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事迹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柳州發現台灣知府墓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台湾知府墓葬 杨廷理 历史事迹

    淸朝乾隆、嘉慶年間曾三次出任台灣知府的楊廷理墓葬,日前在廣西柳州市郊被發現。據柳州市市志辦公室的專家介紹,楊廷理是柳州人,乾隆五十二年(公元一七八七年)到嘉慶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年)二十五年間,曾先後三次出任台灣知府。他在台灣政績突出,受到當地人民擁戴。在任期間,他撰寫了大量有影響力的詩文政論,在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開發台灣東北部的噶瑪蘭(今台灣宜蘭),並完成噶瑪蘭廳的設置。兩岸學者對楊廷理的生平一直十分關注,先後整理出版了「楊廷理台灣治績考」、「楊廷理...

  • 文章清代宦遊臺灣的鄉先賢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13期  作者:天廬 出版时间:1976-12-01
    关键字: 大埔先贤 清朝官员 开发台湾 历史事迹

    一、前言臺北市大埔同鄕會於民國六十年十月,影印民國大埔縣志及民國六十一年十月大埔會刊第九期刊出張應天兄鄕賢開拓臺灣臺中等地的懷念以後,筆者就曾發願寫一篇有關我大埔先賢宦遊臺湾的文字。因爲:㈠有關這些資料,我涉獵不多;㈡,我雖已退休,原可以殘年從事撰述,但因爲人事稽延,性又懶散,所獲得的資料也不甚充分。所以至今尙未寫成。現値大埔會刊第十三期卽將出版,爲免掩沒我埔先賢宦遊臺灣初步資料,草率整理成篇,以就正於各位同鄕。根據大埔縣志列傳及人物志,淸代宦遊臺灣的先...

  • 文章清明囘憶清明山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6期  作者:白雲  出版时间:1985-04-20
    关键字: 芙蓉山 历史事迹 民间传说

    淸明山就是芙蓉山,位於無錫東北鄕,距城四十里。芙蓉山原在芙蓉湖中,湖廣周圍八十里,山兀立在湖的中心,宛如一朶芙蓉花浮在水面上,因而名爲芙蓉山。後來塞湖爲田,山的四面都變爲平地,從此一朶芙蓉已不在水中了。芙蓉山週圍八里,高三十丈,山根斷絕,孤單獨峙,屹然兀立在平地上。山上有一井,名龍井,深三丈,廣五尺,井旁有一座顯濟廟,爲宋代開濟初年所建,廟內有環翠樓,登臨遠眺,景色如畫,胸襟爲之一暢,井旁有一土丘,名龍井峯,又名天一峯,又有巨石二,各高六尺,俗呼石公石婆...

  • 文章明太祖祭沭陽漣水二縣燐火文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程肖彭  出版时间:1977-02-15
    关键字: 明太祖 沐阳县志 历史事迹

    明萬曆二十年沭陽知縣徐可達初修縣志,淸康熙十三年知縣張奇抱重修。民國後曾有纂修,稿成而未付梓。筆者啓蒙師吳鐵秋夫子有古僮(宋稱僮陽)文獻捃遺十餘種。惜我家時尙在童年,稍長負笈滬上,未及一讀。繼則流離顚沛於抗戰戡亂之中,是項舊籍亦蕩然無存。來台垂三十載,客子光陰,案牘鞅掌。退休後,以天性孤峭,不喜交遊,杜門讀書,弄筆遣日,聊作消閒,或憶舊事,或摘世說,間有不愼收拾,猶如過眼雲烟,而景薄桑楡,天涯歸夢,欲一睹舊志,更不可得。同鄕張仲五先生抗簡孤潔,耐貧忍饑作...

  • 文章劄記宗譜 漁梁施氏遷沭家譜後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施作強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施氏家谱 历史事迹 回乡探亲

    史載周公旦之子伯禽,封於魯,十三傳至尾生,食采於鮑,賜姓施,即爲吾族之鼻祖;歷秦漢魏晉及唐宋元明,迄八十世,單名濟,徙居歙縣漁梁,懋有遷無,入籍而家焉。再傳至八十九世祖溥公,生三子,幼子以極字建其,爲人端厚,精堪輿術,緣以徽亂,於康熙間,奉母孫氏來沭,德配黃氏,卜居沭城小南門,嘗訓示子孫曰:「行莫大乎孝,人莫欺其心,汝曹勉之。享年九十二,五世同堂,食指逾百,同居共爨,人稱『義門』」。即爲遷沭之一世也。清光緒間,先曾祖振飛公諱高昶,手寫親族人丁及源流,並由...

