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共返回97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古今温州知多少?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7卷 第3期  作者:張榮武 出版时间:1991-06-10
    关键字: 温州 历史 变迁

    温州地处东南沿海,古称瓯、东瓯、瓯越、永宁、永嘉。因气候「虽隆冬恒燠」,唐高宗上元元年(公元六七五)改称温州。后人将流经市区北面的瓯江出海口名为温州湾。至今,宇内所称温州,多指浙江温州。回顾我国历史,首次被称为温州的是今湖北省京山县。据载,北朝西魏(五三五——五五六)时,以新州(治所在角陵县,后改名京山县)改名温州,隋炀帝大业(六〇五——六一七)初期废。唐高祖武德四年(六二一)复置,唐太宗贞观七年(六三八)又废。第二次称作温州的是现在山西交口县东北温泉村

  • 文章中國歷代兵制概略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0期  作者:秦修好 出版时间:1984-02-02
    关键字: 兵制 历史 朝代

    一 黄帝时代(公民前四六〇八 二六九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兵制、历史甚早,吕氏春秋荡兵篇曰:「兵之所自来者久矣,黄炎故用水火矣,共工氏故次作难矣,五帝固相与争矣,递兴递废,胜者用事。」自有生民以来,为自衞即有兵事。黄帝尝战楡罔于阪泉,灭蚩尤于涿鹿,自五帝以降,治乱兴衰,罔不以兵,史记五帝纪所载:「蚩尤作乱,黄帝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中国的国家规模,由此建立,黄帝修德治兵,在位百年,一生周历四方,东至海,西至空峒(今甘肃平凉县

  • 文章縱氏源流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1期  作者:縱封燧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纵氏 历史 溯源

    考我縱氏,據姓氏尋源卷三記載,周平王子三,長曰精,封於縱,(在今河南省已無縱地名)以地爲姓,是爲縱氏受姓之始,後遷東莞(今山東沂水舊稱東莞),宋有 大公公字康乂,著周易會通三十三卷,官於蕭因家焉,爲來蕭之始祖。淸有 司燖公字繹堂,任西寧府知府,撰祠聯:系衍精封肇瑞榜華綿世德,家傳周易貽謀奕葉嗣書香。現已作宗排。門聯:東莞家聲舊,宗周世澤長。因之我縱氏堂號爲東莞堂。世人謠傳縱姓原爲宗姓,因避禍而改之,此乃謬論。縱、宗兩姓,各有淵源,絕不混淆,萬不可牽合爲一姓...

  • 文章黄梅历史掌故拾趣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2期  作者:翟攀蟾  出版时间:1994-07-10
    关键字: 黃梅 歷史掌故

    前言我上次写了黄梅大河舖一带的名胜古蹟和民间习俗,此次扩及全县,范围大一些,名为《黄梅历史掌故拾趣》。因手头现存资料有限,又来不及实地查访,只好拾取只鳞片爪,东拼西凑,其中有些源于史志,有些则采自民间传说,聊作茶余饭后谈资,以助雅兴。思鄕怀旧是老年人的共同心态,我也如此。从故纸堆中寻找历史踪影,并非发思古之幽情,意在抚慰思鄕的渴念,温故而知新也。吴头楚尾过去人们常说『黄梅地处吴头楚尾』。为甚么?在中华悠久的文明史上,黄河中游是发源地。长江中下游之交,由于

  • 文章湖北称「鄂」的历史来由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19期  作者:朱天煥  出版时间:1996-04-10
    关键字: 歷史來由 湖北

    湖北称「鄂」,大家都知道;可是为甚么要称「鄂」,鄕贤中知道的固多,而不知者恐也不少。今夏返鄕,偶得「湖北文物奇观」一书,载有湖北称「鄂」的历史来由,特录供鄕贤君子谈助。『湖北简称为「鄂」,今湖北有「鄂州」(鄂城)。这「鄂」,来源甚古,早在商朝时代就有「鄂」,现武昌鄂州大冶一带有古鄂国,因此,这一带就被称为「鄂地」。位于大冶西南金牛鎭附近,现存有一座十分古老的城堡遗址,叫「鄂王城遗址」。鄂王城遗址原属鄂城县马迹鄕,它处于梁子湖南岸,为大冶、鄂城、武昌、咸宁

