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典故共返回3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蘇東坡寫經慧力寺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萬榮保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苏东坡 慧力寺 写经 历史典故

    宋慧力寺在今樟樹巿臨江鎮。蘇東坡寫經慧力寺故事就發生在這裡。蘇東坡謫貶湖州,三年任滿回到汴梁(今開封),在宰相王安石府因錯改詠「菊花」詩,被再次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後,因仕途失意,便寄情山水,登山遊水、飲酒賦詩、參禪學佛,把這作為他的精神寄托。一天(元豐七月),蘇東坡因見任所無事,便動了遊興,從黃州經潯陽(今九江)來到匡廬,當他飽覽了山南北麓秀麗景色,西林壁題詩後,想起弟弟蘇轍,因自己當年作詩反對王安石變法,以「謗訕朝廷」罪下獄,轍「上書乞納在自身官誥以贖...

  • 文章望亭與龍滙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3期  作者:白揚  出版时间:1985-01-20
    关键字: 望亭 龙滙桥 历史典故

    在無錫乘京滬鐵路火車到上海去,經過第二個小車站,就是望亭(第一個是周涇卷)望亭舊名御亭,位於無錫東門外六十里弱,剛在無錫縣界,西連震澤,東通鵝湖(蕩口),南接蘇州的滸墅關,淸朝在此設有檢司署。考輿地志載,御亭爲三國時吳大帝孫權所建。晉時賊將張健作亂,嘗命顧颺在此築疊剿討。隋開皇年間,始置驛,(爲傳遞文書及行旅休息之所)到了唐朝李襲譽就改稱望亭,建望亭閘,明朝萬歷間閘廢,始建石橋,稱龍滙橋,以便無錫與蘇州交界處之交通往來。

  • 文章五亭橋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52期  作者:王文漪 出版时间:1988-04-10
    关键字: 五亭桥 建筑构造 历史典故

    我囘到了故鄕,泛舟瘦西湖上,終於又看到了五亭橋!小船泊在橋畔,湖水悠悠,湖風吹拂,橋上亭角的銅鈴,叮噹聲聲,我忽然驚醒,原來又是一夢!窗外正不知是何處的鈴聲。但這座故鄕的五亭橋,在我記憶裡,是多麽的深刻!多麽的令我不能忘懷啊!因爲走遍全世界,也看不到像這樣擁有五個亭子,還有許多橋洞的華美典雅的石橋了。五亭橋,就是因橋上有五座亭子而名的,正中的一座較大,四角,復有四亭。全是朱紅的亭柱,黃色的琉璃瓦,飛簷畫棟,彩麗非凡。横跨碧波,更是說不出的美!橋上的亭子美...

  • 文章沭陽十八城考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述阳十八城 营城古迹 历史典故

    沭陽,上古無城。春秋時代,魯成公九年,始築土城,曰中城。歷經三千餘年,在全境,築而毀,毀而築,凡十八城。現追蹤探索,考證各城之遺址,分別一一敘述,以資海外沭邑人士,瞭解鄕土之梗概。中城,位於現在沭城之西北(《江南通志》)。《左傳》魯成公九年,城中城。厚邱縣西南有中城,《方輿紀要》有此記載。小營城,在縣南(《淮安府志》)。康熙十三年張奇抱編纂之《沭陽縣志》載:去治南四百八十步。相傳春秋時代,宋國人桓魋作亂,百姓築此城,作爲防守戌所。厚邱故城,《太平寰宇記》...

  • 文章沭城之形成與發展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区域发展 历史典故 城市建设

    沭陽,昔無城。明正德六年(公元一五〇六年)流寇入境,正德七年(公元一五〇七年),知縣易瓚築土城防禦,周圍八百九十四丈四尺,高二丈二尺,城壕一丈九尺深。淮安知府薛請於朝復修而未果。嘉靖年間,沭河決口,東城湮沒,戴家巷、東門弔橋均為水沖毀。隆慶五年(公元一五七二年)河復決,東城小南門一帶半湮沒於水。因而城北徙。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五年)沭河決口,井李巷城西角復潰。萬曆二十年(公元一五九三年)知縣徐可達議以磚,復修城墙,仰省察官唐胤等丈量,周長八百五十丈,高二...

