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修家谱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风木啣悲怀双亲 寻根溯源族谱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6期  作者:李發強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寻根 人生回忆 家谱

    世事多变,人生何为,道德是宗。敬亲睦族,传承香火,是人子之要务。有谓:「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是也。君子有百世之养,邱墓是也」。我此生有慎终追远之心,却已难报双亲恩德,亦无法护其阴宅。此时此地我力所能及者,惟有化小爱为大爱,化私爱为公爱。敬以孝心纪念双亲之百年冥诞;秉以诚意为族内修谱起步。愿我族人,共体斯事之重要,各尽其力,先修家谱族谱,使我李族,前有辉煌之先代,后有有根可寻之欣荣后代。有志者事竟成,何不指日以待也。我再次非常感谢族侄万葛、万霞、万萱三位兄弟

  • 文章《寧波同鄉》讀者眾多影響力大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15期  作者:竺濟法  出版时间:2003-10-10
    关键字: 《宁波同乡》 《宁波家谱热潮》 家谱

    拙文《宁波修家谱热潮》在二〇〇三年五月《宁波同鄕》四一〇期刊出后,在海内外宁波同鄕中引来多方反响。一篇小文竟能引起众多读者关注,这是作者始料不及的,充分说明《宁波同鄕》读者面广,有较大的影响力。宁波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一位唐先生率先来电,对拙文多有赞扬,他说曾有多位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他们表示愿意出资为家鄕本家编修家谱,而他们苦于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和人才,希望笔者有机会时能为他们担任顾问,我表示愿意出力,乐意为台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寻根问祖、编修家谱效劳

  • 文章修家谱教育后代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陳邦仁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编修家谱 家族史 陈氏宗谱

    力求再现历史的真实,因为只有真实,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鲜为人知的是,他们中的有些人,早在一九八七年就动手默默无闻地誊抄整理材料了,实在感人至深。在家谱行将付梓之际,我作为陈氏的后裔对致力于五修家谱的族人,衷心表示诚挚的敬意。子孙后代也会永远铭记的。陈邦仁书于沪上(一九九九年十月,《陈氏宗谱》已自费印刷了烫金函套古籍线装四卷本,无书号,共印刷了贰佰伍十套。)

  • 文章续修虞溪吴氏家谱幷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3期  作者:吳松青  出版时间:1997-09-01
    关键字: 续修家谱 虞溪吴氏 家族渊源

    辑「吴氏族谱稿」一册,承蒙鄕先辈丁似庵(治磐)、王公璵二先生,及河北籍延环宗长为之序,曾于一九七五年印赠海外宗亲团体及图书馆;囿于僻处海峤,致未能与老谱相互印证,深引以为憾也。一九八四年冬,鸿徽参加「世界至德宗亲总会第五次大会」于菲律宾马尼拉市,欣逢海峡两岸实行开放政策,乃与旅居上海之鸿图(别号林生),取得联系,续修家谱又旧事重提,期以完成先人之遗志,并为海外出生之后辈,寻根认亲之左券;鸿图遂耑返故里,就商于诵清,适値诵清尙有琴堂(增桐)公嘱其保管之老谱

  • 文章宜春泽溪易氏五族谱序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53期  作者:易澍霖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重修家谱 居址 坟地 家族风俗

    前言岁壬申秋九月,予自宜春泽溪谒祠返台携七族谱以归,展而读之,则见 先大父澍霖公之五族谱序文在其前;而予之所作七族谱序文继其后,喜不自胜!盖大德幼承先大父敎督,亲授经史,亲批诗文,惜遭逢世变,未留片纸只字以贻后毘,深引为憾!今读斯文,且同为谱序,焉得弗喜?先大父逊清茂才,以榜首进学,对谱学有深湛硏究,故被推为五族谱之总纂,试观斯文,结构谨严,持论精辟,行文雅畅,是又马班欧苏之流亚也,岂率尔操觚者所可望其项背乎!因将原序刊布本志,世之君子,请览观焉。

  • 文章張可詩稿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1、2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日渐西化有感 古稀感怀 编修家谱 学者观点

    ●日渐西化有感西风激浪湿红旗,华夏安危未可知。杜渐防微关国运,从来蚁穴溃长堤。●报载某贪官欲做农民为求奢欲入牢笼,死到临期始悟生。欲做农民岂可得,苍天不佑此贪人。●古稀感怀经风沐雨自从容,晚景清新好唱吟。冷对尘喧寻雅趣,痴从书卷觅知音。每嗟商海廉风少,谨守心扉向日明。四季如川流逝水,常青不老故园情。●编修家谱有感三更停笔仍无眠,祖辈依稀到眼前。叮嘱家家眞善美,殷期代代礼恭贤。勤劳俭朴千年永,爱国尊亲百世绵。莫让邪风侵肌骨,人生万事德为先。

  • 文章三槐堂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景明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三槐堂 王氏族谱 重修家谱 山西洪洞 王氏家族

    海峡两岸都在勤修家谱,兴建祠堂,目的在发扬一份孝思,惕励后代子孙勿忘根本,追宗溯祖就是一个「本」字。三、三槐堂「山阴道上桂花初,王谢风流满晋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在晋朝就是飞黄腾达的了。王氏家族,还拥有一个响亮的堂号「三槐堂」。典故出于宋史,宋朝初年,出任尙书兵部侍郎的大名人王佑,在自庭院言种了三棵槐树,期勉后世子孙能出人头地,三槐代表三个公卿大夫,后来他的次子王旦,果然在宋眞宗时代拜相,于是大家相传,王氏家祖上有德,庇护后代子孙,因而

  • 文章敬贈台灣書田叔返鄉續譜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1卷 第4期  作者:韓懷芹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台湾地区 返乡探亲 续修家谱 同源一脉 诗词作品

    跨海尋宗返故鄉,爲修譜牒祭炎黃;同源一脈天生暖,相聚三時地吐芳。憶苦寒流波浪涌,而今紫霧碧空藏;銀河洗甲韓門幸,貽燕孫謀世澤長。

  • 文章重建汪氏宗·尋求族人支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汪氏宗親聯誼會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汪氏家族 赐姓渊源 历史人物追溯 重建宗祠 续修家谱 筹集资金 寻求族人帮助

    汪氏得姓一世祖爲魯成公次子號穎川侯,因汪公出生時手握紋成汪字,故被贈爲汪姓,號「握紋堂」。族人遍布江蘇、山東、河南、安徽、河北、湖南、湖北、江西、浙江、雲南等地。歙洲汪氏四十四世祖汪世華,唐初曾任六州督都,有功於王室,曾被李淵封爲越國公,李世民東征時封爲九宮留守王。唐後歷代王朝對其業績,均有所追賜,又先後五次被封爲越國公或汪公神,神祠遍及全國。明初七十三世祖景中公戌徐州任武節將軍驍騎尉,因厭倦城市之囂,安居汪窪,衍至公元一六四六年(淸順治三年)於汪窪曾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