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教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庐山五教祈福钟记并颂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224期  作者:胡迎建  出版时间:2011-08-01
    关键字: 庐山 祈福钟 散文诗联

    庐山雄奇峻伟,磅礴蜿蜒。乃南国之重镇,号人文之圣山。殷周之世,仙去庐存;晋南北朝,佛宇遍立;唐宋时期,儒学大昌。历千年而佛道儒在此山传承不绝。迄至近代,西方基督、天主相继传入牯岭。是以佛法之普渡众生,儒之仁爱礼仪,道家之养生长命,基督之博爱精神,天主之平等救世,相处一山而并存以宏扬,而世界五教之消息,亦与此山潜通焉。公元二〇一〇年,庐山管理局斥资铸「五教祈福钟」,择地于青莲谷坪。其地下接三叠泉之飞瀑,旁倚大月山之雄峻。钟座安之,固如磐石;钟盖覆之

  • 文章濟南道院及紅卍字會之調查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2期  作者:郭大松 出版时间:1993-09-20
    关键字: 济南道院 紅卍字会 历史 组织体系 五教一体

    前言道院本世纪初萌生于我国山东,三〇——四〇年代发展为一跨国性组织。它与「世界红卍字会」及「道德社」数位一体,试图融合儒、释、道、基督及伊斯兰五教,「统一学说,贯通化」,以「内修外慈」、「救己度人」为宗旨,志在「唤起人类互爱互助」,进而「联合世界,拯救世界」,实现世界「大同」理想。关于道院的史料,目前各地政协《文史资料》发表了不少回忆文章,但内容基本反局限于本地区或某些细节,对道院整体组织系统及其萌生和发展过程、领袖人物称谓等,则或付阙如,或语焉不详

  • 文章华槪况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五华 行政区划 地理物产 交通教育 著名人物

    寖成王法不守,人民渐趋野蛮,寃抑不得上诉,则趋报复仇杀,甚而演成大械鬪;而土匪滋生,又加土共猖獗,使地方糜烂,民不聊生。民国初建时,万象肇新,曾有上下山十九约人士,倡议迁治两流交会之河口,且募资在河口兴建廐舍,惟遭城区人士强烈反对,上级政府亦未批准,故不果行。闻现已将县治迁至水寨墟对岸之大布村,该地为本县三大平原区之一,平畴广野,为岐琴两江冲积地,距河口不远,水陆交通便利,倒是一个理想的县治地。(本县另两个大平原为县城东南平原,及安流平原。)三、交通与

  • 文章蕪文長繫故園情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特刊  作者:吳偉英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山川地势 五华历史 文化教育 经济交通 风物工艺

    甚而州府学宫广大,富丽堂皇。「长乐学宫盖州府」,但无人提出控告,因为大家知道是皇帝义子所建。文化育展新猷育、交通、工业,为人民生活要素。华故乡从中华民国诞生至三十九年间,处在内忧外患,未有宁日,交通、工业方面,可谓尙无建设,空运限于山区,无广大平原以资起落。水路仅有水寨至梅县,而华河淤积严重,船行困难。陆路交通,仅有经龙川和紫金两条省道。至于育,只有小学数十所和一些私塾,中学十三所,含二所高中部,大专院校全无,是落后县份,文盲之多,甲于他邑。自宋朝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