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唐代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全唐陝西重要詩人譜

    来源期刊:《陕西文獻》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6-07-15
    关键字: 诗人 名单 唐代诗人

    選輯——本文根據「全唐詩」著錄重要作家六百數十人中摘輯——袁朗:雍州長安人,在陳釋褐秘書郞,爲江總所重,勤學好屬文,嘗製千字詩 後主召入禁中,使爲「月賦」,染翰立成,遷太子洗馬。仕隋爲儀曹郞,入唐授齊王文學,轉給事中。貞觀初年卒,集十四卷,「全唐詩」錄存詩四首。于志寧:字仲謐,高陵人。隨末有名,從太宗,爲天策府從事中郞兼文學館學士,加散騎常侍,爲太子詹事,數有規諫。高宗朝,拜尙書左僕射,兼太子少師。集四十卷,「全唐詩」錄存一首。楊師道:字景猷,華陰人,隋...

  • 文章温州古史考二題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5卷 第3期  作者:胡珠生  出版时间:1999-06-01
    关键字: 汉代 永宁县城故城 唐代 坊名 考古

    ·街巷」里说:「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建立永嘉郡城之后至五代时,街巷演变,因旧志失载,已难查考。」因此只好从北宋说起(第一三二页)。其实,旧志并没有完全失载,有关街坊的制度,唐代温州甚至以前永嘉郡时的坊名,部分尙可考查。现就读史所得,约略钩稽于下:㈠唐代坊门:南宋戴栩在「重建三十六坊记」里说:「唐人以在市为坊,坊门纵闭,水沴禳焉。然则唐之坊,古之闾也。其后植以双木,结屋覆之,门不设而扬匾于上,为美名之志。」这就是说:唐代街坊从秦汉里闾演变而来,是城市的基层组织。温州

  • 文章宣化古塔傳佳話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30期  作者:張連仲 出版时间:1992-08-01
    关键字: 立化寺 日本 佛教 唐代 文化交流

    元大德五年)到达宣化城,创建了立化寺,并担任了住持。在日持的主持下,立化寺香火兴盛,佛事频仍,盛极一时。他所传授的「南无妙法莲花经」也颇受众弟子的崇敬与信仰。所以,日持坐化后,弟子们为感念其功德,在寺庙的后院,修建了一座专为葬其遗骨遗物的砖塔,以示永久纪念。经七百年的沧桑巨变,现立化寺旧址处,仅存一座被风雨剥蚀严重的砖塔。我国唐代曾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五百年后的元代,又有日本和尚日持西渡中国,目的都是为了弘扬佛教文化。他们为促进中日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文

  • 文章海州「四吴」与唐代文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3期  作者:李洪甫  出版时间:1994-09-01
    关键字: 文坛巨子 唐代 吴少微 吴通元 唐德宗

    海州文坛,辞章纷呈,才子倍出,文华斑烂。这其中,唐代海州的「四吴」,个个堪称「文坛巨子」,称誉大唐王朝。海州东海县(今云台山)人吴少微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他与富嘉谟、魏谷倚「并负文辞」,号称当时的「北京三杰」。唐代的文学风尙,一度曾「浮俚不竟」,只有吴少微等深通「经术」,行文「雅厚雄迈」,为许多文人所「争慕」和倾倒。吴少微、富喜谟的文辞章法也被称作「吴富体」而被奉作楷模。据《淮海吴氏族谱》分析,吴少微和明代文豪吴承恩属于从新安迁入淮海的吴氏大族。另外

  • 文章羅姓的來歷

    来源期刊:《連聲》 第4期  作者:羅佩光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罗姓发源 姓氏考究 祝融氏 秦汉峥嵘 唐代三罗 罗贯中 台湾罗姓

    正确的答案,否则,恐怕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判别的。好在其人的年代虽不可辨,而我们上古时之有一位祝融氏,其后裔而且曾被周代封于罗国,却已为历来所普遍采认,所以,后世罗氏的源远流长,仍然无可否认的。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妘姓」国,所谓「妘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鄫、路、偪阳、鄅等姓,都是古时的妘姓国,则论起家世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台湾台中一带,谓赖

  • 文章中國省制硏究(四)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王士信  出版时间:1983-06-01
    关键字: 治权的价值 治权的作用 唐代三省制 行政中枢

    增加其有机性,藉收分治合作的绩效,而消弭专擅自用或推诿塞责的流弊。此诚本历代艰难困苦之敎训,整饬纲纪,而以之树立国家亿万年不朽之宏规:一、唐代三省制与现行五权制之比较:西洋近代文化对于政治制度之贡献,一曰代议制,二曰内阁制。代议制发源于中古;内阁制始于工业革命时代之英国,为时尙不足二百年。吾国内阁二字起于明代,然自秦代创设丞相制度,已立内阁制之基础。我国政制以唐代为承先启后的重要时期,此时内阁制已灿然大备,试以唐之三省制(即尙书、中书、门下))与今之五权制

  • 文章退敵衛城的楊夫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6期  作者:鄭振耀 出版时间:1979-06-25
    关键字: 李希烈 叛将 唐代 唐德宗 项城县 李侃 杨夫人 抗击叛贼 《新唐书列女传》

    唐朝建中四年,叛將李希烈打下汴州,隨後又要侵佔陳州,中途分了一支兵朝項城縣進發,目的在搶奪錢糧,抓一些壯丁婦女,再趕到陳州去會合。縣長李侃凌晨聽了這個消息,把瞌睡都嚇跑了。他是個文弱書生,對軍事可說一竅不通,加上缺乏兵卒,大堂上擺樣子的那些綉損兵器,也來不及徵求武師組隊訓練,急得他在房裏背着手走過來,走過去,不住地埋怨自己命運不好。後來他想,反正這場仗是打不贏的,不如在敵人未曾來到之前溜之乎也,旣能夠保得家小安全,不抵抗也會減少百姓的犧牲,但是當他把這個...

  • 文章天下李氏出隴西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56、57期  作者:李萬征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陇西李氏 陇西地理区位 唐代李氏发展 世界宗亲网络 寻根谒祖 文化研究

    南郑公」(《新唐书》),李崇即陇西始祖。李崇子孙遂以陇西为基地建功立业,根深叶茂。至西汉时,《史记》特为「陇西成纪人也」李广家族立传,使陇西李初步具备了文化形态上的意义。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这时的陇西是陇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陇西李氏大发展的关键时期。生于渭水河谷的李渊父子匡定社稷后李氏独尊天下,贞观盛世时的唐太宗昭令天下李姓皆以陇西为郡望,且对立功及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从此,陇西李氏不但遍布我国的陇、蜀、秦、晋、苏、皖、桂、闽等地

  • 文章江西書院在中國書院史上的地位略論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35期  作者:王立斌 出版时间:2014-05-15
    关键字: 书院史溯源 私学形式 儒学大师 唐代书院 宋代书院 元代建设 明代兴衰 清代辉煌 教学特点与学风 东林书院

    延续了近千年的历史。而清代为了更进一步加强统治地位,巩固政权,他们效法前朝,更加推崇朱子学术,将书院建设列为官办,或者民办官助,为封建皇朝直接输送人才。江西在唐代就有许多著名的书院。有些在中国书院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曾为我国的文化、教育、学术研究都作出过重大的贡献。白鹿洞书院、鹅湖书院、象山书院、白鹭洲书院,为中国书院创办而总结了各自的成功的经验。千余年来,尤其是南宋以后,江西文化昌盛,人才辈出。朱熹、陆九龄、陆九渊、江万里、文天祥、谢枋得,他们不仅是一代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