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原共返回2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稱帝稱王的河南人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1期  作者:武陵溪  出版时间:1999-01-01
    关键字: 中原名人 中原帝王 帝王传记 中原历史

    本文作者:武忠森,河南省偃师市府店鎭人,一九二三年七月廿五日生,曾任法官、报社主笔、大学兼任教授,现职律师。著作有「古事今判」(中央日报出版)、「孔子离婚」(台湾日报出版)等多本。一、前言河南地处中原之「中」,古称豫州,「诗经」尔雅释地:「河南惟豫州」,据安阳张金鉴(明诚)老师面告,豫字从象,因太古时代,河南产象之故,虞舜耕田,就是用象。汉代置河南郡,首府设在洛阳,唐代以后,洛阳改称河南府。元代又称河南路。我有幸生为河南人,而且生在洛阳市属之偃师县(古亳

  • 文章中原文化与中原水系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1期  作者:龐儀山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中原河流 民族文化 中原文化 中原地势 中原历史

    算大,而中国的地形背景、显然与埃及巴比仑、印度诸国形势不同,中国同时有许多河流与许多水系,而且极大也极复杂。以下谈及我中国古代中原文化的形成:㈠中原地势与中原文化中原一片高山平原,黄河滚滚流过,这是中国文化的蕴育之地,有古蹟遍地的千年古都长安、洛阳;有各具胜景的五岳风光;有孔子故鄕、圣人之地遗风;也有繁华巨埠天津和别具欧式风格的花园港市靑岛。每一个大城小鎭都有历史印证,都是我们深深所爱的!㈡中原地带名域一陕西省:西安乃秦中自古帝王州。华山、为一奇峰绝险盖五岳

  • 文章湛然居士集中的中原儒士初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9期  作者:孫克寬 出版时间:1977-09-25
    关键字: 耶律楚材 中原 儒士 名录

    有所忌讳,(此集究刻于生前?抑身后其子耶律铸刻于燕京?均未可知)削而不录(乃马眞皇后,极恶楚材,有杀之之意,死后且搜籍其家,见神道碑)否则便是蒙古建国时期,崇尙朴质,不重文字,凡事祇当面敷奏即可;(如神道碑称其「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铁为酒所蚀,尙致如此,况人之五藏,有不损耶?)所以没有许多文字存留,并神道碑所述时务十策,亦不见全文了。我读此集,特别感兴趣的,是集中酧唱的人物,除去一二武臣以外,多是金亡以后的中原文士。从他们往来踪迹,可以略窥当时儒士的流离生活,与

  • 文章简介中原百家堂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7卷 第5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5-05-25
    关键字: 中原地区 百家姓 发祥地 中原文化

    木有本、水有源,史载中华文化,眞是渊远流长,由此文化蕴育成长的中华民族,正是广被四海,追朔本源,当是来自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槪略言之:除河南省为中心外,其他邻接省份,诸如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北部,安徽西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东部山西南部,都是汉族发祥之地。尔后不论是随着政治领域的扩张,或因天灾人祸的迁徙,或是经济生活的发展;数千年来,繁衍绵延,广达四海。可说是地球上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的足迹;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有中华文化。这一大民族的生存

  • 文章中原文献「人文槪况」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2期  作者:蔡拱星 出版时间:1969-04-01
    关键字: 读后感 《中原文献》 人文概况

    同鄕诸先进贤达,于此时此地发起创刋中原文献,诚如王抚洲先生在发刋词中所说:「现在的靑年,对于家鄕的山川风物,从未目睹………中年人也因积时日久,渐渐遗忘。」对中原文献重要的阐释,眞是一针见血。末了并有:「对本刋编辑、发行方面,如有批评,亦所感荷。」之句,足见对此刋物的求眞及主持人的谦诚可贵之处。本人忝属河南人氏,觉得此一盛举,实在値得热烈喝采和竭诚拥护与支持。惟对「人文槪况」读后,如:「黄河沿岸居民,房屋大都简陋,」却持异见,因为农业社会的我国,那一

  • 文章世界客属总会覆中原文献社致谢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10期  出版时间:1974-10-25
    关键字: 中原文献 世界客属总会 致谢函

