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御史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洪芳洲公年譜㈥

    来源期刊:《同安》 第47期  作者:洪福增  出版时间:1994-05-01
    关键字: 年谱 左都御史 清吏使 巡按御史 洪朝选

    穆宗隆庆元年丁卯(公元一五六七年)公五十二岁世宗第三子裕王载垕执帝位,晋升张居正为礼部右侍郞兼东阁大学士,旋改任吏部左侍郞兼东阁大学士并直阁。未几,又升为礼部尙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与裕邸故读官太子太保陈以勤同时参赞机务,寻充修纂世宗实录总裁,时徐阶以蓍宿居首辅。五月戊午,召南京吏部尙书毛恺为刑部尙书。恺字达和,号介川,晚号节斋居士。江山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授御史,累官至刑部尙书,卒諡端肃。同月,次辅高拱先后受刑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一敬字司直,号柏庵,江西

  • 文章漫谈逊清之监察御史附:逊清一朝湖北省天门县出任监察御史名录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4期  作者:安僧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天门县 监察御史 逊清

    引言政府迁台,卅余年来,为承继我中华民国法统,坚守民主阵营,遵行五权宪法,对维护中央政制,实施民主宪政,诚运筹帷幄,煞费苦心。本(七十六)年十二月间,又将实施中央各类民意代表(包括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监察委员)之增补选,其中监察委员,系由各省、市议会议员投票选擧,同时,本年监委之选擧,为因应目前需要,系采「无记名限制连记法」行之,是为历届监委选擧之另一特色,届时人才济济,竞争激烈,自属意料之事。丁兹时会,鉴于往昔帝王时代之御前监察御史,风骨嶙峋,直立

  • 文章铁面御史杨缵绪丢官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黃志環  出版时间:2009-07-31
    关键字: 清朝 铁面御史 杨缵绪 丢官记

    清代,大埔县百侯侯南村,有名标青史的「一腹三翰林」传奇人物。这个「三翰林」的老大叫杨缵绪,自康熙辛丑(1721年)中进士,钦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因曾任陕西按察使,所以当地人称他「按察公」。据历史资料记载,按察公一生为官,爱民如子,秉公断案,不刑讯逼供,有「案废锡蛇」[1]之美誉,且决不杀无辜。尤为可敬的是,他在监察御史任内,正色立朝,不避权贵,「宁丢乌纱帽,律令不可违」,故又有「铁面御史」之称。这样一个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为民所拥戴的好官,因参与会审焦弘勋

  • 文章清代宦台鄉賢錄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40期  作者:一波 出版时间:1965-12-01
    关键字: 清代 宦台乡贤 台湾治理 巡台御史

    台湾在淸代以前,蜀人之来此于役者,记载渺不可寻。今考四川人与台湾关系,应从淸代说起。淸有台湾,设一府三县。自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年)始。府为台湾府,(府治辖台南)县为台湾,凤山,诸罗,隶福建省台湾厦门道。康熙六十年设巡察台湾侍御史,满汉各一员,驻府治,每一年期满更替。雍正五年始,以汉御史兼督学政。八年,奉旨新旧兼用,自是多有留任一年或二年者。乾隆十七年,定例自后三年巡视一次,事竣即囘,不必留驻。三十年奉旨,嗣后随时派往,四十六年以后,即行停派

  • 文章揚州戲原始及變遷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3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8-09-10
    关键字: 扬州戏 小戏 乾隆 巡盐御史

    扬州自隋唐以降,素著繁华,至满淸入关,遭扬州十日空前浩刼,几成废墟,康乾之际,忽一转变,成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加以康熙、乾隆,各有六次先后南巡,驻跸扬州,于是地方供应,踵事增华,又成为繁盛时期,戏剧为当时娱乐之要,精心结撰,扬州乃能独树一帜,卒非偶然。乾嘉间,巡盐御史伊龄阿、图思阿,奉旨设局扬州,修改曲剧,总校黄文旸,字秋平,贡生,精通声律、为诗淸越高华,有扫垢山房诗传世,著曲海二十卷,考所修古今杂剧传奇,分元明淸三代,总目共列一千零一十三种,元明杂剧

  • 文章匡衡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章儀式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匡衡 御史大夫 丞相 匡衡故里 匡衡墓 地方志

    东海承人(今山东苍山,足见汉代东海面积广宽,苍山距现在之东海县境,不到百里),字稚圭。少时家贫好学,夜读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乃穿壁引光,映书而读,世谓「凿壁偷光」。初考甲科未中,令为太常掌故,选补平原文学。汉元帝时迁光禄大夫,太子少傅,光禄勋、御史大夫。建昭三年为丞相、封乐安侯。成帝时,因侵占案,免职为庶人,后卒于家。匡卫故里 在山东苍山县城西北二十五公里匡山下匡汪村。今附近匡姓皆其后裔,山前有村名老书房,传即当年凿壁偷光处。旧址已没入会宝岭水库中

  • 文章行囊不載溫州物惟有民情滿腹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8期  作者:張天岳  出版时间:2007-05-01
    关键字: 何文渊 出身名门 监察御史 减免田赋 兴修水利 发展教育

    日进,「发为文章,咸中矩度」,进入弱冠之年,为县邑庠生(秀才)。后受学于石首名儒郑铉,系统地接受封建教育的培养和薰陶。他严于律己,常与诸窗友相互规过攻阙,砥砺品性,为文则「以欧(阳修)、曾(子固)为宗」,文笔深灏苍茫,汪洋奔放,以气胜人。因此,何文渊的才学「誉噪文苑,士子争欲与之交纳」。二、刚直不阿专戢豪狡永乐十八年,何文渊开始步入仕途,官拜湖广道察御史。他疾恶如仇,不苛流俗,在派往山东考察吏治时,对鱼肉百姓的吏绅豪强,予以严厉打击,从而使「吏民畏之如神

  • 文章(先贤事蹟)唐监察御史

    来源期刊:《金壇鄉訊》 第77期  作者:李全坤 出版时间:1992-09-10
    关键字: 储光羲 唐监察御史 山水田园诗人 后志文苑 田园诗代表作

    一度隐居终南山。其时,与同为隐逸的王维交谊笃深,经常互访,颇多唱和,诗风相近,世称“储王”,传为佳话。后来,诗人又受诏出由任太祝,人称“储太祝”。天宝中拜监察御史。安史乱起,迫受伪职,至德二年(七五七年)九月,西京收复,还至长安。诗人因受安禄山封官而下狱。次年秋获释,贬赴冯翊为刀笔小吏。大约卒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下葬于金坛白塔庄城东村。储光羲一生耽于吟咏,勤于著述。曾著有《正论》十五卷,《九经外义疏》二十卷、《储光羲文集》七十卷(现皆亡佚)。他的诗集最早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