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公墓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重修邓氏始祖禹公墓纪实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6期  作者:鄧超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邓氏始祖 公墓 重修纪实 纪念碑文

    唐末五代之乱,郑州、洛阳等地,时有战争。禹公墓原葬洛阳;献公避乱,负禹公骸骨,间道至江西。元末乱起,吾族又避乱,相率迁徙,族人奉禹公骸骨葬于湘鄕十一都白龙鄕珠碧湾。经长久时间,历年战乱与人民挖掘,禹公墓已荡然无存!超既知禹公墓在湘鄕原籍,发愿出资重修禹公墓,以报祖恩。民国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嘱住湘鄕舍弟起超,专程前往勘察评估。回函答复谓不仅墓已早无,连原墓地点亦无迹可寻。超再嘱起超动员全家作地毯式蒐寻,并寄去人民币八百元补贴费用;结果,皇天不负苦心人

  • 文章分寧旺族王氏世系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41期  作者:王炯堯 出版时间:2015-11-25
    关键字: 分宁王氏 世系 族谱 琮公墓 郡望堂号

    王若水(现代著名哲学家),王元化(著名文艺理论家),王力(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二)琮公逝世后,葬于分宁城外泥湖后山旌阳山,是修水著名的唐代公墓,厚重的历史文物。清康熙乙亥年(1659),宗人恩选状元敬明。在琮公墓前题像赞曰:“此翁名琮,德福兼隆,仁至义尽,复嘉其忠,不愧不诈,雅度雍容,乌沙像简,复赐恩荣,铺基宁邑,厌衍扉穷,俾尔后起,闲仰风流。”鉴于琮公德高望重,敬祖睦族的杰出贡献,每年清明其省内外的后裔都要来此扫墓祭奠。由于琮公后裔众多,涉及面

  • 文章南通張先生重建宋文忠烈公渡海亭記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28期  作者:顧守之 出版时间:1987-04-08
    关键字: 文天祥 张季直 周年纪念 渡海亭 公墓

    于亭中亲书石碑曰「宋文文山渡海处」,并撰渡海亭记。其记文已不复记忆,惟其意旨在鼓励靑年学子,效法爱国先贤,申张民族正气。并委派先君为其名誉校长。余故居距渡海亭仅里许,幼时常游憩其间,对于文信国公之浩然正气,张先生之民族精神敎育,感受良多。抗战胜利后,余率队复员返鄕,路经杨家环,遥见校废亭圯于荒烟蔓草之中,中共祸国,破坏民族英雄纪念胜地,竟至于此!二、何日重谒啬公墓余先外祖为协助张先生兴办南通地方敎育事业人士之一。张先生七十大庆时,先外祖曾携余前往濠阳小筑祝寿

  • 文章定海民情風俗續記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78期  作者:陸毅 出版时间:1999-12-20
    关键字: 定海 公婆合葬 骨灰公墓 拜坟头岁 缪燧衣冠墓

    定海海岛特色,入鄕随俗,百姓不分贫富贵贱,重廉耻,崇孝节,讲情谊,行善事,风暴无情人有情,鄕情绵绵慰忠魂。定海百姓的葬仪具有海洋文化习俗,涨潮出丧,草人代葬,佛事超度等;世代相传的传统,至一九七九年,定海在青岭村扇子山建火葬场、殡仪馆及骨灰堂,骨灰公墓,始行火葬。农村建立公墓,不在平地造寿坟。唯有海山遇难者,找不看尸体时,仍以草人代葬,造坟立碑,寄托哀思。二、拜坟头岁农历正月初一,定海城里名门望族和村岙百姓,盛行拜岁,儿童向长辈拜岁行跪拜叩首礼,平辈相见握手

  • 文章憶故鄕一麟半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5卷 第1期  作者:李秉樞  出版时间:1983-03-01
    关键字: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博望温泉 钟离昧城 安乐公墓

    竟以遇非其主,善非其友,杀身丧名,写到这里,不禁为这位两千多年前的老鄕,遭时不遇,长才未展,未能留下更灿烂的史页,泛起一缕鄕谊,感慨无已。三、安乐公墓博望西境十里许一丘陵间,有两座古墓,(土垒)相距约一百公尺,一个大的跟徐州户部山麓的范增墓相若,一个小些的因临近沟渠,墓上的覆土多已流失,露出一角约三公尺许的外椁边沿,每距约一公尺一靑石柱,中间砌以灰色方砖,石柱和砖土都隐约有凤鸟图案,相传若干年代时墓上有「安乐公之墓」(三国蜀汉后主刘禅)的石碑,鄕人因习称之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