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小学共返回3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孫大經先生墓誌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5期  作者:孫俠民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孙大经 筹设小学 悼念

    吾村僻处鄕野,村民承袭传统农业生活,勤俭刻苦,不遑重视文敎,至民国十二年前,仅有祖佩兰先生设私塾一间,受敎学子限于家境较好幼年六、七人,敎授四书五经,较当时敎育落后甚远,且以吾村数百户人家,如此数人受敎,亦不成比例。孙大经先生吾村世家,幼读诗书,壮入萧师,毕业后,返鄕筹设小学,并得尊翁孙希闵老先生同意曁李氏夫人之赞助,拨出自宅东厢别院房屋两栋作为校舍,先决条件既备,旋奉准设立,校名为了萧县第二区梧桐鄕初级小学。罗致六、七岁至十四、五岁男生一班约四十名,以

  • 文章席之琦與懷來縣教育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2期  作者:傅金泉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教育 办学 怀来县 小学

    我国的新式学校敎育,发勒于淸光緖三十年停止科举,建立新学制。全国各地创设新式学堂。计分高等敎育、中等敎育、初级敎育、实业敎育与女子敎育等。国内重要都市设立大学堂、高等师范、与各科专门学堂。府设中学堂,州、县设高等小学堂,鄕村设初等小学堂。适应时势的需要,以提高国民大众的素质。怀来县的地方敎育,随着新学制的颁行,就县城西大街右侧旧日书院,创立全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堂长原称学董,光緖三十二年秋改称堂长。席之琦(字朗霄)先生,以贡生资格,被遴选以公费送往

  • 文章募款啓事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7期  出版时间:2007-07-10
    关键字: 筹款 太平小学 通讯地址

    本会于今年会员大会(三月三日春节团拜)时提案通过筹建永福县太平小学案。太平小学简介太平小学由清末进士韦培谦先生(本会前故理事长韦永成先生之父亲)创建于民国初年。原址在广西省永福县彭庄乡太平村韦松桥家中,民国39年迁到欧阳寺与欧阳小学合并沿用太平小学名,民国63年迁往大坪土村(苏桥鎭)后的田头山坡上至今。现,该校共有学生205人,七个教学班,教师十二名,校区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教室暨校舍均为砖瓦结构,其教室与教学设备均残破不堪,由于该县教育经费

  • 文章坂上小記(三)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82期  作者:北苑  出版时间:1975-07-15
    关键字: 坂上 满清 农业 庄姓 小学堂

    桥,何姓来自何墅,其他由四鄕迁至鎭上的也不少。这些他处迁来者,有些已数世,有些也数十年,无分畛域,一视同仁,十足大同主义。坂上的文敎,也很落后,满淸一代,鎭上人家无人中过擧,进了学便可在地方充绅仕。淸末维新,也像邻近诸鎭一样,创办了一所学校,名蒙养小学堂,只是徒有其名,连个校蒙都没有。民国以后,邻近鎭上的学堂改为高等小学,如礼嘉桥南夏墅的小学,都是同一时期创办,都改为高等小学,只有蒙养只改为一班级的初等小学,并且几乎关门。照坂上的人口,应当可以办一所

  • 文章普陀山僧人辦學記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64期  作者:王美玲 出版时间:1997-08-20
    关键字: 普陀山 僧人 慈云民小学堂 化雨初级小学 南海佛学院

    淸朝光緖末年,舟山敎育落后,除几个书院、义学、私塾外,学校奇缺,境内只有十几所初等小学堂、一所高等小学堂,学生三百余名,仅有的一所七名学生的『定海厅立中学堂』也于次年停办。「定海厅立高等小学堂」、旅沪绅商朱葆三等创办的初级小学「申义蒙学堂」、和宁波基督敎浸礼会总牧师高锡三创办的「浸会初等小学堂」,是县城内的三所小学堂。虽然后二所学校学生就学免交学费,但极大部分穷苦百姓的子弟仍无法上学。为使穷苦百姓子弟能受敎育,普陀山僧人积德行善。于淸朝光緖三十四年(一九

