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太原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唐太宗李世民的太原情怀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李偉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李世民 太原情怀 游晋祠

    隋朝末年,当李渊作为隋朝之臣出任太原留守时,李世民是他唯一带在身边的儿子。当时,胸怀异志的李渊对李世民说:「唐固吾国,太原即其地焉。」如果撇开这句话的弦外之音不谈,仅就字面意思而言,即是说,太原是我们真正的祖籍。那时,李世民在太原生活了两年,人称「太原公子」。李世民在太原期间,为反隋起兵活动,他联络刘文静、裴寂奔走谋划,为后来的晋阳起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晋阳起兵时,李世民是最积极的参与者;起兵南下后,他率领的军队是义军的主力。晋阳起兵为后来的盛唐王朝及

  • 文章赵简矛晋阳城史前太原大事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王增斌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太原建城史 历史研究 资料考证 史前太原

    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然论太原历史者,有从晋阳城的历史算起。二〇〇三年太原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太原建城二五〇〇年」。所谓「太原历史之为二五〇〇年」,即这一观念的产物。实际这一提法,是对太原晋阳城前之二千余年历史的一种抛弃与阉割。太原历史非仅有二五〇〇年,实际已长达四五〇〇年以上。二〇〇三年九月十六日,王尙义先生在《光明日报》发表《太原建都已四千四百七十年》的文章,对太原在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史上之重要地位多有发明。笔者感奋之余,撰成此文,希望

  • 文章太原城史事纪要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3期  作者:賈發義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太原城史 建制史 历史事件

    晋卿赵鞅创建晋阳城春秋末期,晋国正卿赵鞅命家臣董安于负责建晋阳城。用铜为柱,蒿木为墙骨,采用夯土版筑法,「城高四丈,周回四里」,城坚而厚。秦置太原郡战国末期,秦国统一六国,秦庄襄王二年(前二四八),秦将鹜攻打赵国,占领晋阳,并在晋阳置太原郡。刘恒太原任代王汉高祖十一年(前一九六)刘邦为防御匈奴进犯,合并太原、雁门二郡为郡国,挑选众皇子中「贤知温良」的刘恒为代王,以晋阳为都。平息「诸吕之乱」后,刘恒从太原回到长安称帝,即汉文帝,在位政绩卓著,与其子并称

  • 文章晉祠與周柏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王繼祖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太原晋祠 历史背景 建筑介绍 周柏

    身临太原不涉足晋祠,无疑是一件憾事。美丽古雅,融水色山光和文物古迹于一体的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二十五公里的悬瓮山麓,晋水源头。是中国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的创建年代已不可稽考。只从西周初晋国的历史和烩炙人口的「桐叶封弟」的故事,便可证明其历史的悠久。晋祠,以祭祀西周晋国开国之诸候唐叔虞而得名,曾名唐叔虞祠。现存记载晋祠最早最详的历史文献,当推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和《魏书·地形志》。这两部史学名著分别载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

  • 文章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年记幷铭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62期  作者:王增斌 出版时间:2003-07-01
    关键字: 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年 建制历史 追怀往古 纪念

    公元二千零三年,岁在癸未,太原市人民政府将举办盛大庆典,庆祝太原建城二千五百周年。有感于太原数千年沧桑历史和历代前贤对太原建城贡献,撰成此文。太原之名,始见于《尙书·禹贡》:「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诗经》曰:「薄伐玁狁,至于太原。」上古太原又称唐,相传曾为唐尧之都。汉代郑玄《毛诗谱·唐谱》云:「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都平阳。」史学家翦伯赞《中外历史年表》公元「前二二九七年」条「尧都唐」三字下注曰:「按

  • 文章太原城内外诸小河变迁史略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翟旺 出版时间:1996-07-01
    关键字: 太原城 小河变迁 历史记载 相关史料

    古代建筑城邑前要看风水、实质上主要考虑位置、地形地势和生活、清洁等用水,最好有天然水从高到低流经或通过。太原自古系北方重鎭,三晋政治、军事、文化中心,选建城址时当然也不例外。如汾河西之古晋阳城,西南有晋水,西有风峪沟等水流过,充份供应全城用水,且有很多余水注入汾河。自北宋灭北汉国,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四年(公元九七九年)五月下令火烧晋阳城,次年四月又引汾晋二水淹灭其废墟,千多年古城从此毁灭。故本文不述太原西山诸河水之变迁。太平兴国七年,潘美在原晋阳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