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杨氏家族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鄕情采风)乍山·杨氏·四知堂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29期  作者:金建楷 出版时间:2013-04-01
    关键字: 宁波 乍山 由来 宗谱 杨氏家族

    杨氏宗谱》残本,立即买下,现珍藏在江北档案库内。杨氏家族涌现出许多名人贤士:世代忠良的杨家将,家喻户晓,千古传扬。在江北也有不少名贤:杨简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南宋慈谿县城(今慈城镇)人。乾道五年进士,任富阳主簿,兴学校,教生徒。时陆九渊过富阳指示心学,执定师生礼。绍熙五年任国子博士。嘉定元年起,历任秘书郎、著作佐郎,国史院编修官兼实录院检讨官。晚年,寓居鄞县城内月湖畔,设馆讲学。著有《慈湖遗书》、《慈湖诗传》、《杨氏易传》等。史称「淳熙四先生」之一、东南

  • 文章(捌、氏族、世系 一、氏族簡介)家世淵源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楊衞民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思念故乡 杨氏家族 家族简介 往事回忆

    民國三十八年秋,**倡亂,大陸沉淪風雲變色,草木同悲。我與六哥永晃隨軍來臺。三十年來,由於政府英明領導,軍民奮發圖强,反攻復國大業之主觀條件已備,而客觀條件仍待相機配合。因思國家前途無量,個人之生命有限。我先人之廬墓基業,親朋骨肉,尙困於大陸。爲期後輩能追本溯源,重返故里,骨肉團聚,特就記憶所及,縷述家世如次,盼我子子孫孫,代代相傳,俾不忘本也。吾家世居江西省瑞金縣大柏鄕楊古磜,先祖父楊家萬,生有四子(女名不詳),長子道橋,次子道樳爲吾父,三子道根,四子道...

  • 文章江西瑞金杨氏八修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2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5-10-01
    关键字: 江西瑞金 杨氏家族 八修族谱 家族历史

    物有本末,水有源流,人之本源在于宗祖。尊祖敬宗,明支崇本,承先启后,愼终追远,实为中华民族固有之文化美德。正如孙中山先生指出:「中国人最重视家族和宗族主义;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传统观念。」中国历史悠久,朝代嬗递,错综复杂。中华民族姓与氏原本是分开的;姓是母系时代的产物。古代原始三大姓——姜、姬、嬴,都是从「女」,所以姓字拆开为「女、生」;而氏则来自男姓社会,或为国名,或为封地,或记功勋。如黄帝,本姓公孙,因生于姬水,故又姓姬

  • 文章瑞金西楊八修「發譜」誌實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63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瑞金县 杨氏家族 发谱大典 八修族谱 特点概述

    一、中华民国84年9月11日,我瑞金市西关杨氏旅台宗亲,组团专程返故鄕参与「八修族谱发谱庆功大会」,由台湾飞香港,当日转机飞广东梅县,翌日专车回到故鄕。二、此行全程顺利,预先电话瑞鄕包专车来梅县机场接机,翌日经蕉岭、武平、筠门岭、会昌,下午一时到达瑞鄕。三、参与返鄕宗亲共计十九人。四、发谱大典定九月十三日上午九时,在城区上阳瑞金始祖朝奉公大宗祠举行,此祠为我旅台宗亲捐献所建者。五、八修族谱,此次「发谱」庆功大会,颇具规模,曾邀请粤、闽、台、赣等有关宗亲

  • 文章溯祖尋根道來源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楊華山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溯祖寻根 家族历史 杨氏

    盖谓人文蔚启,商音之遗风不朽,凡昌厥后,宏农之义气常新。想我杨氏家族,初住腾冲,先祖杨林。原籍南京,城南门外,应天府安丰县,寿洲第一郡,曲龙村人氏,离京城三十里。大明洪武二年,云南边夷造反,朝廷下令,林公奉命,率师远征,到腾讨伐西南野夷,林公先硏究兵要地志,再调查风土民情,随后策划兵力布署,决定分区进击,剿抚兼施,不过三载,违者剿灭,治者招安,防区已完全掌控,反叛势力,已大部肃清,少数滋事野匪,逃往天涯海角,无从追究,绥靖工作已吿完成,民众可安居乐业。林

  • 文章杨氏宗族源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4期  作者:楊培然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杨氏宗族 源流考证 兴建祠堂 家族史

