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五华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略谈客家精神和五华民性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客家精神 五华民性 客家历史 五华民系 客家文化

    (編者按:為了讓生活在台灣的五華人更深刻了解自己的歷史背景和客家人的奮鬥歷程,特轉載本文,以激勵後代子孫奮發鬥志。)

  • 文章五华赈灾诗四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4期  作者:李吐麟  出版时间:1990-02-04
    关键字: 五华赈灾 散文诗联 艺文选粹

    (編者按:李吐麟先生,梅縣隆文鄉人,歷任廣東省財政廳長、惠州督辦、梅縣及五華縣長,有政聲。晚年鄉居,曾築松杭公路,對書法及堪輿学,均有極深之造詣。)

  • 文章五华胜景名联辑要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刊》 第10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五华名胜 散文诗联 艺文选粹

    数百年世家,无非积德;论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对镜窝元宵灯联灯光月光,灯月争光,光照家家生贵子;神乐人乐,神人俱乐,乐观户户育兰孙。丫顶韩公庙壁联螺圆蚌扁蟹无头,满篮尽壳;虾短鳝长鲇喙阔,一篓无鳞。大都小径举人廖容对学台联小径径小,溪深鱼细鹤难食;大都都大,山高树茂凤常栖。吉逢孙巧对县官联地近越王台,山如砺河如带;家承秀士宅,义为路礼为门。附台湾台北县八里鄕观音山五华墓园联墓园水源木本,妥八里先灵,层冈祠墓;秋霜春露,有五华山色,故园蒸尝。先烈纪念堂家国

  • 文章詠五華縣遷治二首並序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8期  作者:藍育輝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五华迁治 散文诗联 方志谱乘

    余因少孤,爲客甚早,外出至今萍蹤浪跡六十年,對我父母之邦愧無點滴貢獻,近聞縣治遷至水寨後積極建設,城市規模粲然日備,尤其在廣闊河面上興建一座工程浩大之石橋,貫通河東河西兩鎭,交通稱便,地方日見繁榮、緬懷縣政當局,邑中父老,胼手胝足建設桑梓之偉績,垂功百世,至深景仰,謹以縣治天然環境以及人爲雕築之景物,賦詩讚美,聊表愛鄉思鄉之微忱。詩云:五華縣治扼琴江,水秀山明好故鄉。群策群力圖郅治,永將物阜與民康。高車堤畔舊沙坵,今作城衢汗漫遊。河上石橋同輦過,宛然如渡...

  • 文章五华张姓居民溯源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4期  作者:張衍崇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五华张姓 起源与繁衍 播迁过程 开基祖 方志谱乘

    名相张齐贤、张方平、张知白、张浚等;更有护主殉国的将领张世杰等忠君爱国人士,人才济济盛况一时。化孙公以后(宋末至元明历七三〇年共约三〇代)这一时期是张姓族人南下大播迁的阶段,自宋朝张端迁入福建宁化后传至化孙兄弟,有的迁闽州、漳州或江西,化孙一脉继续迁上杭、永定、武平,再迁兴梅、大埔、潮州、长乐(五华)等地。另也有一批在各地任县官及广州刺史的,他的后裔就落居在东莞、宝安、南海、顺德、肇庆、开平等地了。张姓族系迁来五华落居者,如以化孙公为准则只有一支,如以化孙公

  • 文章長樂河流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9期  作者:鄒宜悅 出版时间:1999-12-01
    关键字: 山川文物 长乐河流 琴江 五华河 方志谱乘

    河,流经洋头,大梧溪(先水河)入五华县境宫前,龙村,塘湖至琴口汇入「琴江」大河。而「北琴江」,源自紫金县之中心埧河(简称中埧),经敬梓,太坪入五华县境华阳鎭,莲塘布至琴口汇入「琴江」大河。二、五华河(广东省地图册赋称)上源自龙川县亚鸡寨,流经本县之岐岭、华城、转水,至河口汇入「琴江」大河。三、广东省地图册中,有名称之次要河流;⒈潭下河—自潭下流至朱坑里入五华河。⒉芜州河—自郭田,南平流至黎塘入琴江。⒊周江—自长布流至周江鎭至安流入琴江(安流鎭)⒋大都河—自

  • 文章(嶺南副刊)粤海舊聞錄

    来源期刊:《嶺南特訊》 第18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82-09-25
    关键字: 李威光 五华武状元 人物事略 李菘圃 文采风流

    五华武状元李威光淸代一朝开科百十二次,状元计百十二人,吾粤状元不过三人。此属指文状元而言。至于武状元在昔日重文轻武情况下,武功出身较文人更为不易,尤以南人体格逊于北方,能获此一最高科名,益所难致,有之,仅五华李威光一人而已。五华县旧称长乐县。威光为长乐黄埔鄕人。县志载其身长七尺,膂力过人。他虽练武,仍好读书,擅书法。初考文秀才,后始从师习武,以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考中武擧,越十二年壬辰会试第一,殿试钦点状元及第。淸廷以其体格魁梧,援以头等侍衞,在銮仪衞

  • 文章五华今人简历录编印简记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5期  作者:古奠基 出版时间:1995-12-31
    关键字: 五华今人简历录 五华文献 编辑过程 笔墨戏剧

    作为五华县县民之一分子,能够有机会参与五华文献的编辑工作,颇有荣幸的感受。尤其是由我负责执行编辑「五华今人简历录」及出版校对,圆满完成任务,更有一分成就感。原来五华文献委员会拟订编印五华文献四种:一是县大事记(后改为县事编年稿);二是艺文略;三是乡土丛谈(后来二与三合并为乡土述林);四是人物志,分为甲乙两篇,甲篇为人物传,乙篇为今人简历录。依原拟计画,是按照顺序编纂出版。但实际上,未能照进度办理。最先出版者,是预定最后出版的「五华今人简历录」。亦由于

  • 文章本會沿革與成效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五十周年紀念特刊》 特刊  作者:本會  出版时间:2004-07-31
    关键字: 台北五华同乡会 草创时期 努力目标 历史与发展 发展成效

    等人;还有古衍岐、张宗发等非警界人士计有三十余人之多(如附件一照片,后排左起第十一人即为张衍崇)。席间李大超、李国俊、张辅邦等乡长,曾先后致词勉励参加人员在工作岗位上的努力和表规,并希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乡梓争光;同时张辅邦乡长更提出成立「五华同乡会」的构想,以期团结乡人力量,互相照顾,造福同侪。当即得到全体参加人员的赞同,并推举李鸿高、张文濬两位先生负责筹划。也就因为这一次的盛会,促成了本会诞生的契机。李鸿高、张文濬两位先生不负众望,随即草拟「五华

  • 文章五华槪况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1期  作者:鍾正君  出版时间:1986-10-01
    关键字: 五华 行政区划 地理物产 交通教育 著名人物

    一、地势及物产远在汉初,尉陀筑长乐台于五华山下,其后人民聚居,台旁村落,便名长乐鎭。至北宋神宗熙寗四年,设县治于长乐鎭,故以长乐名县。民国三年,政府调整全国县名时,因福建、湖北两省均有长乐县,而以福建长乐建县较古,故得保留长乐之名,湖北长乐改为五峯,本县则因城北有五华山,而改为五华。本县位居本州最南端,全县面积约为八千平方华里,县境由东到西,约长一百五十华里,由南到北,约长二百二十华里,略成扇形,扇轴在东端,地沿分向西北西南延伸,南北则略成一弧直线如扇沿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