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两岸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從姓氏論台灣與大陸的關係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23期  作者:劉爲鍔  出版时间:1995-01-25
    关键字: 姓氏 海峡两岸 关系

    今天台灣已成開放的民主社會,這是很値得驕傲的事。不過,某些政治人物、往往利用選舉,挑起省籍情結,區分你我彼此,本來都是一家人,結果鬧得到處鴻溝,實在令人遺憾。筆者爲澄清這個問題,特蒐集台灣通史姓氏查號的資料,作了一番硏究,現以姓氏來論證台灣與大陸的密切關係,希望時下某些數典忘宗的人,知道慎終追遠,尋根溯源。這是我不揣陋撰寫此文明目的。曾文正公說,風俗之厚薄,繫乎人心之振靡。由此可見風俗之形成,基於人心之所向,而人心所向之源,大多基於傳統,這是文化力量使然...

  • 文章從故鄉人口遷移 看大陸社會的今昔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91期  作者:王亞哲 出版时间:1989-04-10
    关键字: 宗族 海峡两岸 安土重迁 人口迁移

    河流改道山川易,馬路縱橫村落遷,昔日大湖成綠野,驚心滄海變桑田。右邊這首絶句,是我今春返鄕探親,見到故園大改原來面目,不禁感慨萬千,隨口吟成的紀實詩。說實話,我千萬没料想到一別四十年的故鄕,變更竟如此之大,記得我在台臨行前夕,孩子們問道:「離開這麼久了,你還找得到嗎?」我當時自信而不屑的說:「閉著眼也能摸到。」誰知到了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園竟如此陌生,不是有人領路,可能眞會迷途,其主要原因,是闢湖成田,開鑛遷村,甚至河川改道,地貌大變,「滄海桑田」四字,實...

  • 文章榔山曾氏修族譜

    来源期刊:《湘鄉文獻》 第39期  出版时间:2012-02-01
    关键字: 修撰族谱 两岸交流 探亲互通

    的后代就是鲜明的例证。曾继明是老湘乡县的国大代表,月山乡乡长,有田1400多亩,解放初期被镇压。曾继明的孙子侄子对修谱很积极,他的孙子做生意,生意兴隆,深得人心,好评如潮。再如你们的兄弟曾嗣武是我榔山族可歌可泣的优秀宗亲,这些先进典型的大量涌现使我们深受感动,深受鼓舞。我们一定不辜负全族广大宗亲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哪怕透支生命的精力,也要精诚团结,又好又快地修成榔山全族大谱,向族亲交一份满意的答案。我们坚信再过几十年或者上百年,两岸同胞终将团聚

  • 文章追根(堂號)

    来源期刊:《陝西文獻》 第57期  作者:譚心平  出版时间:1984-11-15
    关键字: 海峡两岸 寻根探源 堂号档案

    年前在報上看到少數盲目不肖份子說:「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實在使人萬分感嘆!他們眞忘了本,其實我們的老祖宗都是來自大陸,祗有先後之分而已。在本省各鄕村尙存之古老房屋大堂正門上,大部有「××堂」,顯示其姓氏,只要內行人一看,就知道這家人來自何地,這就叫做「堂號」。筆者走過大陸二十餘省所見,均有如此「堂號」,因此,對姓氏與堂號之關係略知一二,再根據有「堂號之百家姓及本省文復會之查考所得,堂號與姓氏,以及原堂號之居住地,槪述於後以弘揚「愼終追遠」之優良傳統。一、濟...

  • 文章武漢的台灣情結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4期  作者:藍蔚石 出版时间:2004-12-01
    关键字: 武汉 东湖 长江 黄鹤楼 两岸交流

    頭一次回大陸,竟然不是自己的故鄉,而是有「江城」之稱武漢。更不巧的是遇上百年僅見的「南瑪都」冬颱,不得不草草結束武漢之旅。武漢早在民國以前,交通尙未便捷時,已有「十省通衢」之稱,更是人文薈萃,英才輩出之地。來自廣東的糖果、洋貨,安徽的筆、墨、紙、硯,江西的瓷器,福建的茶葉,江浙的絲綢,雲、貴、川、藏的藥材,蒙古、新疆等地的皮毛、馬匹。凡南來北往的貨物,均群聚於此,其販運大交流的壯觀景象,確實爲繁榮稱最的商業重鎭。在大眾焦點注目武漢是南北、東西貨集散中心外...

