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曾会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印惠安縣志有感并序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14期  作者:陳家添 出版时间:1976-03-01
    关键字: 惠安 县志 冯之烈 纪华

    重印县志,得鄕兄纪华慨捐钜资,助印张襄惠公曁邑令娄云纂修,仅存海内孤本二种。吉光片羽,绵延文献,藉广流传。庶使吾惠之文物精华,名山胜水,重为生色不少。夫方志鄕邑之史也,上承往昔,下启将来。吾之父老兄弟姊妹,歌哭于斯,衣食于斯,游钓于斯,念兹在兹,庶无失坠。依循旧制,卅一年修,盖区域有限,故易于网罗,年代未湮,故易于翔实。但考吾邑县志自淸道光而后,未续编印,迄已百有余年。若再稽延,殊失征信之道。则重印之擧,非吾辈之责耶。王仲宣之登楼作赋良有以也。庾子山

  • 文章南豐先生知明州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271期  作者:袁慧 出版时间:1991-10-01
    关键字: 明州 北宋 度支员外郎

    文起八代之衰」的唐宋八大家,其中有两个人做过明州地方官,一个是明州知州巩(字子固,后人尊称为「南丰先生」),一个是鄞县县令王安石。巩(一〇一九—一〇八三),江西南丰人。天资聪慧,少年时就在文坛初露头角,为欧阳修所赏识。后师事欧阳修,与王安石为友。宋嘉祐二年(一〇五七)中进士,历任太平州司法参军、越州通判,以及齐、襄、洪、福、明、亳、沧知州。晚年升中书舍人、史馆修撰、翰林学士。巩从政,廉洁自守,为属下作出了榜样,史称:「以绝左右征求之弊。」他严惩

  • 文章江西人文史話(三)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7期  作者:蔡愛仁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胡铨 天游 罗泌 杨万里 文天祥

    国书天游秦桧和议误国,在胡铨封事未上以前,尙有拒草国书的天游,比较胡更为难得。天游名开,赣县人,宋崇宁进士。桧主和议时,开为礼部侍郞,当草国书,桧慰以温言曰:「主上虚执政以待」。开曰:「儒者所争在义;苟为非义,高爵厚禄弗愿也。愿闻所以事敌之礼」。桧曰:「若高丽之于本朝耳」。开曰:「主上以圣德登大位,民臣之所推戴,奈何自卑辱至此!非开所敢闻也」。又引古谊折之。桧怒曰:「侍郞知故事,桧独不知耶」!他日,又至政事堂问计安出?桧曰:「圣意已定,尙何言。公得取大名

  • 文章匡世奇才薛福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15期  作者:馬家川  出版时间:1996-01-20
    关键字: 薛福成 清朝 《上侯书》 曾国藩 “钦使第”

    清代后期,无锡历史上出了一位闻名国内外的思想家,外交家和文学家——薛福成。今年是他逝世100周年。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父亲薛湘是朝廷命官,他17岁中举人,不久当工部员外郎。18世纪60年代,太平军挥戈苏常一带时,他家避乱到了苏北宝应。同治四年(1865),两江总督曾国藩招纳贤才,榜文贴到宝应,薛福成呈上一篇万言书——《上侯书》,提出了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的对策。曾国藩对此十分欣赏,立即招他为

  • 文章舟山十載風雲錄㈡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66期  作者:梅林 出版时间:1997-12-20
    关键字: 苗敬棠 游击队 梅必成 鹏光 褚公良

    开支外,全部孝敬苏县长,故苏即派他初为独立分队长,继升中队长、大队长及区署长等职,并加拨武器充裕其实力。后有商人向苏吿鄢太过跋扈,致正规商人无法营生等等;苏训斥鄢说:「你以后做人做事应有分寸,不得任意乱搞,免我伤脑筋。」邬答称:「多做事多受斥,少做事少受斥,不做事就不受斥了,此实做人难也。」苏闻后一笑置之。七、鹏光荣殉职,褚公良逐步窜红苏县长部属中最有军事学识者算是鹏(湖南人),平时带兵有方,战时勇敢善战身先士卒,在定海抗总中称为第一勇将实不为过。可惜

  • 文章三朝元老曾公亮(一)

    来源期刊:《晉江雜誌》 第77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曾公亮 草堂僧 曹娥江 开门 唐书

    定建储之议。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郞,兼礼部尙书,寻知户部尙书。神宗践祚,加门下侍郞,兼吏部尙书,累封鲁国公,以太保致仕。元丰元年(一〇七八)戊年卒,年八十一,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諡宣靖,配享英宗庙。及葬,御篆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著有武经总要四十卷、元日唱和诗一卷、英宗实录三十卷、与蒲宗孟合著勋德集三卷。一、高僧转世有草堂僧者,戒行高洁,曾会遇之甚厚。僧曰:「愿后身转世为公后,所以报也」。时夫人方娠。一夕,梦僧来问讯,遽然醒寤,而次男公

  • 文章讀書扎記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32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枣阳古地名》 上唐旧地 棘阳非枣阳 名广昌 光武帝开玩笑 枣阳的会馆 传统手工业 编辑小语

    一、上唐我在「枣阳古地名」一文中说:「上唐乡,《汉书》谓古唐国,我认为应是古唐国的北部,当今枣阳的东北乡、东乡及东南乡一带。」[1]后来我发现《后汉书》卷十五,王常传谓:王常「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注六云::「上唐,乡名,故城在今随州枣阳县东北也。」[2]证明吾说不谬。二、枣阳不是棘阳年幼时,听乡人说,枣阳从前叫棘阳,说「火烧棘阳城,棘阳一扫平」,改称枣阳,将棘阳的棘念成「及jí,」,这是错误的,汉代南阳棘阳的棘,不是音「及j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