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教育共返回1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一鱗半爪話英山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期  作者:陶振民  出版时间:1968-01-10
    关键字: 湖北英山 文化教育 地理 交通

    前言湖北文獻,在創刋之初,社方各友好,曾分別來信,要我寫稿。我是一個湖北人,給湖北文獻出些力,是天經地義,無可推辭的事。但是,我一方面因自己辦了一份周刋,每期要寫三萬多字的稿,還要自編自校,的確很忙。另一方面,我對湖北的山川文物的印象,旣是模糊不淸,而手邊又沒有可供參考的資料。總是無法着筆。現在,湖北文獻出版到第五期了,每一期我都拜讀過,同鄕前輩,珠玉在前,我更不敢以浮淺的文章,浪費寳貴的篇幅。但諸友好如汪醒非兄等頃又來信催促,並指定要我寫一篇「英山風物...

  • 文章湖北地理人文概述——重建新湖北的準則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9期  作者:本刋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1-04-10
    关键字: 人文地理 湖北省 文化教育 物产

    三峡间之YVA水坝巨工,能早完成,不但消除水害,其发电力可为全国冠。复兴民族,国家基本建设,均所胥赖。2.汉水,又曰襄河,源出陕西蟠冡山,入境干流长达一千三百余公里,为本省经济大动脉之一。两岸巨细支流,三十有余。主要者有任河、洵河、渚水、均水、南河、唐白河、溳水、澴水,而至汉口与长江汇合。其上游地势险峻,洪流猛速,汉水之害,多由此段。如何建库筑坝,渠化上游,以杀洪患,如何疏导下游,贯通湖泊,使其宣泄,均为本省水利工程当务之急。3.淸江,源出本省西南之利川,经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聚生鄉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交通 物产 文化教育

    一、槪說:㈠名稱及由來:本鄕中心區爲聚生圩,卽雙蔡圩東圩,故名聚生鄕。㈡方位:在鄕城西南四十八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本鄕約十餘方公里面積,東連閘塘鄕,北近夾河鄕,南鄰順河鄕。㈣行政區域及其變遷:本鄕原僅雙蔡圩附近村莊,於民國二十一年將東南安河鄕,西面綠野鄕,兩鄕各併入數村落,成爲聚生鄕。計分九個保,雙蔡圩內分一至五個保,西面張莊、陳莊爲六保。東面郭莊、大新莊等爲第七保,大華莊、葉圩爲第八保,郭廟、郭圩爲第九保,人口約千戶。三十六年併爲夾河鄕。聚生鄕首任鄕長...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洋河鎮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特产 古迹 文化教育

    一、槪說:㈠名稱及由來:洋河因白洋河而名。㈡方位:在縣城東南約四十華里。㈢疆域及面積:洋河一鎭分屬宿遷、泗陽兩縣,大部份屬宿遷,以一木柵與泗陽部份分界,東南亦與泗陽縣接壤,西南爲閘塘鄕,西北爲秀水鄕,北爲洋北鄕,廣不足二十里。㈣行政區域及其變遷:淸時爲仁一圖,民初爲十七市鄕之一,改區後初爲第四區,後改歸三區,三十六年併鄕,併區。仍稱洋河鎭,隸屬歸仁區。㈤戶數:本鎭共分九個保,鎭內爲一至四保,鎭外爲五至九保。二、地文:㈠地形、土質及變遷:地形平坦,而以黃河...

  • 文章西安鎮槪要

    来源期刊:《永春文献》 第4期  作者:黃廷光 出版时间:1972-03-15
    关键字: 西安镇概况 社会状况 经济政治 文化教育 风土习俗

    西安鎭位於城西五華里,爲全縣商業中心,貨物在此聚散,不特以供縣民之需要;且暢銷南安、安溪、德化、大田、晉江各鄰縣。區域本鎭區域包括:五里街、華岩、埔頭、社山、石鼓、上場城、卿園、仁莊、半嶺、洑江。全鎭二十六保,二百四十七甲、人口二萬餘。設有鎭公所,而第一區署亦在焉。經濟以土地生產及市場交易,僑匯收入,以增進地方之繁榮。物產以稻穀爲主,雜糧、蔬菓爲副,就業以農業居首,工商業次之,一部分向南洋開發,各憑智慧毅力以經營,不乏萬貫纒腰,故僑匯亦爲主要財源。金融匯...

