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人口共返回7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山東省之地志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柴克青  出版时间:1976-03-20
    关键字: 省志 沿革 人口 名称

    柴克青先生,霑化縣人,曾任山東省陽信、冠縣、桓臺等縣縣長,來臺後,先後任高雄縣、市政府視導,現任大千科學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文章枣阳人口的成长与预测(上)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姜道章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枣阳 人口 人口增长率

    一、导言一九八九年作者在《枣阳文献》第六期发表「枣阳的人口」,曾根据不是很完整的材料,对枣阳的人口做了概略地叙述和分析,就了解枣阳人口的实况来说,这自然是不够的。要对一地人口做深入的分析,了解真正的实况,必须要有既详细又正确的人口资料。人口资料的来源有四:第一是人口普查,一九四九年以来,我国举行了五次人口普查,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一九五三年,第二次是一九六四年,第三次是一九八二年,第四次是一九九〇年,第五次是二〇〇〇年。枣阳人口普查的原始资料,枣阳市有关

  • 文章血緣 郡望 姓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8卷 第2期  作者:黃得時 出版时间:1986-02-28
    关键字: 台湾社会 迁徙 姓氏 人口划分

    台湾目前的人口,多达一千九百万人。这些人口,可以分为四种,包括「山地同胞」、「河洛人」(或称「福佬人」)、「客家人」,以及光复后,从大陆各省迁徙来台的「外省人」。其中,「山地同胞」,原来也是居住在中国大陆,后来,一直南迁,经由马来半岛,进入菲律宾岛定居。其后,一部份,乘太平洋的「黑潮」而北上,终于登陆台湾。其子孙,遂成为今天的所谓「山地同胞」。现在高雄、屛东一带的「山地同胞」的语言,有百分之四十,和菲律宾土著民族的语言,几乎相同,可以得到明证。但是这是

  • 文章黃巖縣簡介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9卷 第8期  作者:江壽頤 出版时间:1977-08-06
    关键字: 黄岩县 沿革 人口 物产 交通

    人口至于人口,晋志一万八千。唐开元时,户登五万,宋元丰时(约在西历一〇七八—一〇八五年间)始及十万四五千人。迨至民国三十年调查,城内四万余,全县五十四万人。人口分布密度,以东南鄕为最密,北鄕较稀。四、物产田地间以稻、麦、豆农产为大宗,自给有余,在台属各县,称富庶之区。故有「黄太熟,六县足」之谚。东鄕除豆、麦外,间有棉作,而山下廊一地,则富石矿,为纯质之水成岩,产量颇丰,系本邑重要建材之一。西鄕因地属山区,以竹、木、板、炭、笋为主产物,除内销台属六县外,兼销

  • 文章塔影山光憶遼陽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15卷 第1期  作者:韓霽飛 出版时间:1984-08-01
    关键字: 辽阳 人口 矿产 山川 邮票

    慢慢写故鄕掌故。二、辽阳简描故鄕辽阳,汉置「辽东郡」,治襄平,即今之辽阳,唐克高丽,置辽州,辽代为「东都」,元设辽阳路,日俄大战于辽阳首山,为中长铁路要站,光緖三十一年开埠,全县九一八时,有人口百万人,于民国二十年,中学校即设有八处,较国内各省各县文化毫不逊色,当时国内各县找八个中学,恐不多见!境南为鞍山,铁鑛甲全国,称为铁都。抗战末期,我成都B29飞机成群结队三十六架编队空袭鞍山制钢公司,震撼日本,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光复划为鞍山市,全境均在辽阳南境,故辽鞍

  • 文章丹陽全貌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3期  出版时间:1971-03-15
    关键字: 丹阳 人口 交通 城市 山川

    丹阳之事物,不特未至其地之靑年后辈,茫然不知,即年事稍长,且曾在丹生长者,亦多不甚了了。兹特就沿革、疆域、人口、山水、城市、乡鎭,交通、敎育、方言、物产、工业、商业、金融、名蹟等十四项,作一般性之介绍,以供各乡长之参考。一、沿革丹阳夏、商、周均属扬州,春秋初隶吴国,名朱方,鲁公二十二年,吴为越所倂,遂隶越,战国时,楚威王大败越国,杀王无疆,尽取吴故地,乃隶楚焉。秦始皇一统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称云阳,隶楚郡,旋史官占东南有王气,遣使凿北冈,截直道使曲

  • 文章近代四川人口密度与人口压力的分析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78期  作者:呂實强 出版时间:1981-01-01
    关键字: 四川 人口密度 人口压力 近代化 生产

    欲观察一个社会是否具有经济方面的潜力,以支持近代化各种事业的推行,人口密度自为重要参考依据之一。但人口密度的高低,通常是由平面作比较而排定的,譬如某省每平方公里多少人之类。但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廻然不同,有的面积虽大,而可利用之土地与其他天然资源却甚属有限;有的面积虽不大,但尽属平原沃野,甚至饶富各种矿产。因此,检讨人口密度,必须探究其人口是否对其生存环境构成压力。川省人口,如就其面积四十一万方公里计算,则顺治、康熙、雍正之世,每平方公里不及一人。其后逐渐

  • 文章饅頭何需冠「山東」?滷味何需改作「魯」?——小港鄉與三家村硏究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作者:張甘霖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三家村 命名 人口籍贯比例变化 人口结构 家乡味

    ㈠你们的祖先为馒头加注了「籍贯」!莫感伤!要骄傲!你们的祖先为馒头加注了「山东」,为卤味改写了「鲁味」!这不是鲁鱼亥豕,文字传写的错误,而是名列中国四大名菜的「鲁菜」(另三者为扬、川、粤),在你们祖先的勤耕下,长了芽,生了根,更显示了不同地区强烈的人文融合。「三家村」势将埋没在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的熔炉里,使他失去了往日「山东人」、「家鄕味」的特色。三十年前的小港,「三家村」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时一连几任的「小港初中」校长都是山东人,学校教职员亦大半山东籍

  • 文章蓮花縣治簡介(續)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43期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91-01-15
    关键字: 莲花县治 人口流动 人口密度 洪水灾害

    甲、第一节 历代人口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莲花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在以后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行政区域,析置并合不一,缺乏具体人口记载。清康熙五十年—一七一一年,有丁口一二七五九人。五十一年、奉诏以五十年丁册为常额,续生之丁,永不加赋,减轻了人口税额,人口急剧上升。至乾隆四十七年—一七八二年,莲花有一九五八九戸,七九七五二人。嘉庆十七年—一八一二年,有一九六六九戸,八〇四九九人。道光元年—一八二一年,一九七〇三戸,八〇三六二人。咸丰元年—一八五一

  • 文章从故乡人口迁移 看大陆社会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不足以形容。中国人安土重迁,人口迁移,在民主自由社会,并非易事,迁村、在台湾实行起来,常是枝节横生,困难重重,可是在大陆推行,似乎并非难事,为了开发鑛产,数十户乃至百户大村,说迁便迁,为适应辟湖成田的劳力需要,一个个原住山头的大村庄,一声令下,全村迁往平地,世代故居算什么?祖先庐基算什么?来自大陆彼岸的鄕亲都知道,故鄕传统习惯上,都是一姓一村村,小者三五户或十余户,大者数十户或数百户,鸡犬相闻,成为团结个体,但今天大擧人口迁移后,社会结构,发生下列明显的今昔

共72条记录 1/8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