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回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現坑村與善人村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羅欽城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现坑村 善坑村 故乡回忆 方志资料

    六十五年前,我出生在現坑。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相信衆多的五華鄕親沒有到過,也許連村名都是第一次聽到呢!它的位置從五華水寨沿河而下,約二十華里,與布頭村隔條大河遙遙相對。周圍是山連山,兩山中間有一條長長的山谷,山谷中間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小河,村民就在小河兩岸鑿山構屋而居。因爲村中土地高低不平,坑谷特多,先民觀地取名,就稱這裏爲現坑。現坑村民淸一色姓羅,據說開基始祖叫羅友信,從五華縣城洋彬鄕放樹排沿河順流而下,到梅縣或汕頭求售。途中經過這裏,發現這塊處女地...

  • 文章漫談臨沂縣習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9卷 第2期  作者:王敬軒  出版时间:1983-09-20
    关键字: 临沂市 风俗习惯 故乡回忆

    我們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昌明,版圖廣濶,自古以農立國。國民多以務農爲本,又因昔日交通工具不發達,國民活動範圍較現代工業社會的國民活動範圍小的太多,因而自然形成各種不同的社會,致各地有不同的方言,而風俗習慣亦自各異。筆者記得幼時在家鄕臨沂嘗聽長輩說:「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之諺語。這些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也就是構成中華民族固有文化的基礎。雖然版圖廣濶,交通不便,幸有文字的統一,各地風俗習慣尙能大同而小異。茲將臨沂縣的風俗習慣,就記憶所及略述於後,就敎...

  • 文章梅葵村瑣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陳心蔣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梅葵村 故乡回忆 方志资料

    梅葵村位於周江河上游,東界新村,西連河漢,北接茅塘,南擁插天嶂。(海拔約二千公尺,爲五華紫金毗鄰高山)本屬周潭鄕的第一保。居民有陳李二姓,分住南北方,男女丁口約千餘人。大都務農爲業,風俗淳樸,克苦耐勞。此間四圍有大小山,南面環河,地勢低平成鍋底狀。出門便要上山,交通不便,與他鄕連絡困難。恍如世外桃花源,有可寫的高山,有可釣的淸流,還有休閒遊憩的地方。可是很少知道,甚至連村名還有人不曉得呢?與長布鄕交界處的龍輋凹上築有茶亭,且有茶水供應行人飮用,行人直走亭...

  • 文章棗陽之棗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0期  作者:高映軫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地名由来 地名考证

    棗陽棗陽,這棗陽縣該是盛産紅棗之鄕吧。從小到老,每當我初識一位外鄕人時,幾乎都會碰到這個問題。作爲一個棗陽人,其實我自己也是很惶惑的。棗之得爲一縣之名也,究竟其僅緣于棘陽至棗陽的歷史演變,抑或也有點甚麽物產特殊而及于命名?眞是說不清楚。但從一般人講,他們倒是挺容易從棗陽聯想到紅棗,而絕少從棗陽聯想到棘的。也許是因爲棘這個字太生僻古怪了吧。何況,誰願荆棘滿途呢?人生的道路總還是平坦一點兒的好。遇見棘還要繞着道兒走哩,誰還願特意聯想到它?入鄕問俗,進入棗陽,...

  • 文章憶故鄕

    来源期刊:《東安文獻》 第3期  作者:李書蘭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李氏宗祠 李氏家谱 源流考证

    我安東縣一般人民,均以耕織爲業,民情純樸,出產以米麥,桐油,花生,菜油,茶油,木材爲大宗,物產頗富,敎育尙未普及,工商業亦不發達。余生長交通不便地處偏僻的小農村—李家亭,距東安老縣城三十華里,距新縣城白牙巿二十華里,附近村落毗連,大胡家,嶺脚,大唐家,燕桂塘,大塘邊,營房嶺,笑岩,八家灣,吊牛坪,散布四週。一般靑年男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終年勤勞,淳樸無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可以說是道道地地的農村風味。李氏宗祠,亦稱李家祠堂,是一所古代式的建築物,壯...

  • 文章回憶汪鏡二哥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4期  作者:水邊王  出版时间:2001-1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汪镜 故乡回忆 追思悼念

    汪鏡二哥是我大伯父二兒子,他離開我們將近半個世紀了。雖然他去世時間很長,但是他人格高尙、熱愛祖國,一心抗日的精神,是令人敬佩。早在一九四二年抗日戰爭正處於艱苦階段,他帶領一支抗日游擊隊,潛伏雲台山附近一帶,經常出其不意打擊日寇,使日寇晝夜不得安寧。每和敵人作戰,他都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凡是在他部隊中當兵大部份人皆能捨死忘生、不怕犠牲,所以上級對他非常器重,最初由一名士兵後來逐步提升當到團長、副司令。他率領的部隊,不但作戰勇敢,而且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

  • 文章五華人的另一種生業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华同鄉会会刊》 第1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五华县 县政资料 故乡回忆

    一、民以食為天看五華縣民故鄕五華,是一個面積與人口都不算小,八千餘平方華里,三十五六年間,劃爲五十三個鄕鎭,四十多萬人口,聞目前人口已達百萬;但山多田少,十足的是一個窮縣,我的家鄕黃龍,民衆終年吃粥,非逢年過節,休想有乾飯吃。記得小時候,逢到有乾飯吃時,覺得好香好可口,不要菜都可以狼呑虎嚥,七歲時在高澗下油坊讀私塾,一天中午,聘三伯的曾大娘(鍾國樓之母),把我接到她家,給我一大碗乾飯及韭菜炒蛋,好香!吃得好飽,迄今七十年,記憶猶新,曾大娘喜歡我,見到我必...

  • 文章松江三秀橋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9期  作者:吳仲炳 出版时间:1998-07-01
    关键字: 松江三秀桥 故乡回忆 地方志 历史研究

    松江中山西路東端上下塘,有「ㄣ」字形排列的三座石拱橋,大街上跨沈涇塘的一座叫「秀野橋」。秀野橋西南,南北向跨遼闊的秀州塘的一座叫「秀塘橋」。另一座在下塘街,東西向跨黃翔港(南流叫毛竹港)的叫「秀南橋」。這三座石拱橋松江人並稱作「三秀橋」。據乾隆五十六年(一七九一年)刊刻的《婁縣志》(謝庭薰,陸錫熊纂撰)記載說:「元時建」。明正德《松江府志》(邑人顧淸主纂)說:「秀野橋初木橋,洪武十二年(一三七九年)僧淳厚改建以石,下跨沈涇塘。」秀塘橋,據乾隆《婁縣志》介...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