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分布共返回3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浙江省主要的少數民族—畲族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5卷 第9期  作者:廸力之 出版时间:1993-09-10
    关键字: 浙江 畲族 分布 聚居

    等地。另一支从福建进入苍南、平阳,再向瑞安、泰顺、靑田、桐庐等地迁移。现在畲族人口分布在浙江省六十个县、市,而大部分仍集中在浙南山区及其以往迁移路线上的一些县、市。依据各县、市畲族人口数列简表如下:浙江省畲族人口主要分布区域表:1.二万人以上——云和(包括景宁):二三、三二二人。2.一万五千至二万人——丽水:一六、五一七人,苍南:一五、四六〇人。3.一万至一万五千人——泰顺:一四、〇九八人,遂昌:一二、八九三人,衢州(包括龙游):一〇、二七八人。4.五千至

  • 文章浙江的囘族和滿族居民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26卷 第1期  作者:廸力之 出版时间:1994-01-10
    关键字: 浙江 回族 满族 分布

    各族人口都不足一千人。其中二十多个民族的人口还都在一百人以下。他们大都是近现代零星迁入的。)囘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全国大多数县市都有。早在七世纪中叶(唐代初年)以后,信仰伊斯兰敎的阿剌伯人和波斯人陆续来我国经商。他们在杭州和泉州、广州、扬州以及长安等城市居住下来,被称为「蕃客」。他们营造淸眞寺和公共墓地,有的还在当地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于是形成「土生蕃客」。他们也是后来的囘族人口的先世。至十三世纪初叶(南宋后期),蒙古军队西征

  • 文章林氏源流概要

    来源期刊:《大埔會刊》 第37期  作者:林錦祥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林氏家族 历史源流 分布 概要

    林氏出自商朝末年,商紂王時代比干,爲殷少師,是紂王之叔父,以直諫而死。夫人陳氏有遺腹三月,逃於長林石室而生男。周武王克商,封比干墓,召其夫人,爵其所生男,以其誕於長林石室,故取名堅,賜姓林氏。先封清河郡,後封博陵爵公,封戶二千,世爲大夫。其後裔散居在周、魯、齊、衛各國,戰國時的趙國官拜宰相三十四世的林皋公定居河北境內的九門,膝下九個兒子,個個賢達超人,爲趙國賢臣,號稱九龍之父,十德之門。趙王嫉才企圖殺害,林皋聞訊,攜子逃陝西、西河白于山藏匿,至秦始皇滅趙...

  • 文章家在梅江程水東——隆文鄕素描——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2期  作者:李士璉  出版时间:1988-02-28
    关键字: 隆文乡 人口分布 族群分布 民俗物产 水利交通

    一百多户人家,据说全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哩。东门外的晒谷场叫辕门顶,可见当时的气派与盛况了。人口与姓氏分布四十多年前,隆文约有两千多户人家,俗称龙牙一树李,自然李姓是最大姓,占全鄕人口的十分之八九。但坑美的黄姓、横径的萧姓、和苏田、泮溪的赖姓,各有百多户,狐山冈的冯姓,也有近百户。其他如村头的朱姓、官庄的周姓、田心的钟姓,以及散住于各地的王、曾、许、池、温,由数十户到十户八户不等,人口约近两万人。市集小黄沙河流到大座人形前与小河埧会合,平正墟在焉。在小河坝西岸

  • 文章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敍言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7期  作者:張邦翰  出版时间:1977-12-25
    关键字: 《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 序言 少数民族 人口分布 调查统计

    民国二十五年本厅出版云南民政概况所载亦达四十八种,但此种记载,所谓「种类」仅系各地边民「名称」之汇集,其实有不少重复者,所敍分布地域,仅略擧一二,亦有不少省略疏漏者。至其人数,本厅虽于民二十四年一度令饬各县局调查,但呈报者仅昆阳等五十三县局,且无具体之记载,近三四十年来,虽有若干中外学者,以科学立场,研究本省边民,但亦仅能加以分类分系。而不能将其人数及分布地作详尽之说明,本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有见及此,特发动本厅外勤人员及各地方政府,加以调查,由会整编统计