  • 文章淸季廣西邊陲的社區發展(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9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85-07-10
    关键字: 广西边陲 社区发展 文化教育 贸易金融 鸦片贸易

    五 敎育文化淸季廣西邊關地區的敎育制度,也與廣西腹地一樣,各府、州、縣分別設有府學、州學、或縣學,按照淸廷定制,由知府、知州、或知縣主持考收童生入學,名爲附學生員,分別由府敎授、州學正、縣敎諭曁各訓導等學官授學,再按歲試成績,擇優酌給廩饍。各府州縣的學額,計太平府二十名,府屬崇善縣十二名,左州九名,養利州九名,永康州十五名,寧明州十五名,龍州廳及明江廳不設學額;上思直隸廳十七名;歸順直隸州六名,州屬鎭邊縣二名。以上合計學額一〇五名,而整個邊關地區人口幾及...

  • 文章文化教育与国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劉光華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文化教育 传统文化 公安体 中华文化

    自命为读书人,对文化教育与国运素来就相当关心。来台之后,有鉴于国运否塞,文化亦濒临存亡绝续之交,因而有关文教方面的人与事,时萦于心,读书看报,亦多用力于文史哲学方面。在领导阶层,在检讨**挫败之际,仍着重于「实践三民主义,复兴民族文化」。个人在物质生活穷苦的大环境中,精神并未颓废,其中自以国家仍有希望为最大支柱。在初来台湾的那些年,薪资微薄,有时候买书也缺钱,因而公家所有的书刊,就成了主要的精神食粮。记得我有一本剪报黏贴簿,朝夕诵读,视为至宝,后来同事们

  • 文章江南西道甲天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4期  作者:楊曉蒼 出版时间:2006-05-01
    关键字: 家乡 地理位置 区域划分 文化教育 风景名胜 物产

    瑞金 楊曉蒼江西,這塊中華大地的紅土地,是我們可愛的家鄕。她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物產資源,綺麗的湖光山色,光榮的革命傳統,淳樸的風土人情。炎黃子孫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勤勞、智慧、勇敢、樸實的人民,幾千年來,這裡教育發達、人文薈萃,是我國著名的文章節義之邦,素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稱。位置優越 華中崛起江西位於長江中下游交接處的南岸,東鄰浙江、福建,南接廣東,西接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處於”吳頭楚尾,粵戶閩庭“的重要地位。面積一六.六...

  • 文章(貳、序跋類)江西瑞金清溪鍾氏修族譜前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9期  作者:鍾義本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清溪钟氏 修撰族谱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农特产品 文化教育

    修族譜之意義,旨在追溯祖先源流,同根共幹之傳承,分支繁衍之體系,昭穆次序,播遷脈絡;而宗族史跡之保留、山川文物之記述,忠孝節義與勳業之褒揚也。瑞金清溪鍾氏,於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歲次丁亥九修族譜,迄今已越四十七寒暑,此期間因遭逢兵燹,宗廟、祖牌、祖墳、家譜、文物等悉遭摧毀殆盡、昭穆紊亂,倫常喪失,有鑑於拓荒東鯷地區宗親,尤其是新生代,能瞭解祖先源流與本身之出處,作爲日後尋根溯本探源之依據,故特籌畫編修此簡要之族譜,願後世子孫,蕃衍綿延,萬代相傳,祖德...

  • 文章西陽鄕簡介之一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碧廉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西阳乡 地理交通 文化教育 山川文物 风俗特产

    民國七十六年農曆端陽節後不久,接閱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楊理事長尙霖先生大函,要我撰述西陽鄕簡介一文,刋登會刋第二期。原擬婉謝,因我學殖荒疏,且少小離鄕,對鄕情多已淡忘,率爾操觚,難辭閉門造車之譏,貽笑方家。但感於楊理事長不遺在遠,盛意拳拳。且余多年來身在異域,心繫桑梓,曾六度發動捐募及提供珍貴書刋,資助台北市梅州文獻彙編之印行。轉念及此,遂又欣然應命,以「西陽鄕簡介之一」爲題,藉以抛磚引玉。西陽鄕人才濟濟,風雅之士所在皆有,至盼吾鄕碩彥賢達不吝,續寫之二之三...

共18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