    敬启者:此次世界客属总会擧行成立大会,各海内外鄕亲俊彦,踊跃光临,达千余之众,其中海外社团首长贤达及代表共约三百人。情况热烈,阵容壮丽,并蒙 严副总统及侨委会毛委员长、内政部部长等各长官莅会祝贺致词期勉,会众至感欢欣,亲爱团结之情,报章竞载。蒙远惠贺勉,更增光彩,经将台衔及贺件在大会宣读并载入特刋,用再专函伸谢,尙请 台,随时指敎,以利会务开展,实所盼祷。此致 中原文献社翁钤 敬启六三年十月十四日

  • 文章中原文化溯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3期  作者:祝毓 出版时间:1970-03-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名称 文化演进 朝代更替

    国土的中心。又有「中土」「中州」,「中原」之称,今河南省简称「豫」省,职此之故。中国又称「夏」,如尧典:「蛮夷猾夏」。亦称「华」,如左传:「夷不乱华」。又称「中夏」「华夏」「诸夏」,所有国境以内,都以夏为宗主国。左传僖公二十五年有「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可见古代中国以德为威望,道德为立国基础。在四夷不用命的时候,乱德的时候,才用刑威讨伐克服。公羊传:「不与夷狄之执中国也」,何休谓:「中国者,礼义之国也」。柳诒征谓:「唐虞之时,所以定国名为中者,盖其时哲王

  • 文章(貳、民情風尙:)邑人來源及其生活習尙

    来源期刊:《瑞金文獻》 第1期  作者:劉繩逵 出版时间:1974-12-25
    关键字: 邑人 仕宦巨族 中原义人 迁徙 标准国语 方言 特产

    一、邑人之来源瑞金人是中原仕宦巨族的后裔,有高亢的气节,不愿作伪朝、异族的顺民。史实具在,不容置疑。西元九年,王莽篡汉,建立伪新。中原仕宦巨族,义不帝新,纷纷往江南迁徙。江西是当时由北方通往百粤的孔道。中原义民到达江西中部——吉安、吉水、泰和、永丰一带,以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加以新莽的势力不能及,便擧族侨居于此,从事垦殖。汉时,江西以地处南陲,尙未开发,土著猺、畬、山越、蛋家,尙不知耕织。舆地纪胜引图经云:「郡土旷民惰,而业农者鲜,悉汀赣侨寓者耕焉,故人

  • 文章中原世第与台湾同胞血縁関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原世第 台湾同胞 血缘关系 两岸关系 历史渊源

    姓氏之别起于商周。中原为汉族文化发源之区,殷商之都位于黄河两岸;周初平定天下之后,封姫姓于鲁、晋、蔡、曹、郑、吴、魏等国。除少数在今山东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外,其余均在河南省。今就地名与姓氏相对,则知河南一百一十一个县名之中,除民权、博爱,经扶于民国以后设治之外,余则大都与姓氏有关。地名是历史中的化石,不论空间和时间,均有其不变的价値。例如:三皇伏羲氏建于陈(今淮阳县),黄帝都于有熊(今新郑县),大禹诞生于崇山(即嵩山),汤都于亳(今商邱县),盘庚迁于殷

  • 文章白狼史話(四)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5期  作者:程玉鳳 出版时间:1978-05-25
    关键字: 白狼叛乱 中原扶汉军 河南历史 地方社会

    总长外调兼代领河南都督事,南下驻节信阳,负责指挥督「剿」阆军军事事宜。十三 嵖岈山上「中原扶汉军」大都督兼领「白旗」大旗主白阆,虽然知道段祺瑞是袁家王牌战将,专来作对,但仍不以正眼相觑,分遣各旗东取潢川,北薄毫县,并且「中原扶汉军」的大本营自母猪峡基地向前推进,公然崎崎山上,堂而皇之的高高竖起「替天行道」的标旌,远近都可望见,不啻向段挑战,广招兵马,豪壮啸聚;厚积粮草,倘糈无匮,竟然在那里操练起队伍来。嵖岈山一名嵯峨山,又名玲珑山,位于遂平、确山、泌阳、舞阳四县

共25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