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史料共返回24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韓江鹽運的功績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3期  作者:楊達祥 出版时间:2011-07-31
    关键字: 韩江 盐运 史料

    鹽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如果長期缺鹽,或管理不當,該地區社會便會不穩定,甚至發生動亂。由於鹽稅又是政府的重要財源,故自漢、唐以來,歷朝政府對鹽的管理都極為嚴格。千百年來,漫長歲月的韓江鹽運,對潮、梅、汀、贛地區經濟的發展,社會穩定,產生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粵東沿海自古就是我國重要的產鹽區。《新唐書.地理志》稱:「天下有產鹽之縣一百五……嶺南道屬之東莞、新會、海陽、瓊山、寧遠、義倫皆有鹽。近海百姓煮海水為鹽,遠近取給」其中海陽所指的,應是韓江入海口及...

  • 文章岳飛史事正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岳飞 史料 评价

    事理宣付史馆」。但先在五月十一日三省枢密院已同奉圣旨…「岳飞忠义殉国,风烈如在,虽已追复元官,未尽褒嘉之典,可特与追封王爵。」喜作翻案文章者,不加详考,不知岳珂之作乃经中枢(朝廷)详加审核以后,宣付史馆之重要史料。而竟批评宋史岳飞传兼采岳珂之作为夸大,岂不知在岳珂之前,尙有三朝北盟会编中附录的岳侯传及章颍呈之于朝的南渡十将传中岳飞传,对于武穆事功,同有论述。强不知以为知,且乏创见以作翻案文章,只能说是想立异说,耸人听闻。明儒归有光对岳珂之作,有如下感言(见震

  • 文章试论谱牒的渊源及其史料价値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胡文連 出版时间:1997-06-10
    关键字: 谱牒 渊源 史料价值

    史,其义一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郡府县志,一郡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章氏曾多次修过地方志和谱牒,在《章氏遗书》中,收集了多篇有关谱牒的文章,如《家谱杂议》、《高邮沈氏家谱敍例》、《与冯秋山论修谱书》等。章氏认为:史、志、谱都是史,是硏究中国历史的三个重要史料来源。笔者认为:谱牒是我国历史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其价値远不止一家一族的历史,而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可为有关历史提供正确的史料。笔者

  • 文章山東省縣建制史略(中)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尹德民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山东省 建制 史料

    乙、二等縣十八縣⑴長淸縣:春秋齊盧邑,漢置盧縣,文帝二年置濟北國於此。武帝後二年國除,屬泰山郡,爲都尉治。後漢永元二年復置濟北國,治盧。晉因之。宋屬濟北郡。後魏屬太原郡。北齊郡縣俱廢。隋開皇十四年置長淸縣,屬濟北郡。唐初屬濟州,天寶中屬齊州。宋屬濟南府。元至元二年改屬泰安府,明還屬濟南府,淸因之。民國爲二等縣,轄境面積爲一、六二七.五〇方公里。人口五〇五、一八六人。⑵萊蕪縣:春秋齊贏邑,漢置贏縣,屬泰山郡。後漢建安中置贏郡,尋罷。晉仍屬泰安郡,宋魏因之,...

  • 文章温州建置沿革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4卷 第4、5期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温州 建制沿革 历史 史料

    温州建置沿革表温州建置沿革表溫州釋義:溫州有廣狹或今昔二義。廣義的或者昔日的溫州,系指唐、宋時期的溫州、元代的溫州路、明清的溫州府,包括解放前的「、樂、瑞、平、泰、玉和文成七縣,大體相當于今溫州市。狹義的或今日的溫州,則指唐代以來的溫州府治、路治,即解放前的永嘉縣城區和近郊區,亦即今溫州市區。(轉載自溫州通覽)

  • 文章古代遣陽內地名簡說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34卷 第1期  作者:段霞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地名 历史考究 史料

