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共返回5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仿古建筑管见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駱玉寬  出版时间:1995-12-01
    关键字: 建筑风格 古建筑 建筑评析

    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速度确是惊人,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为改善经济建设的环境,在公共场所、旅游景点建一些仿古建筑,甚至建仿古一条街,既美化了城市,又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实在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大好事。此事全国各大城市、文化名城皆然。海州区仿古建筑的量最多,也最集中,自鼓楼以西至中大街,已形成了仿古一条街。但是,仿的好的,得体的,不仅为地方增色,也确实令游人或投资者赏心悦目,增加无限情趣;相反的,仿的不够得当,也会让人产生不快的感觉。笔者试以管见论

  • 文章上海名建筑物的今昔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上海著名建筑 地理位置 建筑名称 建筑年代 现今名称 列表

    ※註:①上海博物館已於今年初自延安東路舊址遷至人民公園新廈。②上海市人民政府已於今年初自外灘遷至新址:原使用之“原匯豐銀行大樓”,已又爲老東家香港匯豐銀行購回。1925年在,在原址新建的著名的沙遜大廈。這時主持該洋行的是上海人稱爲蹺脚沙遜的維克多·沙遜,他是當日上海灘叱咤風雲的人物。此廈由1949年後,由“和平飯店”使用。東方飯店當年是上海著名的賓館,共七層,每層有客房六十間,附設書場和東方廣播電台。此廈自1949年後,改爲“上海市工人文化宮”

  • 文章明清古建筑艺术的奠基人雷礼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05期  作者:王炯堯  出版时间:2006-08-01
    关键字: 样式雷 传统建筑 明清古建筑 雷礼 土木建筑 十三陵

    清代著名的样式雷建筑世家,其具有民族特色的经典传统建筑风格,是在明代杰出的建筑大师雷礼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清承明制,雷礼是当之无愧的明清古建筑艺术的奠基人。为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深入硏讨明清的古建筑艺术,举行雷礼的建筑艺术学术思想硏讨会,十分必要,意义重大。雷礼,字必进,号古和,生于明弘治十八年(一五〇五),卒于明万历九年(一五八一),终年七十七岁,江西丰城县(今丰城市)秀才埠(今秀市鎭)雷坊村人。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二十七岁的雷礼考中

  • 文章北魏長城與畿上塞圍考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7期  作者:朱丕生 出版时间:1980-07-01
    关键字: 建筑 防卫 绥远 黄河 工程

    人力为十万人。又据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高闾安边策,筑长城于六鎭之北:「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之估计,畿上塞围,亦动用十万人,为时二十个月,以时人计之其较高闾所计划,筑长城之时人计多二十倍。此塞围在险要山区建筑,当必需人费时,较之北魏长城尤为坚固而雄伟。所谓:「亦犹明代之边墙,低落易就。」之说,诚无事实之依据,明代边墙(长城)之修筑,较历代长城为坚固而雄壮伟大,今日之古北口、喜峯口、山海关、居庸关,独石口及张家口、杀虎口、雁门关、平型关及

  • 文章(紀事 地理)同心圩記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同心圩 防御土匪 建筑 景致

    宿遷馬陵山東,有侍丘、嚴子二湖,南北相望,嚴子湖南有起伏崗嶺,因居民咸爲侍姓,故曰侍嶺。嶺北有東晉濟民廢城遺址,因年久失修坍塌成丘,俗呼土城,城東北數十武,乃同心圩也。圩東北又里許,有宋岳武穆抗金時所鑿磚井,井水澄澈,四時不枯,不漲,不落。水甘潔,人喜飮,每逢亢旱,取水者絡繹於途。是區,民風敦厚而古樸,人文會萃,猶有燕趙之風尙,土地肥沃,古稱魚米之鄕。同心圩(葉圩)之建,綠於民國十六年春正月,宿東北土匪猖獗,王七、張八、王黑狗、凌樹吉等股匪,稱亂於宿沭泗...

