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新县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海天萬里憶城廂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3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7-04-10
    关键字: 阳新县 故乡 思乡

    我阳新县,可说是吾鄂靠近江西之边陲县邑,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前汉始名下雉,至三国即有阳新之名,厥后屡治划迁,名因改易,宋称永兴县,明曰兴国州,满淸袭其旧名,民国改为今号,辖三百里之土地,西枕大幕,东抵长江,拥县民七十余万,如果说我阳新为一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之古邑,当非过情之誉。邻县为大冶咸宁,及江西之瑞昌武宁等邑,隔长江与广济蕲春相望,有关阳新形势,方舆纪要有如此之记载:「襟山带江,土沃民萃,西连江夏,东出豫章,此为要冲」,因此,我们说

  • 文章楚人楚語——陽新民諺與土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5期  作者:奚遙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阳新县 民谚 土俗

    興國(陽新)古邑,位於吾鄂邊陲,東瞰長江門戶,與江西瑞昌緊接爲鄰,隔江與蘇皖相望,昔稱楚尾吳頭,其民情習俗,是荆楚風尙,也是標準的中原文化,茲摘其民間歷代口頭積習相傳諺語若干,以窺其民風之一斑:一、一般諺語:⒈走盡天下路,好不過興國州—陽新昔稱興國州,把陽新說的這麼好,固有自我吹噓之嫌,但陽新確是「魚米之鄕」。⒉興家出惡狗,敗家出惡人—惡狗可以看家,民間視爲一助,至於是否興家才有惡狗,或係形容之詞,但家出惡人必惹是生非,招致不幸。⒊起得三早當一工—勸人早...

  • 文章湖北聯話續輯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82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7-01-10
    关键字: 阳新县 思乡 故乡

    为我阳新县八景。楚狂曾拟一地名胜,亦颇具去国怀鄕之思,联云:数十载梦绕楚天,湖北湖南,遥隔重湖波渺渺;千百度魂萦鄂渚,汉阳汉口,中分一汉水盈盈。湖北湖南遥隔洞庭湖而相峙,汉口汉阳,则为一衣带之汉水所中分,三楚风光,时萦梦寐。吾鄂革命元老,蕲春方觉慧先生,岸然长者,却有其轻松幽默之一面,曾拟一贺人新婚联,用新名词,写旧思想,滑稽可笑,联云:努力下层工作;制造上等国民。我阳新北鄕,某一土地庙,题一六字联,别具巧思:公公十分公道;婆婆一片婆心。故鄕一般民间,习称

  • 文章陽新縣沿革與疆域概要,並略談縣志始末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2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阳新县 地理沿革

    溯自秦幷天下,罷諸侯而郡縣之,我陽新自漢以下,而縣,而軍,而路,而府,而州,建制不一,沿革棼然,今按見諸正史者,略擧於下:甲、沿革:漢:漢書地理誌云:前漢江夏郡、領縣十四、其一下雉,(據輿地廣記云:「下雉距今州四十五里」。可見下雉之地,距今州不遠。)三國誌載:三國吳孫槪自公安都鄂,改名武昌,以武昌,下雉、尋陽、陽新、柴桑,沙羨、六縣爲武昌郡。(按今縣西南百里有陽新里,又有陽新市,當是古陽新縣治。)晉:晉書地理誌:武昌郡、統縣七、其一陽新,(按興國州志載:...

  • 文章詩話史話話陽新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4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阳新县 诗词 历史

    我陽新古邑,自漢以下而縣、而軍、而路、而府、而州,建制不一,沿革棼然,蓋已數千年於茲矣。謹將自漢迄今,見諸我縣誌或縣人耳熟能詳之名人史實,勝蹟名區,或屢經名士品題,或芳行遺徽,彰彰可考者,擇要略擧百一,以窺我興國古邑人文風物之一斑。孟嘉墓—晉孟嘉,江夏人,字萬年,少知名,太尉廋亮領江州,辟爲從事,後爲橫溫參軍,九日宴龍山,風吹帽落,嘉不覺,溫命孫盛爲文嘲之,嘉即爲文以答,文甚美,四座皆嘆賞嘉多飮不亂,溫問曰:「酒有何好?」嘉應曰:「公但不得酒中趣耳。」相...

