄕、郑里鄕、石桥鎭、小河鎭、西夏墅鎭、罗墅湾鎭至奔牛鎭与运河啣接

  • 文章蕭縣分鄕鎭地圖閱後感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孟繁超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萧县 地图 行政区划 王赞平 孙崇基 农田水利

    和探讨。先说第一个问题。据说,把萧县划隶安徽省,是因为要解决水利问题,而作此计划。根据这种说法,就必须话说从头。按民国廿年以前,萧县城北凤山以北,有一岱湖。湖面因雨水多少,而有变化。水多时,东、西、北三面的广大农田,即被淹没而成灾害。这是萧县的一大水患。复以土匪猖獗,民不聊生。民国十八年,王公璵先生来任萧县县长后,乃痛察民瘼,苦民之苦,以消灭匪患,消除水患,为两大施政目标。在消除水患上,确实要疏濬岱河,使雨水得能宣泄,以免灾害。但岱河下游流入安徽省宿县。宿人对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