    占据襄平为辽东城」。[1]至此,襄平之称,首尾长达七百年。襄平是古代东北地区的首要重镇,为历代统绐者所重视。汉灵帝光和六年(公元一八三年)「置襄平县」,[2]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二〇七年)辽东太守公孙康「封襄平侯,称左将军」;魏明帝青龙元年(公元二三三年)「东权立公孙渊为燕王」,五年后「称八月,司马之王(懿)围公孙渊于襄平,大破之,传渊首于京都」;东普时,鲜卑族慕容代建立割据政权,也都是以襄平为据点。关于襄平遗址的具体方位,很多资料推断在辽阳城西北隅或稍北

  • 文章河内汲人姜太公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9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3-09-25
    关键字: 姜太公 汲县 史料考证

    有名的姜太公是「河内汲人」,即豫北汲县人,历史上却说他是东海人?即司马迁作史记所说:「太公望吕尙者,东海上人」[1],司马迁名气特大了,两千年来,陈陈相因,竟无人提出纠正。其实司马迁这话一见即知为虚浮不明之辞,东海何地?上人何意?登莱以南千里之遥通称东海,『上人』二字与出生地无关,难道说竟是漂浮海上之人吗?其实司马迁也是寃枉的,因为他是抄袭孟子的,孟子日『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兴曰,曷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2]司马迁即据此虚浮之言,写下姜太公的籍贯

  • 文章關於對朱熹世系的查考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90期  作者:朱協棠 出版时间:2002-11-01
    关键字: 朱熹 世系考证 史料家谱

    朱文公廿七代裔孫朱協棠朱子名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晚號晦翁,別稱紫陽。因他在朱氏宗族的同輩中排行第五十二,又稱五十二郎。宋徽州(今江西)婺源人,祖籍江西省婺源縣,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一一三〇年)九月十五日生於南劍州龍溪(今屬福建),後定居福建省建陽。宋寧宗慶元六年(一二〇〇年)三月初九卒於考亭,享年七十一歲。葬於福建建陽唐石里大林谷(今黃坑鄕后塘村)。朱子入選「千禧人物」。香港電台與《明報》合辦的「千禧人物選舉」於一九九九年七月揭曉:近一〇〇〇...

  • 文章古匾記錄歷史滄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3期  作者:周漢光 出版时间:2011-07-31
    关键字: 周氏秀利周屋 匾额 史料

    宰相刘罗锅。刘罗锅实名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曾任清廷体仁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和上书房总师傅等显职(正一品)。刘墉无后,侄儿刘环之三岁丧父,自幼由其抚养教育。刘氏祖孙三代,两相一尚书,虽然位高权重,但却清正廉明,名扬朝野,誉播民间。据史料载,刘环之(一七六二—一八二一),字佩循,号信芳,山东诸城逢戈庄(今属高密市)人,刘统勋之孙,刘墉之侄,其承祖父之遗风,得伯父之调教,一生仕途畅达,为官清正。乾隆五十四年考取翰林,六十年充经筵讲官;嘉庆十六年擢兵部尚书,十八年署

  • 文章澄本清源、還我「党」姓兼論党、黨姓氏考略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0卷 第4期  作者:党林芳  出版时间:1998-10-01
    关键字: 姓氏考究 党姓考究 史料研究

    近百年來,由清代之千餘姓,發展到時下之數千姓,繁衍之速之快,可見一斑矣。據鄧獻鯨中國姓氏積,得單姓三、六八四姓;複姓二、〇三二姓;三字姓一四六姓,計共五、八六二姓。短短數十年,姓氏繁衍竟高達四五倍之多,時人陳仁德考據謂:「吾國姓氏高達九、一七七姓」。單就臺灣區而論,以一九七八年六月三十日止爲準,其時總人口數爲一六、九五一、九四〇,共得一六九四姓,其中單姓一六一一姓,複姓佔七五姓,三四字姓各佔四姓。數十年以來,中國人由原來之四億五千萬,急劇繁衍到而今之十一...

共247条记录 1/2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