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县庆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缙云设治一三〇〇周年县庆志盛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9卷 第3期  作者:陶怡 出版时间:1997-03-10
    关键字: 缙云 庆典 探亲 游览 仙都

    一、五度返鄕欣逢县庆一九九六年丙子十月八日,我第五次返鄕探亲,于十二月二十四日囘台,在鄕停留二月又半,与弟妹等家人晤首,乐敍天伦。适时修葺显祖妣庐墓,用慰幽冥。往返有陈步奎鄕兄同行,旅途多承照拂至感盛情。此行欣逢吾邑缙云设治一三〇〇周年县庆当局订于十二月十三日盛大庆祝,全民众热烈响应,并柬邀旅居国内外缙云籍学者专家、工商业界、军公人员等知名人士百余人返鄕参与,共襄盛擧。我与陈步奎鄕兄承邀代表缙云旅台同鄕会参加盛典,欣然接受。二、缙云治槪述缙云

  • 文章连城立明耻中学创校曁被归并经过

    来源期刊:《連聲》 第9期  作者:羅大張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连城县 明耻中学

    一月,又公推李师张先生为董事长,并积极扩充资产,以各姓乐捐田产为学校基金,充实经费。同时由于我初中毕业生巳逐年增加,必须上升高中,依当时政府规定:公立高级中学要在地区所在市,才得开办,其他各只能办初级中学。为方便我初中毕业生,能在本升高中起见,校董会乃于三十五年六月,决定增办高中班一班,同年八月奉省教育厅批准立案,明耻中学就成为私立完全中学。三十六年一月王成瑚校长辞职,由校董会改聘童鸣继任校长。三十七年春季,校董会改组,由李云霄为董事长,仍聘童

  • 文章重刻长甯志序

    来源期刊:《尋鄔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长甯 黄瑞廷 无版再印 重刻 曲善

    修者庶不至抱残守阙寻坠绪之茫茫也则余兹志之刻讵得已乎哉抑余更有期焉者志为史之一体劝惩于是乎寄自有兹刻以广为传布使览之者家谕户晓皆有所感发而与起将长甯虽向称巖邑一旦积习悉化风气蒸日上而士农工商各思发其业而励其行于以享承平之福而沐圣天子文敎之盛于无穷也斯何如之庆幸欤。光緖七年岁次辛已腊月吉日知事长曲善

  • 文章陶恭祖孙修《昌国志》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0期  作者:何雷書 出版时间:1998-08-30
    关键字: 陶恭 形胜赋 昌国县志 平倭战争 婚丧喜庆

    明朝正德元年(一五〇六),陶恭修了一部《昌国志》;隆庆三年(一五六九),陶恭孙陶积续修了一部《昌国志》,这是舟山最早的私人修志。这两部志书,为舟山在废治后的百余年历史塡补了空白。陶氏的这种精神为后人所赞颂,明天启《舟山志》编者称:「文献留贻,陶氏大有功焉。」淸光緖《定海厅志》编者赞曰:「陶氏祖孙留心桑梓,采拾残丛,各有成帙,可谓贤矣。」陶恭,字肃,自号翁山樵隐,定海马岙人。马岙陶家是舟山古代有名的书香门第,据方志载:宋咸淳四年(一二六九),陶囘孙中进

  • 文章忆述德旧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2卷 第2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82-06-30
    关键字: 德庆县 历史沿革 神光山之战 特别党部 邮局 通讯连

    篇幅,不欲细说。至于柳州,有铁路通湖南,公路四通八达水路则有西江,轮船来往,川流不息,交通之便,冠于全省。旅居旬日,梁先生赴曲江另谋出路;王茀桥兄则由黄参议之介,任职柳州制革厂业务经理;笔者蒙 先师电报推荐,将往西江德,入第卅五集团军总司令部所隶属之西江船舶大队部工作。二、德之沿革依据德庆州志及广东省通志记载;远在汉朝元鼎六年置端溪,属苍梧郡;东晋永和七年改立晋康郡;梁普通四年,析晋康地,置梁信郡;隋废,以端溪属端州;炀帝时属信安郡;唐武德四年,置

  • 文章滇西北文物名城—鹤庆县今昔观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3期  作者:李忠  出版时间:2003-12-25
    关键字: 滇西北 文物名城 鹤庆县 方志谱乘 今昔对比

    竖起「中」字旗,宣布拥护起义,中华民国二年改鹤庆州为,州署改称行政公署,知州改称知事,隶属腾越道,后改属丽江专区。一九五八年鹤庆县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鹤是多民族聚居区,全总人口二〇〇二年未为二十六万零八十八人,其中百分之五十六点七为白族,其他为汉族九万余人,彝族白依人一万九千余人,苗族一千三百余人,其余则为回、壮、傣、纳西族等。鹤也是大理州有名侨鄕,早期侨居印度、缅甸较多,及至近代新增侨居美、德、新加坡、日本及港、澳人士达一百一十多户,二百四十

  • 文章海天万里忆城厢——阳新城忆往

    来源期刊:《陽新文獻》 第3期  作者:王希堯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阳新县沿革 县志记载 阳新八景 抗战胜利 双十节庆 城厢小学 文风颇盛 成惕轩石瑛

    我阳新,可说是吾鄂靠近江西之边陲邑,东西广二百里,南北袤,一百九十里,前汉始名下雉,至三国即有阳新之名,厥后屡治划迁,名因改易,宋称永兴,明曰兴国州,满清袭其旧名,民国改为今号,辖三百里之土地,西枕大幕,东抵长江,拥民七十余万,如果说我阳新为一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之古邑,当非过情之誉,邻为大冶咸宁,及江西之瑞昌武宁等邑,隔长江与广济蕲春相望,有关阳新形势,方舆纪要有如此之记载:「襟山带江,土沃民萃,西连江夏,东出豫章,此为要冲」,因此,我们说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