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扫墓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清明扫墓

    来源期刊:《安慶鄉訊》 7、8  作者:高道 出版时间:1993-10-10
    关键字: 清明节 祭祖扫墓 返乡探亲 家族世系 祖坟

    作者近影今年四月十八日向荣兄年逾八十高龄,率领女婿王仁义同家族六代人:孟、与、仲、季、景、时等六辈、义发(孟)及子与琢,银杰(仲)及孙子儿童,若峰(仲)及子国胜,道义(仲)和平(季)及子峰、少平(景)龙飞(景),林峰(时)等十三人,乘专车前往祖坟扫墓。据宗谱记载、渤海高氏一世祖汝砺公、于明代永乐十一年迁安庆、赐葬茅岭山,妣何氏孺人合葬。其子五人:仁、善、安、和、敬。永敬公我西族之二世祖,妣郑氏公妣合葬茅岭山,还有四世祖佶公妣张氏合葬,五世祖宗文公妣合冢

  • 文章(柒:懷念故鄕)清明掃墓祭祖源流 瑩蒼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清明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故乡 清明节 故乡扫墓 祭祀 传统习俗

    在时序的转变中,春节过后,大地到了淸明节,很容易使人怀念故鄕扫墓,尊敬祖宗,追怀祖德;因为这季节洋溢着一片生机,人们在这万象更新的时候,以祭祀方式,把在严冬中憇息的祖先迎请出来,共享春囘大地的美景,形成了各种祭祀习俗的娱乐活动,以扫墓显示对祖先的追念与崇敬最高的礼节。也说明了我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尙孝道的民族。我们对祖先的崇拜由来已久,二万年前,在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山顶洞人已有使用陪葬品随葬的习俗,说明我国对祖先的崇敬极早。在出土的殷商时代甲骨文中,多是占问

  • 文章重修開先莊劉氏宗譜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8期  作者:劉子暎 出版时间:1994-10-01
    关键字: 宗谱 刘氏 祭祖扫墓 重修宗谱 诗歌

    蓋夫水有淵源,木有根本,而人有祖先,此固互古今而不易之天經地義也,惟我中華民族,泱泱巍巍,自炎黃迄今,歷經五千餘年,故舉凡我中華兒女,炎黃胄裔,無論外藉華人,海外僑胞,宗教信仰或有不同,政治見解多所分歧,然尊祖敬宗之心,則咸與認同,共臻化一,是以每年清明節屆,輒有來自海峽兩岸,地球東西之無數中華兒女,赴陝西祭掃黃帝軒轅氏之陵墓,此蓋血濃于水葉落歸根之赤子心情,實乃我中華民族固有倫理之美德盛傳也。惟我劉氏,中華民族之大姓也,上溯遠古,源自陶唐、夏爲御龍氏商...

  • 文章(玖:氏族世系)重修始祖朝奉太墳墓有感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5期  作者:楊榮昌  出版时间:1987-03-29
    关键字: 西门杨氏 旅台宗亲 捐款 中华文化 清明扫墓

    祖父、父亲、叔伯兄弟扫墓,也必前往朝奉太始祖坆前烧香,「挂纸钱」祭拜。我中华民族素有愼终追远的传统美德,所以在淸明前后,都会扶老携幼到祖先坟前,将其四周杂草铲除乾乾净净,使墓园无比的雅丽,庄严肃穆。故淸明已国定为「民族扫墓节」。人们对祖先之怀念祭拜,始之古时墓祭。我国自古以来,颇为重视;礼记有「宗子在他国、庶子无庙、孔子许望墓为坛,以时祭祀」。此墓祭之本也。中国有野祭始于五代,据五代史周世宗纪论:「五代礼坏,寒食野祭,而焚纸钱」。但眞正祭祖扫墓习俗始于唐代

  • 文章金陵二日記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2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返乡扫墓 南京 杜牧 秦淮八艳 历史掌故 乌衣巷 静妙堂 莫愁湖

    八十八年清明节前,笔者与内子返乡扫墓,回程途次南京,稍作二日游:(一)再游秦淮秦淮河本是长江下游的一条支流,与南京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河的两岸在六朝时代,是主要的商业区和住宅区的所在地,也是建康城南面的门户,唐朝诗人杜牧在他的一首「泊秦淮」诗中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由于这首诗更提高了秦淮的知名度,遥想千余年前的十里秦淮,六朝金粉韵事逸闻,至今仍为人们所乐道,近年来为发展观光事业,南京当局又疏浚河道

  • 文章忆儿时扫墓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期  作者:羅光煥 出版时间:1985-01-01
    关键字: 《庚申春节扫墓记》 家世出身 宗族情况 先祖安葬 破五之前不杀生 台湾葬俗不同 春节扫墓 年初三拜道旁先祖

    庚甲年的正月初三,在岳母的安排下,随着妻子及内兄弟姊妹们前往旗山北效的公墓,为已去逝作古的岳父大人扫墓祭拜。由于是特选的扫墓吉日,则墓园道上,来往的人群甚是稀少,得有机会到墓地各处观瞧一番,藉以了解台湾的扫墓礼俗和墓园设施。返来之后,写了一篇「庚申春节扫墓记」。在回思中,忆想起儿时在故居,随族人于春节扫墓的情景,于是便也随笔记之。我家世居于湖北省枣阳县西北鄕的一个小寨,名叫刘家寨。在寨北约大半华里,有一个村庄,唤着李冈者,便是我的故居。这个小村,本是李姓

  • 文章大陸探親雜記

    来源期刊:《海門縣訊》 第4期  作者:俠生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回乡偶书》 香港旅社 巧遇同乡 亲人重见 祭祖扫墓 《海门县志》 衣食住行 娱乐设施 传统道德

    少小离家老大回 鄕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上列七绝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名作,也正是我这次返鄕探亲的写照。我是海门西南上三和鎭人,民国卅五年十一月就幞被来台,迄今已超过四十年了,我对这个少小钓游之地,无论一草一木,都是记忆犹新;今海峤寄寓,频兴「莼 鲈脍」之想。自政府开放大陆探亲后,梦想竟成事实,于是积极筹备探亲的计画。但我的双亲,于数年前已先后弃养,至我家的房屋,亦惨遭囘禄。所以我这次的囘到大陆,是返鄕而非返家,是扫墓而非省亲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