  • 文章鄂南邊陲要邑——陽新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98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91-01-10
    关键字: 阳新县 人文地理 物质建设

    自開放對大陸禁制以來,探親遊子,不絕於途,談起故園近況,自覺大致如昔者,固不乏人,但殊感變化出乎意料者亦大有人在,換句話說,經四十年的隔絕,或因主觀客觀條件影響,有的地方變更很大,有的地方卻變化很少,我縣的情況,屬於前者,尤其我縣鄰近長江地帶,大開礦產、致形成急劇變化,茲將所見,所聞,臚列於後,以觀其今昔之變。一、陽新地理人文概述陽新爲吾鄂東南門戶,昔稱楚尾吳頭,襟山帶江,土沃民萃,西連江夏,東出豫章,此爲要衝,昔唐淮南將李神福有云:「得永興,已得鄂之半...

  • 文章漫談熱河二、三事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2期  作者:李廣璧 出版时间:1969-06-30
    关键字: 大郑国 朝阳县 新县 郑来达 反满抗日

    献送朝阳县府父子同时遇难。这件事证明民族革命热河幷未落后,本人童年时代常听父老谈论,今将述之以彰其革命之事实也。二、阜新县有二个小皇上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局势日非一日,热河临近辽宁当为日人侵占目标,热河一般热血靑年纷纷参加抗日工作。或者自动奋起组织义勇军反抗日本,热河临近辽宁数县为抗日义勇军之集中地,参加抗日工作人员之中心也。本人亦是参加抗日工作人员之一,民国二十二年初热河撤守为日寇占领,抗日军队及工作人员撤到长城以内河北各县,到塘沽协定禁止

  • 文章(贰、故鄕怀忆)实行新县制「第一区署」囘忆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3期  作者:劉惟佐 出版时间:1979-07-31
    关键字: 新县制 支前安后 工作人员 区署 乡镇 教育事业

    抗(日)战初期(民国廿七年八月一日)我(江西)省政府,为了要做好支前安后的工作,实施推行新县制制度,将原有县辖之区公署扩编,联保办公处改为鄕鎭公所,增加编制人员,以强化地方自治,推展支前安后工作功能。如是计划将全省八十三个县市中先以九个县为实施示范。我(瑞金)县亦列为首期实行新县制九个县中之一。新县制的第一区署工作人员(含管辖各鄕鎭长)简介:新县制第一区署的工作人员,均系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第一期的结训学员担任,当时的区长杨人杰先生,别号明豪,禀赋忠诚

  • 文章新县小学校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3期  作者:雲台山人  出版时间:1993-09-01
    关键字: 新县 学校校歌 龙山寺 校区概况 歌词全文

    新县是连云市的一个鄕名,如今大陆改为朝阳区。在新县村的西北角,与村子不甚密集。鄕人习称大寺,可知原来是座庙,其原名没听说过,鄕长中也许还有人知道。建筑分两边,格局和万华的龙山寺略相似。当中的正殿作为办公室。后进庭院中有棵老百果树(银杏),印象中有两三个人合抱那么粗。校区四面有些空地,每年旧历三月初一到初三,娘娘庙(正式的名称是汉东海「孝妇祠」)有会,到了初四,就移到学校的左面,热闹上一天,也就是多做一天生意,同时牵就不便于出门的人就近去赶会。抗战军兴

  • 文章喝水不忘打井者·校慶常憶創校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3期  作者:張義壯  出版时间:1999-09-01
    关键字: 地方教育 校庆 学校建设 新县小学 日机轰炸 校园重建

    今年是我们新县小学建校九十年,地方教育界将在十二月十八日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我得到这个消息后,脑海里常常浮现张百川老人的身影。张百川,本名张克玠,又号学瀚,是新县小学的开创者。他的中青年,正值慈禧丧权辱国,帝国主义列强欲瓜分我国而后快之际,他目睹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他耳闻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对我领土的侵略,深感无知即落后,落后即挨打的必然,深感启迪后贤,教育青少年是富国强兵之必须。故对康梁变法,张之洞等人的「洋务」,从心里拥护与支持。光绪三十二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