  • 文章黃縣三十年聞見錄(上)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魏懋傑  出版时间:1979-06-20
    关键字: 黄县 历史 方志

    地方糜烂,民不堪命!本文虽只报导本县之兵连祸结,但皆与全省有连带关系,且可反映当时的社会之背景,亦吾鲁之重要史料也。为全其眞,故皆就事论事,直录无隐,不当之处,尙祈鄕贤敎正。本文着重于本县三十年间历史之演变,与民族精神之发扬,有关地方建设方面,诸如财经、实业、敎育、建设……方面,容另为专题报导,兹不详论。一、排满运动与光复之役黄县背山面海,地狭人稠:(全境面积仅有五千二百五十方华里,民国二十二年人口总数已达四十七万零八百十四名;每一方华里,平均即有九十人之多

  • 文章中國姓氏的形成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2期  作者:張宗欽 出版时间:1993-04-01
    关键字: 姓氏 家族 阶级 历史

    自古以來,人們都有姓氏。中國姓氏是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傳統,源遠流長。據說伏羲氏就開始正姓氏、別婚姻。由此看來,中國的姓氏,至少可追溯到五千年前。在中國古代,研究姓氏的學者和姓氏學家陸續不斷,有關姓氏問題的專著不計其數。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民族學、人口學、民俗學以及婚姻制度,都離不開姓氏問題。當前全國各地都在編修地方誌,同姓氏問題關係也十分密切。說明姓氏問題的普遍性、復雜性和重要性。開展姓氏研究,提高中國姓氏的科學性和使用價值,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

  • 文章北平歷代之稱謂

    来源期刊:《河北平津文獻》 第18期  作者:劉金嶺 出版时间:1992-02-04
    关键字: 北平 称谓 北燕 燕京 历史

    政府基於倫理、人道、常情及因應當時實際需要,自七十六年十一月二日開放大陸探親政策。迄至七十九年底,已有七十餘萬人次往返,據觀光局估計,今(八十)年將可達一百萬人次以上。台灣前往大陸探親、祭祖、交流、經貿、文敎、演藝、大眾傳播以及其他各階層人士於返台後,每在談話時,順口習稱「北京」如何如何,乃至政府少數官員亦復如此,閉目聽來,恍若置身大陸。北平之稱謂,自周、秦以還,歷代均有改變。茲略舉於下,敬希鄕賢先進不吝郢政,毋任感荷。⒈周:「北燕」,今河北省大興縣。⒉...

  • 文章瀛涯勝覽中之「上水」地位考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88-12-25
    关键字: 瀛涯胜览 上水 历史考证

    瀛涯胜览暹逻国条[1]:「国之西北,去二百余里,有一市鎭,名上水,可通云南后门。此处有番人五六百家[2]。诸色番货皆有卖者,红马厮肯的石,此处多有卖者,此石在红雅姑肩下,明净如石榴子一般,中国宝船到暹逻,亦用小船去做买卖」。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本,对「上水」未有校注。陈棠花瀛涯胜览暹逻条注释本注称:「国之西北,即指讵大城之西北,上水,伯希和谓:当非溯水而上,而系市鎭之译名,但伯希和自谓对暹国古市鎭不甚明了,不能证明其地。笔者为先査考其名称,然后以通云南道证

  • 文章南雄珠璣巷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何礎南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南雄 珠玑巷 历史 溯源

    童時就常常聽到族中長老傳說:我家祖先於北宋末年,衣冠避難南來,先居南雄珠璣巷,嗣徙居新會、番禺等處。近年因廣東何家人士在南雄珠璣巷重建相當規模的何氏宗祠,因而兩度前往巡禮,一次是去參觀祖祠重建,另一次是去參加祖祠落成大典,頗富意義,深有不虛此行之感。南雄珠璣巷,地當南雄縣(巿)城之北三四十公里,北至粵贛邊境之大庾嶺,亦三四十公里,粵贛公路經其右側而遇,附近道路縱橫,交通便利,有池沼、有古道牌坊、有樹陰,風景幽雅,各姓氏祖祠於其間星羅棋佈。稽南雄珠璣巷之得...

共979条记录 1/9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