  • 文章故鄉相傳的神仙故事泰伯廟裏出眞神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88期  作者:錫山聞人  出版时间:1985-06-20
    关键字: 泰伯庙 神话传说 历史事迹

    這是一篇遺稿,錫山閒人是同鄕會故幹事莊孟照鄕長的別號,此稿已交給我十餘年了,當時我看了內容似太荒誕,所以把它放在旁邊,直到現在。前年莊鄕長還常常婉轉地試探我的口氣,意思是要我把它快點登出來,我每次囘答:「快了,不要急」。昨夜有些失眠,想起莊鄕長作古快要週年了,我答應他的事,還沒有辦,殊覺惶惶不安,後來睡着了,矇矓中居然見到莊鄕長來向我大肆咆哮,悍然質詢,說我言而無信,一味敷衍,給他嚇得醒來混身大汗,早晨急忙在雜亂的紙堆裏把此稿尋出,亟將在本期刊出,以便彼...

  • 文章連雲港人傑地靈是理想的國際性海濱城市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張國民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海滨城市 历史事迹 区域发展

    連雲港古稱海州,是久負盛譽的古郡,向有「山水之秀」、「文物之珍」、「靈植之異」、「漁鹽之利」之稱。據考證,約在十萬年前,人類就在這裡狩獵,採集,栖息。連雲港人傑地靈,是理想的國際性海濱城市,闡述如下。(一)《山海經》云:「郁州在海中。一云,郁州,蓋即今之連雲也。」連雲港,遠古時代稱「少昊」,夏商時代稱「隅夷」。春秋時屬魯國的郯子國。至戰國,先入吳,後隨吳入越,隨越入楚。秦設朐縣。秦始皇晚年三次東巡,二過其境,詔立「東門闕」,視秦國東大門。漢承秦制。東魏武...

  • 文章釣魚台國有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42期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钓鱼台 历史事迹 图文资料

    盛宣懷遺像釣魚台列島的歸屬問題,有一張私人產權的歷史文件,證明釣魚台應為中華民國所有;民國五十八年參與保釣運動的新竹高中退休老師黃祖蔭,廿三日找出清代光緒皇帝將土地贈封大臣的聖旨影本,述說來龍去脈。他說,當年他在台北曾引導部分華僑參與街頭抗議,從此不斷關心與蒐集各種珍貴資料,留存至今,這些背景資料大多已被遺忘。他說,清代大臣盛宣懷因經營藥業,某次慈禧太后病中服用他的藥而痊癒,問藥材來源,得知來自台灣的釣魚台島上,慈禧與光緒帝因此於一八九三年(光緒十九年)...

  • 文章蓑衣庵 雲門寺与擒陽庵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3、4期  作者:張樹莊  出版时间:2008-12-01
    关键字: 蓑衣庵 云门寺 擒阳庵 寺庙遗址 历史事迹

    二〇〇八年初春,我們辦公室的一行數人前往中雲台山考察幾處古代寺廟遺址。三月六日,我們來到中雲台山的蓑衣山。因爲山的南坡有一座古老的道教建築—蓑衣庵而得名。蓑衣庵所在的山頭叫蓑衣頂,是溪雲山三個山頭之一,海拔一八〇米。蓑衣庵亦稱棲雲精舍,這個庵名怪怪的,怎麼用「蓑衣」來命名呢?原來在我國南北朝梁朝(公元五〇二—五五七年)時,古兖州泗水人姓張名志樸,自號嚴浮子,法名明紹,在這裡修行,他一領蓑衣,春夏秋冬不下身,人稱蓑衣師,故名。《嘉慶海州直隸州志》上轉載《明...

  • 文章海州,你眞體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8卷 第1、2期  作者:陳民丹  出版时间:2006-06-01
    关键字: 海州颂 诗词歌赋 历史事迹

    春風吹綠千枝柳,春雨滋潤萬家田。春意盎然情欲醉,春色桃花格外鮮。春,把人間的一切美好都給了你!啊,海州,你眞體面!你像一顆明珠,光芒四射。你有號稱「東方天書」的將軍崖岩畫,榮登在《中國美術史》的首頁。你有號稱「崖佛第一尊」的摩崖石刻,被列入「中華國寶」,比敦煌莫高窟還領先三百年。你有萬年人蹤桃花澗,你有千年古建龍洞庵。舊石器遺址佐證你文明史的悠久,石硼山上「安漢將軍糜竺墓」,白虎山上《水滸》英雄「好漢塋」,更爲你增加無數光環。啊,海州,你眞體面!你古韻悠...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