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中医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淸末民初福州的中医

    来源期刊:《福州月刊》 第38期  作者:國璞 出版时间:1990-12-10
    关键字: 世医 儒医 中医 卢竹卿 郭天元

    福州在淸末至民国卅八年间,医学界以中医为多,皆为个人开业,医术颇得民众称许,受诊治而愈者甚多,兹将其分别述之于左:一、世医——往昔中医为秘传制,常有自秘其术,且习惯传子不传女之陋习,致有身后失传,乃为医术上一大损失。淸末以来,中医世家有:卢竹卿传卢幼竹;妇科孙昭藩传孙硕溪再传孙朗川、孙浩铭;陈德魁传陈爕藩再传陈笃初,三传陈逸园、陈桐雨;郑幼兰传郑海楼;林可济传林成俊;王克生传王德藩;林寿祺传林锦堂;叶烺藩传叶轩孙;外科萧治安传萧拯、萧泽春;陈高标传陈师佗

  • 文章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續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伤寒论的内容伤寒论是怎样成立的,让我们先读伤寒论的序文,这序文是仲景的思想、家庭以及身世交待最清楚的一篇文章,虽然祇有几百字,却是展现出仲景慈悲大爱的胸襟。至今这篇文章的章句,还常被医家参考引用,传诵不衰。尤其是国家中医师考试,过到试题解答,文中章句仍常被引用,借题发挥。玆将伤寒论原序刊列如下:简介张机字仲景,南郡枣阳人。汉灵帝时举孝廉,以廉能著称,名重一时,建安中官至长沙太守。在郡时,颇有治续。仲景博通群书,学医于同郡张伯祖,尽得其传。后世推崇为医中之

  • 文章醫聖張仲景與傷寒論(續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3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09-07-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医案 《伤寒论》 中医学 传统医学

    ㈠傷寒金匱一體兩面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一體兩面的,正確的解讀應爲一書。即東漢建安年中張仲景著傷寒雜病十六卷,相傳古醫書免於秦始皇焚書之厄,當時所謂的醫書,並無系統可言,不過是古傳之禁方,或口授面命之備忘錄,或自家經驗之記錄而已。然張仲景的著述,及於醫療始成爲系統之書。其內容爲蒐集古傳處方,加以自己所創立的處方,以及傷寒即急性熱性疾患的治療法,或即傷寒以外的雜病治療法統稱之謂傷寒雜病論。祇因漢代尙無印刷術,本著之成書完全靠手抄寫而成。其中所費時間、精神,可知...

  • 文章鄕先賢 陸公錦文先生生平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12期  作者:郭宇虹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陆锦文 中医 霍乱 善堂 抗战末期 因病去世

    吾嘗聞之,地靈則人傑,宿遷脈連泰岱,氣接鄒魯,代有賢人,故吾邑陸氏,鍾山川之秀而爲巨族。縣西耿車 陸公永彩,字錦文,民前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生,原居睢寧縣大同鄕陸家莊,幼聰頴過人,先後從遜淸名諸生原立齋,劉瑞卿二氏遊,是時科擧已廢,但仍肄業五經。而於岐黃鍼灸尤倶夙慧,年十六即爲人療疾,鄕里重之,稱「小陸先生」而不名,公家道素豐,無意行醫,奈患者請診,日集於庭,於是益加精研,探求藥性病理,所活旣衆,聲譽更隆,遂在耿車購屋定居,懸壺濟世。二十一年夏秋之際,霍亂...

  • 文章傷寒論的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2期  作者:丁華永 出版时间:2010-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伤寒论》 《金匮玉函要略方》 中医文化 思想价值

    起来脱离不了六经,以及六经中的辨证论治,这是伤寒论的中心思想,虽然源于「内经」,实际上已超出「内经」范围,它是仲景藉中医之名词,而赋予六经新的内容。所以六经的辨证与论治已叙论太多,不再赘述。本题仅检讨一下「伤寒论」的问世,在医学上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可说是无与伦比的。他创立的学说历经一千八百多年而不衰,并继续的造福世人。唐代孙思邈列入「千金翼方」,晋、唐、两宋研究者约八大家,明代又形成三大流派。总共历代研究、注释、整理者超千家。「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不仅是我国

  • 文章張仲景文教基金會暨文物紀念館緣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仲景 文教基金 文物纪念馆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医圣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河南南阳人,曾举孝廉,又官拜长沙太守。他生逢汉代末年,战乱四起,烽火连天,疫疾流行,其宗族大半感染伤寒病而亡,在那个重官轻医的时代,他毅然放弃官职,从事救人济世的工作。在行医之余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成《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等书。打破以往有法无方的窘境,迄今一千八百余年来,凡研究中国传统医学者,莫不将其著作奉为必读之经典。于是历代医家都尊称他为「医方之祖」,「中医之圣」,眞可称得上是一位震古烁今的中华伟人。今适逢 仲景

  • 文章台北張仲景紀念館開幕致詞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2期  作者:華羽 出版时间:2009-04-01
    关键字: 张仲景 名医简介 中医医学 人物纪念馆 开幕词

    实践者;甚而宣导发扬者。对于为张仲景立传,延龄兄在三十年前就鼓励我做这件事,鉴于资料不齐,工作的繁忙,一直未能着笔,迄张仲景纪念馆有所眉目,才决定命名为「医圣张仲景与伤寒论」。除此之外,他于廿年前在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四十周年庆时提出议案,为仲景塑造铜像,这个议案立刻获得与会医师们的支持,图案采台北故宫博物院李颐画仲景的像,共塑制十尊为会友们认购,全部售罄。这就是延龄兄的可敬可爱之处。因我本人籍隶南阳,与医圣张仲景氏为故乡人,所以我每每谈到我的籍贯,当对方不明了时

  • 文章蓬勃发展的连云港中医中药事业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3期  作者:譚學立  出版时间:1995-09-01
    关键字: 中药事业 中医事业 天然药园 地区发展

    朋友,您读过中国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吗?书中描绘的孙猴子老家花果山就座落在江苏北部黄海之滨的云台山的群峰之中。云台山是江苏省最高的一座山,海拔六二五米,它绵亘三百里,重峦叠嶂,苍茫如海,古往今来,凡是到过连云港云台山的人,无不赞叹这里如诗如画的山水,名扬四海的奇树异果,云台山不但以神奇的旅游风光驰名天下,它还是一座品种较齐、资源丰富的中草药宝库,吸引著中外中医中药学家。天然药园—云台山云台山古称郁洲山,一称郁州山,隋朝称郁林山宋呼苍梧山,云台山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