  • 文章清末大埔縣第一間師範學校—茶陽師範學校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51期  作者:楊永漢 出版时间:2015-03-01
    关键字: 茶阳师范学校 小学教育 历史

    清政府于光绪31年(1905)实行维新变法,废除科举制度,着手建立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制度,培养国家人材。大埔县有识之士,主张大力发展家乡教育,兴办中小学校。于是培养师资成了当务之急。当时大埔属潮州府管辖,不少大埔县的精英聚集于潮州、汕头。在潮汕经营烟草、制衣、百货、药材、木材、旅业、航运的诸多工商业的成功人士关心家乡教育。潮州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教育资源比较丰富,大埔地处山区相对落后。有远见卓识的大埔先贤,以独到的眼光以「走出去」异地办学

  • 文章白沙書院

    来源期刊:《东安文献》 第2期  作者:鄧樹林 出版时间:1988-01-01
    关键字: 白沙书院 白沙高级小学 校址 校况

    儿童时读书的情景,记忆最深,怀念亦最切。吾鄕有白沙书院,不知在何年何月为何人所倡建?値余到此读书时已改为新制,名曰「白沙高级小学」有十年之久矣。当时的小学分初级与高级,初级四年,散立在各鄕村。高级二年,学生皆住校。该校为大舜鄕、玉河鄕、龙桥鄕三个鄕即第一区惟一的最高学府,三个鄕志愿读书的子弟均就读于此。全校有四个班次,每班有四十人到六十人不等,每年一班,间两年增一班(双班)以资容纳。学生入学无性别、无年龄、无资格等限制,女生甚少,不到十分之一。年龄最小

  • 文章鄞西鄕賢徐原祥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306期  作者:徐林來 出版时间:1994-09-10
    关键字: 徐原祥 培才小学 鄞江 掏沙会 义渡会

    那些凶神恶煞的皂隶训斥喝打,令人难堪,从中先生也领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及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族宗虽贫学堂不可不办」的道理。于是先生囘家,邀集族人商议办学一事。选校址、筹资金、兴土木、聘敎师……系列办学工程基本上都由先生包办,并带头将自己几十年辛劳所置的土地,山林全部变卖充入办学资金,在先生的努力下,不久在花车门私弄内一栋洋楼式的两层楼房落成。内有办公室、图书室、纪念厅、三个复式敎室的私立完全小学,起名「培才」小学。民国以前八股文甚盛,但培才小学

  • 文章王氏宗祠和章旦小学

    来源期刊:《青田會刊》 第102期  作者:孫貫江 出版时间:2008-02-01
    关键字: 王氏宗祠 章旦小学 姬晋 王铭澜 王有喜

    首先说明一下,这里说的王氏宗祠是本县章旦横山村旧时的王氏宗祠,章旦小学是当年用王氏宗祠作为校舍的章旦小学。王姓是个大姓,人口众多。早在宋朝时期(九六〇—一二七九)王姓大约有五九〇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七·七%,为宋朝第一大姓。到了明朝时期(一三六八—一六四四),王姓大约有六二〇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六·七%,仍为第一大姓。当代王姓人口已达到八、八九二万,为全国第二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七·四%。青田县一九八五年王姓在册人口为二一、七八三人,约占全县人口的四

  • 文章(貳、序跋類)「洗心詩草」弁言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0期  作者:朱學瓊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私塾 洗心小学 格律诗 西体诗 朝政

    集名洗心,有二因焉。先世居江右瑞邑之洗心村,迄今凡二十有一代,族人环聚连数里,清季设私塾一所,鼎革后更名洗心小学,予就外传于此。不敢忘本,因以名其集。二字见周易系辞上,予取其洁戒之义,欲以自惕耳。洗其心,革其面,不复犯愆慝,是自惕也。自惕之不足,旁及惕人,而后惕世。故每有吟咏,辄取材于世情万象,邪恶者贬斥之,善良者揄扬之,庶于世道人心有所裨补焉。前人评杜工部诗,无一字无来历;予之诗无一事无根据,秉其良知,执其忠爱,念念不离族国。此亦书生报国之一途否?窃每

共35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