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治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兴国纪要

    来源期刊:《興國文獻》 第1期  作者:方顯達 出版时间:1987-02-01
    关键字: 兴国县 县治 县衙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中南部,面积三八八〇平方公里,人口约三十余万。东北多山地,西南多丘陵,中南为平原。濊水(裕称东河)由东面西,潋水(裕称北河)由北南下,至县城合流为一,以潋水为大,乃名潋江,至龙口流入贡水,抵赣县与章水汇合后而为赣江,东邻甯都,东南接雩都,西南连赣县,西比万安,西北界泰和、吉安。开发于唐末,原属赣州辖,本名平固,以有邑人某在晋时被敕封为平固候得名。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建县,故名兴国。县治设于秽潋两水合流处之潋江西岸,以迄于今。过去潋江水深数丈

  • 文章賀保康設治五百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6期  作者:周光斗  出版时间:1998-01-10
    关键字: 湖北保康 历史沿革 县治成就

    先后在马桥、城关土门、明代在寺坪,都曾设过县治,大槪是土轻吧!设了又废,废了又设,直到弘治十一年,设现治于重阳,才没有再变,以迄于今。不仅当年有馆驿,甚至到抗战期间,都是河南、两湖及江西前往四川的通衢大道。引述这些史实,旨在说明,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保康虽是山地,但在中国的历史上有它不可磨灭的价値,保康人更保留了传统的朴实、诚厚的民风,这是値得我们骄傲的。不幸的是,保康的县治,断断续续未能一贯的经营,再加上过去交通闭塞,兵荒马乱的流民,逃到这里来避乱;乱世

  • 文章五华历代县治沿革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江達材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五华县 县治沿革 县情概况

    注:五华县府)五华旧称长乐县,秦汉时地属南海郡龙川县,汉高祖十二年(公元195年),陆贾奉诏封龙川县令赵佗为赵王,传其时,他正狩猎五华山,遂筑台于五华山下,名曰:「长乐台」,又回朝「汉台」,以其地置长乐镇。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分龙川地置兴宁县,长乐镇。北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以人口繁衍,经济发展,始设县治于长乐镇,因名长乐县。南宋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元),曾迁治于九龙岗,即今之大埧七都围,直至元代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县治

  • 文章河南省各縣縣名古今異同一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7期  作者:王光臨 出版时间:1972-07-25
    关键字: 地名一览 县治更迭 今昔对比

    说明」:所列「古名」,率多为古「郡」「国」「县」旧名。所谓「旧称」者,则指有淸「府」「州」治称而言。如无古名,或有而不显现者,则漏而不列。特先加说明。兹表列于后:河南省共计一百一十一县,本表列入者为一百零一县,下余十县,或因古今名称相同,或为新置故从略。本表资料,系参考商务版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辞源,及中华版辞海等书,调制而成。另有有关县治分合年月附列于后,以资参考。一、州府厅改县,均系民国二年二月同时改制。二、永寗县改名洛宁,系民国三年六月改称。三

  • 文章浙江省行政区域及县治之变革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9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78-09-06
    关键字: 行政区划 县治变革 档案记载

    之苦,深为我浙同鄕钦敬。笔者为浙江省省民之一,生于浙江,长于浙江,为了求学与公务偶尔涉足他省或国外外,未尝一离浙省,来台之时,尙系方逾不惑之壮岁,在浙江省境奔波数十年,鄕音依旧,鄕情尙深印于脑海。光阴荏苒,寄生于台,倏逾三十寒暑,退休而后,园林自娱,并常赴图书馆阅读有关浙江省之文献,来日苦短,兹愿就在鄕在台所学所务所知所见所经,陆续拉杂书述,以向我浙同鄕报导,以就正于我浙长者贤达鸿儒硕彦。至本文所述者,为淸代以至民国以来之我浙行政区域及县治之变革。二、逊清

  • 文章浙江省曁各县治之面积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0卷 第12期  作者:李守藩  出版时间:1978-12-06
    关键字: 方志档案 县治面积 资料统计

    浙江省之位置,約居於北緯二七·二度至三一·二度,東經一一八·一度至一二二·九度,東連東海,北接江蘇,西鄰安徽、江西,南與福建接壤,最東為定海縣之中衞山列島,最南為平陽縣之南關山,最西為開化縣之白沙關,最北為長興縣之啄木嶺。全省面積考之史籍,記載不一,計算單位亦紛歧不同,或以方里,或以方哩,或以方公里。民國紀元以前,清政府于一九〇二年測定為三六、六七〇方哩;民國紀元以後,內政部之估計為三一〇、六二二四方里;申報年鑑載為一〇一、〇六一方公里或三〇四、六〇六方里;...

  • 文章龙游县治的沿革及其古蹟名胜(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3卷 第4期  作者:黃立懋 出版时间:1971-04-30
    关键字: 龙游 县治 名胜古迹 寺庵 城池

    一、县治的沿革吾浙龙游的县治,位置浙东,系钱塘江的最上游——南源縠水旁。(以水纹类似罗瀫)龙游的县治,虽不算大,但却也算得是个古老的城池。太平寰宇记有云:「龙游县,春秋姑蔑之地。越伐吴王,孙弥庸观之,见姑蔑之旗。杜注云:今东阳太末县,秦汉为太末县地,晋立龙邱县。按舆地志云:今龙邱乃春秋东阳太末县也。一云:东有龙邱,(即龙邱山)因以为名。隋废,唐武德四年置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八年废縠州及白石、太末二县入信安县。贞观八年分金华、信安二县,置龙邱县。本属婺州

  • 文章莲花县治简介(续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7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莲花县治 寒武系 石炭系 白垩系 泥盆系

    莲花境内出露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白垩系和第四系。震旦系上统老处塘组(Z2L)主要分布在北部与萍鄕、安福交界地带。上部为灰绿色绢云母千枚状砂岩;中部为灰绿色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砂岩,夹炭质縜云母千枚岩;下部为黄褐色厚层状变余砂岩、夹绢云母千枚岩,千枚状砂岩;底部偶夹炭质绢云母千枚岩,总厚2600米。寒武系中组(E2)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神泉一带。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细、中粒变余砂岩,夹绢云母皮岩、条带状板岩、薄层

  • 文章莲花县治简介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2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0-10-15
    关键字: 莲花县治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太平天国 罗霄山脉

    莲花县,自一八五五年,清咸丰五年十月间,太平天国军,经过莲花,史事、文物,尽付一炬。此后,战乱频繁,历百余年,久无喘息之日,地方史事,在战乱中,完全消失。兹自有关方面,蒐得其中较有史事保留价値者,分志如次:一、县治沿单⒈晋、太康元年,(公元二八〇年)置广兴县,位于今县城东北,设治筑城;历宋、齐、梁、陈三百余年。⒉南朝陈永定三年,(公元五五八年)以广兴六峒,置安县郡安复县。⒊清、开皇十一年,(公元五九一年)撤广兴并入泰和,莲花为泰和属地。⒋唐、武德五年

  • 文章莲花县治简介(续)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01-15
    关键字: 莲花县治 人口流动 人口密度 洪水灾害

    甲、第一節 歷代人口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蓮花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在以後一個漫長的歷史時期,行政區域,析置併合不一,缺乏具體人口記載。清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有丁口一二七五九人。五十一年、奉詔以五十年丁册爲常額,續生之丁,永不加賦,減輕了人口税額,人口急劇上升。至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蓮花有一九五八九戸,七九七五二人。嘉慶十七年—一八一二年,有一九六六九戸,八〇四九九人。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一九七〇三戸,八〇三六二人。咸豐元年—一八五一年...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