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教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常熟的文風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2期  作者:曹淦生 出版时间:1978-08-10
    关键字: 常熟 虞山 萧统 文教

    江蘇省的常熟縣,北瀕長江,南毗吳縣(蘇州),東南接崑山,東連太倉,西鄰江陰,西北之沙洲市與南通傍長江相望,西南之羊尖鎭則又與無錫爲交界。民國二十年以後有蘇常省公路和錫滬國公路相貫通,爲軍事上極具重要之建設,對抗戰初期運輸有重大影響。而農產富饒,文風鼎盛,爲大江三角洲人文薈萃之區。常熟縣有「十里靑山半入城」之稱,那個海拔五百餘公尺高,周圍四十六華里的山,便叫「虞山」。跨臥在城之西北角,其臨近北門的山麓,在城內一帶已闢爲公園爲邑人遊憩之所。虞山因周文王之叔虞...

  • 文章海南文敎演進槪述

    来源期刊:《海南文獻》 第1期  作者:王衍祜  出版时间:1971-01-25
    关键字: 海南文教 发展历程 殉难师生

    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论在南海中别成一郡望云烟所聚天涯万里见孤忠唐嗟末造宋患偏安天地几人才置诸海外道继前贤敎兴后学乾坤有正气在斯楼中奇才因嫉妬以弥彰此日凭吊古今无怪藩鎭乱唐金人亡宋名节经折磨而大著及时立功中外那怕欧风震地亚雨满天四、民国文教实况民国以来,各书院均改设中等学校,各鄕村私塾均普遍改小学,抗战前,广东全省小学统计,以文昌县为最多,其发达情形,可见一斑。玆为简便起见,划分为抗战前,抗战时,胜利后,三个阶段来叙述,较为适当。一、抗战前文敎槪况:民国廿七

  • 文章編後語

    来源期刊:《零陵人》 第9期  作者:揚凡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编后语 文教基金会 族谱编撰

    零陵同鄉會第二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最近通過兩項重要議案,一是成立「財團法人零陵同鄉文敎基金會捐助章程」,二是「零陵旅台同鄉族譜編篡計劃」。這兩項重要議案之推動,將使同鄉會工作帶入新的領域,也證明同鄉會的工作,已提升到長遠規劃範疇,深具開創性,積極性與宏遠性,値得大家肯定與支持:一、成立基金會好處很多首言「成立零陵同鄉文敎基金會案」,本案主要目的,是在設置文敎基金,獎助零陵同鄉清寒子弟升學,及扶濟貧困、老弱、殘疾、孤苦之鄉親老人,安養天年。這與禮運大同...

  • 文章淸末民初廣東世相述略(一)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李滿康 出版时间:1972-03-31
    关键字: 清末民初 广东社会面貌 文教 宗教 人物

    遗憾耳。至于拙文之观点及结论之有异时贤,在所不免,幸读者谅之。兹为便于读者计,分列各节目录如下:第一节 文敎第二节 宗敎第三节 人物第四节 妇女第五节 民众对于内忧外患之反应第六节 粤人对官治之反应第七节 内治第八节 经济第九节 交通第十节 方言及方音第十一节 社会福利事业之施设第十二节 军事第十三节 特殊世相第一节 文教淸末之广东民众,除极端贫困及不了解识字之重要性者外,大抵对于下一代之男童,施以简易之文字敎育,以为他日长大成人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羅河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行政沿革 物产 文教 市集

    一、槪說:㈠名稱由來:羅河鄕之名,由羅河縱貫本鄕之內而得名。㈡方位:羅河鄕在縣城南南西方,南大而西小,北界距城四十五華里,南界距城約六十五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本鄕北鄰埠子鄕,南鄰歸仁鄕,東接夾河鄕,西南與安徽泗縣大小柏圩相望,西近睢寧之找溝,西北則與睢寧之凌城相交,南北約二十華里,東西廣約十五、六華里。㈣行政區域及變遷:本鄕在淸季屬孝四圖和孝六圖;民國改市鄕制,屬埠子鄕,後屬第四區,勝利後由騮馬、同安、羅河三鄕合併而爲羅河鄕。二、地文:㈠土質:北部屬沙土...

  • 文章张仲景文教基金会暨文物纪念馆缘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先生逝世一千八百周年,其后裔张步桃医师,发大慈悲心,以淑世救人,宏扬仲景医学为终生目标,诊病之余,孜孜不倦,焚膏继晷,钻研历代医家著作中有关伤寒之精粹,亲著中医书籍十余本以及百万余言的《伤寒大论坛》巨著,于西元两千零八年国医节刊行问世,实为台湾中医界之光。若谓王叔和为重编伤寒论之功臣,张步桃医师则为继王叔和之后,对仲景医学发扬又一功臣也。西元两千零八年国医节,同道董延龄医师倡议在台设立张仲景文教基金会,并附设文物纪念馆,以彰显仲景医学在台湾发展之事蹟,深获张

  • 文章热河省现代文教的回顾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10期  作者:劉仲平 出版时间:1967-12-01
    关键字: 现代文教 热河文庙 钦定热河志 朝阳中学堂 新式教育

    一、清代的热河文教热河省为秦汉时辽西,右北平,渔阳三郡地,文敎方面与中原相同,晋代以后,五胡乱华,始成为前后燕及契丹辽国等发皇地,明初定为军区,设有大宁营州等二十三个屯兵衞。淸初,热河省地面又成为満蒙军管地,因而只讲武事,不兴文敎,使省内人士没机会参加科举考试。热河人得参与科举,始于雍正十一年(公元一七二三)在热河设置承德州。钦定热河志卷七十三「学校一」中说:『敎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盖以京师王化之基,声敎所先也。热河自圣祖(即康熙)肇建山庄,成都成邑

  • 文章湖海社成員參觀辛少山圖書館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2期  作者:本刊編輯部  出版时间:2001-06-01
    关键字: 文献资料 同乡联谊 文教事业 图书馆

    嚮水縣湖海藝文社社長周坤先生,率該社成員一行十餘人到辛家花園暨辛少山紀念圖書館參觀,並贈送該圖書館圖書一批,以充實書藏,嘉惠地方學子。(注:參觀花園內的「思親亭」。)(注:參觀後在圖書館前合影留念。)

  • 文章早官畿輔稱循吏老鎮江淮有壯心《李兆珍世家》出版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141期  出版时间:2003-02-28
    关键字: 李兆珍世家 福海文教基金会 元李世系 八闽通志 长乐县志

    本刊讯)长乐沙京上李村望族李兆珍世家,历经两载,由福海文教基金会理事李乡浏先生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长乐李姓谱志》面世之后,又一引人注目的谱牒研究的成果。全书十万余字,分为四辑:一、生平。搜集书刊上介绍李兆珍的文字及《讣》原文,包括林纾、《福州近现代名人》等重要文章,尤其福州市文联林公武副主席提供的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福建长乐同乡会在福州水部救火会礼堂追悼李兆珍先生的《行状》,首次披露。二、世家。编撰自上李村李姓定居的谱系,明状元李骐的《元李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