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制度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土司制度管窥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16期  作者:潘大成  出版时间:1991-02-01
    关键字: 土司制度 历史演进 明清制度概况 政治制度研究

    壹 前言土司,是明淸两朝行之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此种制度,其地位介于四夷藩属与府州县之间。以其具有特殊的政治性,所以明史除将其载入地理志及职官志外,并于列传中立传记之。就字义言,土,系指地方原住民;司,系指官署,或管理。统言之,土司者,以地方土民之酋长,管理土民事务之衙署也。土司职官,槪称土官,但土官的祖先并非全系土民,其中亦有汉人因军功而封留者。总之土官氏系,由于一则年代久远,再则或像庄蹻一样——易服从俗,故后世已无从辨其为夷为汉矣。土司

  • 文章江蘇的考試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 第9期  作者:沈兼士  出版时间:1968-03-31
    关键字: 江蘇 考試 行政 制度

    尙书上说:「天工,人其代了。」又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这都是说明有治法还要有治人,才能使治法得到灵活的运用,以弥补其不足。但无论治法也好,治人也好,国家的大政,总不外乎「用人」和「行政」二者。行政的良窳,全看用人的当否;而用人的标凖,则舍公平的考试制度以外,更没有比较公平合理的方法可以应用了。考试制度是我国古代首创的制度,其见了于经史的,首推尙书舜典所载:「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历试诸难。……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

  • 文章寧波三鼎甲補述(上)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11卷 第12期  作者:侯中一 出版时间:1979-12-06
    关键字: 科举制度 宁波 鼎甲

    合格,始获得「赐进士及第」、「赐进士」及「赐同进士」出身,是谓之登科,有此出身,方合乎吏部试之科目选,此乃唐朝试士与试官之良好制度也。状元及第之名正式始于宋,唐之科擧,榜首称「状头」,俗称「状元」,并非全凭成绩定等第,如丑枢之自放状头,斐思谦以仇士良关节而取状头等,故当时并不以状头为费也。明、淸两代科擧制度,大体沿袭旧制施行,与宋、元大同小异,主要以八股经义取士,三年一科,最初阶段由童生参加县试、府试及学政按试,及格者称生员,亦称秀才,各州县取录秀才,均有

  • 文章三笑姻緣中華鴻山的考證(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76期  作者:浦士英  出版时间:1976-02-20
    关键字: 华察 明代 南直隶 学校制度 科举制度

    特别提出幼童入泮的记载了。至此,笔者认为对于明代的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颇有敍述一下,以助读者诸公明了的需要。明代,对于学校敎育,颇为重视,制度也极为完善。沿传至淸朝,仍大部萧规曹随,没有多大改变。明代的学校,分为中央和地方二级。在中央的称为国学,或称为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也称为太学生;在地方的称为儒学,能考入儒学读书的,就称为生员,也称为秀才。儒学有府学州学县学之分,程度相同,大致等于现代的高中程度;中央的国学,也就等于现代的大学程度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 文章梁西魏周北四川疆域沿革考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9期  作者:龔煦春 出版时间:1972-07-01
    关键字: 郡县制度 北周 疆域 沿革

    梁制于梁益二州之外,增置诸州,以州统郡,郡县制度,为之一变,对于前代州郡,损益殊多。于时益州之外,增置东益、北益、绳、江、靑、泸、戎、楚、信、巴、巴东、万、渠、邻、黎、新、南梁、北巴、邛、嶲二十州。又于旧制二十郡外,于都安县置齐基郡,于汶山县置北部郡,于武阳县境置怀仁郡及席郡,于故犍为郡置六同郡,于临江县置临江郡,于曾口县置归化郡,于义阳县置义阳郡,于伏疆县置木门郡,于永康县置万荣郡,于始宁县置遂宁郡,于其章县置哀戎郡,于符阳县置其章郡,于宣汉县置伏虞郡

  • 文章瑞安學計館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9卷 第3期  作者:林雲江 出版时间:1993-06-01
    关键字: 教学方法 管理制度 学计馆 学校

    的能力,离校后大多从事教育科技工作。据可考的十四名学生看,有留学日本归国担任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有从事建筑、测量工作的工程师;有办学有方的教育专家;有终身从事数学教学的教师。学计馆的管理制度颇为严格,立有「功过薄」,由馆长按期标识勘语。还立有「功过表」,榜至院中,以比较优劣,自相激劝。馆内奖罚分明,对违纪学生,则按《章程》、《学规》予以训斥、记过、退学等处分;对学业有成者,给予奖赏,以资鼓励。一八九七年,浙江巡抚廖寿丰在杭州创设「求是中西书院」(今温江大学

  • 文章淸代的廣西武舉與武進士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58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92-10-10
    关键字: 清代 武举制度 武乡试 武进士 唐彪

    一 武擧源流述略武举制度始于唐武后时代,长安二年(公元七〇二)正式设置,以长垜、马射、步射、平射、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等为考选项目。其中翘关长一丈七尺,径三寸半,应试者凡十举后,手持翘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十斗曰斛),行二十步,都作为中式,照例以鄕飮酒礼送兵部。其后唐代武举,槪由兵部主持。此种选用武职的方式,二十四史之一的唐书认为不足道,略而不复详书。然而唐代中叶的郭子仪,初时以武举异等出身,一生大勋盛德,身系唐室安危长达二十年,迭经

  • 文章云南古国与土司制度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1期  作者:后希鎧  出版时间:1971-12-25
    关键字: 云南 历史沿革 土司制度 发展演变

    苗、卡瓦及摆夷等族,多居在国境内外,人数不能确定。但不管怎样说,汉族以外的各族人士,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当在五百万左右。这五百万边疆同胞的先世,曾经建立过国家。如秦汉时代的滇国与哀牢,唐宋时代的南诏与大理,就是本文要谈云南古国。说到土司制度,是元灭大理以后的产物,但与上述古国的政治关系有所相类,就是元人之设土司,也有所本。二 秦汉时代的滇国与哀牢滇国在夜郞(今贵州)之西,邛筰(今四川)之南,也就是在云南省境内。史记说:「始楚威王时,使将军庄蹻将兵循江上,略

  • 文章盡瘁邊事之柯績丞先生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期  作者:李拂一  出版时间:1973-12-25
    关键字: 柯树勋 西双版纳 傣族土司制度 治边成就

    先生名樹勳,字績丞,淸同治元年壬戍九月十三日,誕生于廣西之柳州。其先本福建人。父子林公,由閩宦遊粵西,咸豐間,太平軍起,帶福字營會援柳州,遂家焉。七年,城陷,全家殉難,子林公突圍出,負長孫祥和奔梧州。績娶姚夫人生先生。姚夫人早逝,先生生而頴悟,自幼卽好交遊,喜技擊、鬪鷄、走馬,不屑屑於文墨。子林公故後,繼母趙夫人督之嚴。先生晨則挾書出,而藏諸草叢,別尋鬪鷄走馬之徒爲戲。暮仍挾書歸,習以爲常,趙夫人不覺也。久之,族中人以告,夫人大慟,喚先生至,泣告之曰:爾...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