  • 文章廣西近兩年共批准台資企業1200多家台桂交流快速成長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22期  作者:陳證升 出版时间:2008-10-10
    关键字: 台资企业 经济交流 海峡两岸

    、大润发、东盟物流园区等项目先后落地广西,桂台农业合作全面发展,农业合作试验区台资项目已达30多个。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自启动以来,已有三十七家台资企业落户,投资达二十三点二一亿元人民币。地区代表台湾企业名称·贵港市 台泥水泥厂(投资新台币140亿2007年7月开工)·桂林 桂林乐满地游乐区 元大证券公司·玉林 旺旺食品厂·南宁 万隆百货公司 陈平和先生·富士康科技集团·柳州 柳新汽车冲压件公司·北海 大润发超市 润泰集团

  • 文章同安縣地名簡介

    来源期刊:《同安》 第48期  作者:陳貴福  出版时间:1994-08-01
    关键字: 地名 海峡两岸 明朝 宋朝 历史沿革

    自海峡两岸关系有所缓和以来,大批台湾同胞回到福建省同安县寻根谒祖。其中不少台胞是带着明朝、清朝两代的地名记载回来寻找祖籍地的。据民间族谱记载,明代以来有大批同安县民众前往台湾居住。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时,部下将士有不少是同安县人。这些人大多数就在台湾繁衍。据各种资料统计,祖籍同安县的台胞有二百万人以上。由于这些台胞的祖先留下的是当时的旧地名,(如泉州府同安县,或称「银同」,某里某都),使他们寻找祖地时,常常遇到困难。为使这些执爱故乡祖地的祖籍同安

  • 文章尋根問祖新路姓氏文化出版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31期  出版时间:2004-09-25
    关键字: 姓氏文化 常州姓氏 宗祠修谱 海峡两岸

    眞是「常州人才甲天下」,常州市姓氏文化研究會成立了,「姓氏文化」第一期出版了。可能是全中國第一個罷!「常州姓氏」一書同時出版。正如薛鋒先生所說:中華民族姓氏文化源遠流長,蘊含有人類學、人口學、民族學、民俗學、社會學、倫理學、考古學、遺傳學等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剖析和了解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社會形態、不同民族種姓、興衰更替、繁衍播遷的窗口,是中華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的璀燦明珠。一看要目,分爲報導、姓氏雜談、譜牒縱橫、名人追踪、尋根問祖、姓氏與地名、信息、徵集啓事...

  • 文章由现今的两岸闽南文化谈湛江港的舰与湖光巖的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9卷 第1期  作者:麥瑞台 出版时间:2011-01-31
    关键字: 两岸 闽南文化 湛江港 玛珥湖

    的巧取豪夺,如今须面向东盟、前瞻太平洋,故需将闽粤两省与台琼两岛组成「四角联防」,以海洋式儒商文化为软实力结合东盟为共同体,致力保护亚洲的利益。我辈务须知晓:软实力是社会资本的发扬,社会资本是以文化为载体,海洋式儒商文化即东亚软实力。湛江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十三日至十九日的雷州半岛闽南文化交流活动中,参加台湾专家学者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去湛江,通过参观、书画交流、文化学术研讨、艺术互动表演等活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两岸沟通能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产生归属感。两岸交流团

  • 文章廣水重修北宋連舜賓處士墓園兼談應山連氏在湖北的源流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76期  作者:荊台生  出版时间:2010-07-10
    关键字: 连舜宾墓园 连氏先贤事迹 两岸交流

    福建漳州龙溪,卒葬于龙海连山,諡忠肃,赠太子少傅,被龙海连氏奉为「霞漳始祖」。连战主席曾到龙海市马崎连氏宗祠祭拜开基始祖,就是指的连南夫。连南夫胞弟连万夫,授将士郎,也是著名抗金将领,建炎四年(1130)金兵大举南侵,数犯应山,万夫率数千乡亲依托「鄂北三关」天险御敌,围困三天,寨破被俘。金人知万夫勇而有谋,劝为用,万夫高声怒骂,遂为壮烈牺牲。重修连处士墓园,在两岸的网路上都有些讨论,部份人戴着「政治有色眼镜」看问题。不过,基于文化的立场,台湾本来就是一个移民社会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