    木有本水有源,根深叶必茂,源远流必长。人之根源为祖宗,追溯祖宗源头,方知辈份长幼有序,宗族亲疏有别,以期敦亲睦邻,继往开来。据史载杨氏出自黄帝姬轩辕之苗裔,黄帝长于姬水,以姬为姓,生于轩辕之丘称轩辕氏。公元前二六九七年甲子登帝位,称为黄帝,开创中华民族之史实。传至古公亶父,率众定居岐山之南,土地肥沃之周南,至周文王内整朝政,外拓疆土,武王(姬发)灭商朝后,分封诸侯,武王次子叔虞封于唐,叔虞次子抒,于周康王六年戊辰年(公元前一〇七三年)赐封杨侯,以杨为姓

  • 文章百侯《杨氏族谱》补遗及杨氏外迁历史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百侯 杨氏族谱 补遗 外迁历史 家族

    最近出版的百侯《杨氏族谱》,由于资料缺失,对于开基祖尚有一些遗漏,现根据《潮汕杨姓》一书中的有关资料予以用补阙遗;且与中国杨氏族谱连接。同时也简单介绍百侯杨氏外迁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周成王之弟叔虞有二子,次子杼于周康王六年(公元前一〇六二年)封杨侯,封地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范村东。杨氏之受姓即源于此。杼也就成为中国杨姓之一世祖。百侯杨姓在中国杨姓中属思聪公系,是杨姓六十九世杨文隆的后裔,其传接关系是:杨文隆第三子名廷茂(七十世),字德盛,任德庆州学正

  • 文章(捌、氏族、世系 一、氏族简介)瑞金西门杨氏源流简述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西门杨氏 修撰族谱 史料 历代名人 家族传承

    杨传霖瑞金西门杨氏,为绵江望族。杨姓在本县有数族,大多聚族而居,住于北门城外坪坊圳头等地者,称北门杨氏,简称北杨氏。居于心一带者,称东门杨氏,简称东杨氏。处于南门城外,黄枝塘,溪背各村者,称南门杨氏,简称南杨氏。居于西门城外,上阳、官圳口、寺背、夏坊、珠兰厦、沙洲埧、子脑、合溪、乌石垅、枣子排、东坑、松山下、塘背、塘笃子、合龙寺、均田村、溪头、乌鸦伏田、高塘杨屋前、桥坑、罗屋塘、及城厢附近之南门冈、会馆背、溪背等地者,均西门杨氏,简称西杨氏。尙有大柏地杨

  • 文章(捌、氏族、世系 一、氏族简介)瑞金东杨氏族简述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楊鎮邦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杨氏 家族传承 修撰族谱 地理环境 祠堂 乡村小学 人口统计

    为各房后裔,种靑菜的园地了。至十一世祖,应雷公,字先珍,得三子,是十二世祖,长子士荣公,字必耀。次子士华公,字德彩,三子士富公,字予美。此后子孙日益繁荣,为东区壬田市郊之大族。枝叶兴旺,源远流长,曾扩建心杨氏宗祠「敦睦堂」。祠堂美轮美奂,坐北朝南,十世祖思泉公,十一世祖应雷公,皆葬于祖祠后山,范池冈蜘蛛形。至十三世祖时,明佑公、明俊公、明仲公、明佩公、明传公等共十二兄弟,同心合力,在祠堂后背左侧一华里处,使用良田二十余亩之土地,开辟陂塘一座,为储水灌溉,北端

  • 文章氏族編譜修志的重要性與期許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251期  作者:楊正邦  出版时间:2004-11-01
    关键字: 杨氏族谱 编谱修志 宗族历史 家族传承 中华文化

    的始祖,也是轩辕黄帝的嫡系子孙,受封迄今已三千多年,瓜瓞绵绵,历代子孙对国家民族皆卓有贡献,难以一一列叙,诸如东汉关西夫子杨震家族,四世三公,为政清廉,德业并茂,台阁生风,名扬千古。北宋杨家将,一门忠烈,流芳百世,脍炙人口,传为历史佳话。凡我杨氏,无不同感荣焉。笔者童年离乡背井,幼不更事,宗族历史知之不多,随着岁月的增长,对一脉传承列祖列宗的求知,在心中像一把火在燃烧,愈烧愈旺。自两岸开放以来,多次返乡,也设法搜罗资料并重修了一本厚厚的族谱,但亦仅限于地方性高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