  • 文章寧波舊話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8期  作者:李子瑜 出版时间:1968-12-01
    关键字: 宁波 宁波地志 地方建筑 古建筑

    宁波系家鄕旧■治之称,早年名为会稽郡、庆元、明州等府,明洪武十四年始易宁波府,城郭建造,时代亦久。民国十六年宁波拆城,建筑环城马路时,发现城砖上印有尉迟敬德督造,及洪武三年等字样,为唐明两代重修之遗迹。城垣成为长方形,全用巨砖和大靑石所砌就,城牒蜿蜒,谯楼高耸,周围长约十数里,城门辟有东渡、灵桥、长春、望京、通利,盐仓等六门,各有瓮城及内外两道城门。西南通有环城河道,船只在民初,可进西门,驶过河利市桥,鼓楼前渡母桥,而达濠河头或南门外永宁桥,东北接连奉化

  • 文章德國與膠濟鐵路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0卷 第4期  作者:吳圳義  出版时间:1995-03-20
    关键字: 德国 胶济铁路 曹州教案 建筑权 建筑

    淸光緖二十三年(一八九七),德国因山东曹州发生戕害德国教士案,以海军占据靑岛。第二年,中国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与德使海靖(Freiherr von Heyking)订立胶澳租界条约,其中第二款规定中国允准德国在山东建筑铁路,由胶澳至济南,是谓胶济铁路。一、德国取得铁路建筑权⒈德国对胶澳之垂涎淸同治八年,德国地理学家兼地质学家李铎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游历中国内地,于山东省之天然资源,调査精密,认为胶州湾具有

  • 文章西周初期湖北蕲春毛家嘴干阑式建筑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84期  作者:林會承 出版时间:1987-07-10
    关键字: 干阑式建筑 蕲春县 毛家嘴

    年代:西周早期(约距今三千年前)座落:湖北省蕲春县水塘中类型:干阑式建筑特质:足以代表长江流域早期住屋形式的建筑模型比例:一比三十尺寸:一五二乘一四八(公分)材料:建筑体—树枝、竹片、棕梠基地—普利龙、纸浆、石膏、染色木屑水面—透明压克力板、赛璐璐纸、泡棉制作主持人:林会承工作人员:(主要)姜乐静、朱雅芬(协助)张廷营自古以来,中国便以秦岭、淮河为界,形成两个极不相似的地理区。秦岭、淮河以北,简称「北华」,其内又可细分为黄土高原和内蒙古两个区域,黄土高原

  • 文章小乍温屋建筑群像初探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4期  作者:溫文樣 出版时间:2010-02-27
    关键字: 小乍堡 建筑结构 历史沿革

    抗日战争期间,推行乡、鎭保甲制度,将全县划分东、中、西三区,统属四十九乡、三鎭。小乍堡改称锦屛乡属西区管辖。小乍温屋旧属罗径约,后称锦屛乡第五保。二十世纪末叶,地方行政区划变革,旧葵冈、大塘尾划归扶大鎭,鸡笼、罗径划归南口鎭(锦鸡)。锦屛乡之名从此消失于图籍,但小乍之名依旧流传于乡人口语中。据传:小乍温屋的开基祖百四郎公,当年从梅县白渡堡来小乍许姓人家任教席,蒙东主赠建地,自此于小乍落籍安居。其后子孙逐渐昌盛,先后建筑房舍成群,自成一个村落。我于民国卅八

  • 文章王家大院的崛起與衰落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呂耀忠 出版时间:2008-01-01
    关键字: 王家大院 建筑特点 兴衰发展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静升王氏祖籍琅岈(今山东胶南),后迁至山西太原,元朝时迁至静升村。清初,族人王兴旺开始经商,至其第十四世王谦受等,资本渐厚,店舖增多,逐步成为豪商巨贾。至清中叶,王家便由原来的平民百姓发展成为做官、经商、事农综合型的名门望族。走进王家大院,呈现眼前的像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它的建筑技术、装饰技艺、雕刻技巧,可谓鬼斧神工,别具一格。院内外,屋上下,随处可见精雕细刻的建筑艺术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吻兽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造型逼真

共56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