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办法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本社發行「江津縣志」啓事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53期  出版时间:1967-01-01
    关键字: 江津县志 重印发行 邮发地址 发行办法

    江津县旅台同鄕重印江津县志,委托本社代为发行,玆已印成出版。计原书一千四百面,影印为二十五开本三百六十面,用上等纸张精印,定价每部新台币四十元。规定发行办法如次:㈠凡江津县籍旅台同鄕,请函告原住江津县鄕鎭别,现任职务¬■通讯处,本社当即寄赠一册,不收任何费用。㈡优待本刋读者及各界采购;特价三月,照定价七折发售,邮费在内。价款请交邮政划拨账号第三九¬■四号。

  • 文章重修热河省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办法

    来源期刊:《熱河通訊》 第26期  出版时间:1977-03-01
    关键字: 重修 热河 省志编纂委员会 组织办法

    编纂委员、常务委员均为荣誉职,其任期至完成重修省志工作为止。第十条:本会各种办事准则均由常务委员订定之。第十一条:本办法经提报热河同鄕会会员大会通道后施行,修正时亦同。

  • 文章民國二十一年梅縣拆城記略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彭精一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1922年 梅县拆城 历史资料 拆城办法 方志谱乘

    形态也。城内全为民居及官署,城外商店以西南角为最旺,东南角次之。西北角多为民居,东北角则为城濠余蹟,极少建筑物。民国二十年代自梅松、梅兴两公路兴筑后,政府提倡民众集资建筑四鄕公路,一时风起云涌,竟筑有十条之多。其起点多集中县城,作幅射状以达四鄕。城鄕官绅睹此情形,而有拆城以利交通之念。乃组织市政委员会,由县政府、县议会、县党部,各派代表一人,县商会派代表二人,共五人为委员。其策划由县府建设科负责,财政收支则由县商会主持,以昭公信。拆城事大,其办法除呈

  • 文章縣志纂修之硏究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47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74-11-01
    关键字: 县志 纂修办法 经济志 艺文志 巴县志

    一、县志纂修在法令上之规定我国地方志书,源远流长,在民国成立以前,有各省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之别。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一日内政部公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确定地方志书分为下列三种:一、省志;二、市志;三、县志。规定省志三十年纂修一次,市志及县志十五年纂修一次。市分院辖市、省辖市与县辖市;院辖市相当于省,省辖市相当于县,而县辖市为数不多,且亦少有市志之纂修;故就实际言之,地方志书,当不外省县两级。明淸以来,县志之编纂,以精审闻名者甚多,如陜西之武功志

  • 文章縣志纂修之硏究

    来源期刊:《察哈爾省文獻》 第19期  作者:周開慶 出版时间:1986-08-01
    关键字: 县志 纂修 法令规定 《地方志书纂修办法 纲目规定

    县志纂修在法令上之规定我国地方志书,源远流长,在民国成立以前,有各省通志、府志、州志、厅志、县志之别。民国三十五年十月一日内政部公布「地方志书纂修办法」,确定地方志书分为下列三种:一、省志;二、市志;三、县志。规定省志三十年纂修一次,市志及县志十五年纂修一次。市分院辖市、省辖市与县辖市;院辖市相当于省,省辖市相当于县,而县辖市为数不多,且亦少有市志之纂修;故就实际言之,地方志书,当不外省县两级。明淸以来,县志之编纂,以精审闻名者甚多,如陕西之武功志、四川

  • 文章编印同鄕名录订定征稿印制办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2期  出版时间:1979-02-20
    关键字: 无锡同乡名录 征稿定制办法 族谱 同乡会 参考资料

    为编印无锡文献及修编无锡县志重要参考资料,兹硏录征稿及编印办法如下:一、书名:暂定为「无锡同鄕名录」。二、对象:以每户家长为征稿单位。三、内容:家长姓名、照片、出生年月日、直系亲属、学经历、重要事蹟。(另附样张)四、字数:一千二百字为限,用稿纸缮写,并附二寸半身平面照片两张。五、截稿:自六十八年三月一日起征稿,至同年六月底截止。六、编辑:按姓氏笔划,排列先后次序,第一行为家长照片、相片下为姓名,余行为原稿文字。七、出版:无锡文献管理委员会。八、发行:台北市无锡

  • 文章憶南京崇善堂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4期  作者:陸昌寅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南京崇善堂 会员子弟奖助学金办法 地方公益事业 节妇 私人慈善机构

    最近接到同鄕会通知,检附会员子弟奖助金办法一份,际玆羁旅客地,遭遇容各有殊,雪中送炭,一伸同情之手,爱鄕敦谊,弥足珍佩,秦夫人栾葆华女士,首倡助学,登高一呼,争相和应,当代表鄕人向古道君子致无限敬意,吾鄕人士,木讷质朴,言及履及,不重形式,植初基于今日,卜发皇于来玆,寄望旅台鄕亲,更勉棉力,则会务日新,沾益继起,其有涯涘?昌德从弟,日前电示编委会嘱稿,余生也晚,弱冠后就学在外,而时局多艰,变乱迭乘,久离京华,掌故逸事,见闻实鲜,感夫助学盛擧,因忆及先君晋

  • 文章十九世紀後期山西農村社會的變化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75期  作者:王守思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十九世纪后期 山西农村社会 基督教传播 社会分化 信仰分立 社会整合办法

    扰乱政治制度,破坏风俗习惯,乃采取行动,抵制西教,整合社会。五、山西农村社会的整合一八六〇至一八九〇年代,山西官府采取措施:㈠阻止外国传教士在各地定居传教建教堂。㈡直接下令禁止人民入教。㈢在民教纠纷中实行抑教政策。虽然中法签订「解禁天主教条约」,但省府仍然禁制。山西各村社家族也有三种整合办法:㈠控吿或自行惩罚违规教徒。㈡采取多种方式向教徒强索村社家族活动费用,以维护传统信仰。㈢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打击制裁教徒,迫其放弃西教信仰向传统屈服和回归。整合过程中,教会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