  • 文章東海縣最長的河流——薔薇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3、4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6-12-01
    关键字: 蔷薇河 历史典故 发展历程

    薔薇河,東海縣境內最長的河流,也是連雲港市最長的河流。西起安峰山西,呈西南東北流向,宛如一彎上弦明月經連雲港南大門吳場流經房山、平明、張灣、浦南四個鄕鎭,傍連雲港市海州、新浦——一襟帶水,穿過臨洪閘,而後匯入黃海,全長六十餘公里。薔薇河歷史悠久,相傳因河岸遍長薔薇花而得名。千百年來,歷史上的薔薇河曾給東海人民以漁獵、灌溉之利,鹽漕運輸之便。但由於和上游爲山區丘陵,下游接海,洪水夾帶泥沙東氾,受大海潮水頂托,河海水淡鹹各異,相互交融起「凝聚」作用,導致薔薇...

  • 文章最難忘情是山水(下)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3期  出版时间:1985-11-20
    关键字: 寄畅园 风景名胜 历史典故

    ●無錫無錫的古蹟名勝能不爲太湖淹盡的不多;寄暢園、惠山寺就有這樣的魅力。寄暢園應是蘇州之外最美的園林之一了。明正德年間,兵部尙書秦金將元代南隱、漚窩二僧房,闢建爲園,名「風谷行窩裔」。其後裔秦耀經之營之,更名「寄暢園」。蓋仕途多舛,被誣罷官,得此看空一切,寄情山水。寄暢之名,想是從「蘭亭序」:「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序幽情……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借「意」而來,而寄暢園之不輸拙政、網師者,亦正在其「借景」之妙。園不過十五畝,但入其園,頓覺天地寬暢,惠山諸峰...

  • 文章梅園「香雪海」的一段故事

    来源期刊:《無錫鄕訊》 第197期  作者:錫西人 出版时间:1986-03-20
    关键字: 香雪海 历史典故 梅园

    梅園在吾邑西門外八里,介於榮巷徐巷二鎭之間,舊屬開原鄕,開原與富安二鄕合倂後,改爲第四區,後又改爲藕蕩區。梅園是號稱世界麵粉大王邑人榮宗敬的私園,廣二百多畝,背山面湖,風景殊美,內有宗敬別墅。園中遍植梅花數千樹,每當正月花開時節,香聞數里,一片香雪之海,別有一番境界。梅園雖屬私園,然開放任人遊覽,中外遊人終年不絕。園中建築甚多,除「誦豳堂」外,多是中西合璧的現代建築。誦豳堂又稱楠木廳,係楠木所造,五開間,巍峩高大,可比大寺院中的大雄寶殿,該廳原是乾隆時常...

  • 文章記定海狀元橋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59期  作者:袁定華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定海状元桥 宁波旅沪同乡 历史典故

    凡去過定海縣城中者,必皆知有狀元橋,且不惟聽到,恐或已曾經過。因橋之東首,適當南大街與東大街相接。北兼兩條弄堂,一名竺家弄,通北大街,一名橫塘弄,達內八甲至縣前街。橋西首乃連横街。另南向一小弄,可至郭家道地,卽淸代曾任澎湖副將,金門鎭兵,邑人郭霽靑之宅與宗祠,該橋可謂地處定邑精華區域者也。但是橋係一座平坦用水泥建築者,在臺灣視之,比比皆有,平凡得很,惟在四十餘年前之在定海,却屬是一種新款建設物焉。當北伐前,城道陸上交通,已由轎子改為人力車(俗稱黃包車。)...

  • 文章大理的風花雪月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汪祖華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大理美景 历史典故 赞美诗词

    在很久以前,就聽說大理有所謂風花雪月四景,風是指下關的風,花是指上關的花,雪是指點蒼山的雪,月是指洱海的月,「下關多風的原因,據說從西南方四十里,所來的冷空氣,到下關後被東山擋住,時時流到平陽地面,進到兩關裡面,四面也被山包圍着,冷空氣在裡頭旋轉,不能騰空放散,於是互相激盪,發爲狂風,聲若錢塘潮湧,勢若萬馬奔騰,每年從夏八、九月起一直到來年的二、三月,常常是這樣的。淸陳鼎的滇遊記說:「大理有風花雪月四景,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今花斬伐無種,風則...

共32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