  • 文章颜氏起源谱系及其南迁分布槪述

    来源期刊:《永春文獻》 第7期  作者:本刊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2-12-30
    关键字: 颜氏宗谱 姓氏起源 姓氏分布 史料记载

    粹溪,后移荇坑聚族于丰山。瀚:敎先公三子文卿号三翁,开住永春县达埔。文卿公:字寿卿即仁贵公,生六子必敬、必大、必正、必遂、必闻、必和,号六必派,子孙分布江浙两广台琼及闽省各县此派奉仁贵公为一世祖。附永春祖仁贵公派下昭穆字:绳、其、祖、武、万、年、受、祜、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讳:上、昌、盛、世、玉、振、金、声、承、天、启、后、克、绍、箕、裘。斐:敎先公四子字文质号四翁,开枝返本里东山上厅。雅:敎先公五子字文丽号五翁,守居泗滨至八世孙璘公,分往永春

  • 文章廣西僮族與撣傣族系文化關係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26期  作者:梁之直 出版时间:1984-10-10
    关键字: 壮族 傣族 文化关系 学术研究 分布概略

    广西僮族分布槪略广西是一个多元化种族社会,其中除汉族外,当以僮族所占的人口比例为最多,分布的地域也最为广濶。北起红水河,东至柳江,南连海隅,西达越边,都有僮族足迹。至于广西僮族,到底是当地原始民族,还是从外地迁徙而来,过去中外学者研究我国西南边区少数民族时,虽然略有提及,但都略而不详。对僮族历史源流,从未有人作过独立性的研究,诚然是民族学的学术研究领域一大憾事;仅徐松石先生「泰族僮族粤族考」一书内容比较充实完整而已。西方学者硏究我国少数民族的动机和阴谋

  • 文章清初新安縣水陸交通道路之探討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深圳历史 水陆交通 建置沿革 乡村分布

    「(东)晋咸和六年分南海,立东官郡,领县六,首宝安。…(唐)至德二年,改宝安为东莞县。」[2]宋高宗绍兴年间,分东莞县之香山鎭立为香山县,阮元「广东通志」载:「宋绍兴三十二年分置香山县,属广州。」[3]及明神宗万历元年,复分东莞县南部沿海各地,立新安县,阮元「广东通志」载:「明洪武二十七年,置东莞守御千户所,属南海衞。万历元年改置新安县,属广州府。」[4]淸初沿海迁界,把新安并入东莞,复界后又复置新安县,从此以后,古代之宝安县遂分置为三县矣。嘉庆「新安县志」载

  • 文章高陂瓷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黃軍書 出版时间:1972-12-31
    关键字: 大埔高陂瓷 窑厂分布 制作工艺 运销状况

    ㈠ 窑厂分布状况高陂区内,因交通不便,交通工具缺乏,当时除用人力担挑以外,连云南、贵州、四川、江西各省山区使用的独轮手推车都没有,所以有窑厂设置的地方,必然是有瓷土出产的地方,即在我家陶子下(陶与窑客家话系同音,同读「一/么」音)附近约十余里范围之内。亦即以集散地高陂作据点,沿江以上,分向东北、东南延伸约二十华里以内,除石云区的黄兰、仙子下有少数业陶者外,均属高陂区范围。兹根据大埔县志所列民国十七年治安会汇表,说明各地经营陶业户口人数,以及设窑情形:根据表列统计

  • 文章廣東五華客家源流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1期  作者:江達材 出版时间:2011-12-01
    关键字: 客家源流 分布地区 迁徙过程

    五華居民絕大部分爲"客家人","客"即與"主"相對而言。"客家"先民,世居中原湖北、河南、陝西、山東、山西一帶,是古代漢族的一支。上代多爲仕宦之家,書香門第。後因戰亂、饑荒等原因逐漸南徙,定居南方各省,因多住山區,與外界極少往來,保留了較多的古代漢族風俗和語言,因而自成一"家"。今全國漢族八大方言之一操"客家方言"的民系稱爲"客家人"。"客家人"的先民由中原一帶向南遷徙,主要有三個時期第一次是西晉末東晉初"永嘉之亂",他們因避亂而南遷,多數係棄官攜眷南逃...

共34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