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国语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吴稚老的一生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1期  作者:李文能 出版时间:1978-07-10
    关键字: 吴稚晖 国音 国语 淡泊名利

    以及其「为而不有,功成弗居」的广濶胸襟,益使其英名与日月同光,永垂不朽。吴氏遽于学术,忠于谋国,凡所倡议,动关立国根本。其于学术界、思想界、敎育界之贡献,流泽之深远,为国人所追念不忘,而在改革社会,促进中国现代化,以及推行民主宪政等等,更有其不可磨灭的功劳。诚如总统 蒋公中正所说:「吴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哲学家、敎育家、书法家、社会家,不但是国民革命的先觉,而且是 国父孙中山先生所特别推重其是一位革命的圣人。」[2]就敎育方面而言,吴氏除了

  • 文章嘉善方言志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5卷 第6期  作者:周鈞源 出版时间:1973-06-30
    关键字: 嘉善 方言 国语 注音 乡音

    一篇文章,可以通行于国内;几句闲话,那就有问题了。那怕是国语,也不能通行于国中!其所以如此,那大部分原因,可说是被各地方的方言之所障碍。方言各处不同,随地而异,不要说一省,就是十里八里之隔,也有所不同;但距离近者,言虽各异,尙能听得懂而已。所以习惯方言的人,国语也听不懂;听惯国语的人,方言也听不明白。因为方言各有其特殊的语音;有因称谓不同,听来就觉别扭,譬如:「桌子」,有些地方都称「枱子」;北方称「衣服」,南方人都叫「衣裳」;北方称父为「爹爹」,南方人

  • 文章(貳、民情風尙:)邑人來源及其生活習尙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劉繩逵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邑人 仕宦巨族 中原义人 迁徙 标准国语 方言 特产

    实为绾合这三个地区的情感的天然条件。前面说过,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原,然则我们的语言正是当时的标准国语。这里且擧二位古音学家的意见,以为证明。淸儒陈澧(学海堂学长——犹今之系主任)云:「嘉应之话,多隋唐以前古音。」章太炎新方言云:「广东惠、嘉应二州……言语敦古。」古音即汉族本来的语言。北方自五胡乱华,以及辽、金、元、淸先后入主中国,致今之北方话,混杂大量的胡语,与纯粹的汉语已大有出入。因此我们用现在的北方话读诗经或唐诗,往往不叶韵。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人涉卬否

  • 文章老驥伏櫪 躬承盛擧——旅台鄕友於世達熱心修譜記事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4期  作者:賀守邦  出版时间:2004-12-25
    关键字: 姓氏文化 修撰宗谱 中国语文 教学研究 怀乡书法展览 传统文化

    义不容辞、乐于奉献的精神所感动!于世达先生原籍常州武进礼嘉五嘉桥(于家桥)。母亲姓于,因为是独女,在家招赘,所以先生兄弟均从母姓。入赘的父亲姓张,坂上北张五房村人,离村不远的殷薛有张氏祠堂。在张氏家谱上,于世达先生为四十世裔孙,名沄。于世达先生一九四八年赴台谋生。长期从事中国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屡获嘉奖。于先生从小就喜爱阅读和书法。十四岁就以大楷书写大幅《朱子家训》。几十年来,手不释卷,笔耕不止。尤偏爱行书。一九九〇年四月二度返鄕时,曾在常州成功举办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