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东沙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东沙百年「聚财桥」

    来源期刊:《舟山鄕訊》 第149期  作者:王定甫 出版时间:2011-12-31
    关键字: 聚财桥 刘月赞 东沙古渔镇 大横街头 东沙角

    二〇一一年七八月际,中国唯一的古渔镇——东沙旅游景区石板路复古时,在蓬莱十景之一的「横街鱼市」最热闹的大横街头挖掘到建于清宣统二年(一九一〇)的「聚财桥」。聚财桥石质铸造,桥长二·七米,宽三·八米,高二·六米,略呈弓形。「宣统二年,聚财桥」楷书,清晰可见。桥名由清末民初著名书画家,上海淞江的董其昌题撰。据东沙古镇文化研究会会员刘传平先生介绍,聚财桥由其祖父刘月赞先生独资建造。因当时东沙角为岱衢洋大黄鱼中心渔场彼岸,渔汛期间,数以万计的本客帮渔船民投售鱼货

  • 文章东沙行纪

    来源期刊:《貴州文獻》 第32期  作者:袁永壽 出版时间:2007-02-17
    关键字: 东沙群岛 沿革历史 时论社评

    遵义 袁永寿东沙沿革东沙位于东经一一六度,北纬二〇度四二分。清雍正(西元一七三三年)已属我国领土。归广东惠州杂澳管辖,闽粤渔商历年往来均以捕渔为生,英人蒲拉他斯(Pratas)一八六六年遇风避难于此,遂以其名曰蒲拉他斯岛。光绪三十年(一九〇七年)日商西泽吉次聚众鸠占,改名曰西泽岛。翌年经交涉以十三万元收回。民国十四年,海军少将许继祥,呈准在岛上设观象台,规模宏伟,继之海关亦设立灯塔;十六年起由海军派员戍守,抗战军兴,日军占据时期,全部建筑悉被盟军炸毁

  • 文章徐福与东沙的历史渊源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10期  作者:翁志峰 出版时间:2013-10-10
    关键字: 徐福 秦始皇 三神山 蓬莱 东沙

    徐福到底到过东沙没有?作为后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过。我们只能根据历史遗迹和史书记载,以及民间传说进行推断。徐福同东沙历史渊源并不是随便杜撰出来的,我县徐福研究会的成员旁征博引,已从多方面加以论证。笔者试图从新的角度,论证徐福与东沙的历史渊源。据《史记》记载,徐福是秦始皇看中的一个方土,西元前二一〇年左右,秦始皇命他带三千童男童女到「三神山」(瀛洲、蓬莱、方丈)去寻找长生不老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生于西元前约一四五年,他在四十多岁的时候开始写《史记

  • 文章中國唯一的海島古漁鎮

    来源期刊:《浙江月刊》第45卷 第5期  作者:翁志峰 出版时间:2013-05-10
    关键字: 古渔镇 东沙 《定海县志》 横街鱼市

    古渔镇东沙位于岱山岛西北端,北濒岱衢洋。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最大海湾由西沙角、念母岙、沙河口自西而东环列,至山渚头岬角形成半圈状。镇区座落于大海湾东角—史称「东沙角」,镇名有此而得。东沙镇是岱山县古老渔镇,也是舟山群岛历史上的著名渔港,向以渔、盐著称。其建置可上溯到唐宋时期。隋以前无考。宋元丰元(一〇七八)年,岱山为蓬莱乡,东沙属之。元沿宋制。明洪武二十(一三八七)年废昌国县为乡,东沙属昌国乡。清康熙二十七(一六八八)年建置定海县,乡以下设图、岙,东沙

  • 文章岱山东沙

    来源期刊:《舟山鄉訊》 第38期  作者:劉巽卿 出版时间:1992-12-01
    关键字: 岱山 东沙 地理 历史沿革 经济现状 名胜古迹

    一、地理与人口东沙鎭地处舟山第二大岛——岱山岛的西北部。北临岱衢洋,东邻泥峙鎭,西南与岱西鄕相连,距县政府所在地高亭鎭九·七三公里。全鎭面积约五平方公里,下辖六个居委会、三个行政村和三个渔业队。四千五百零九户,一万一千七百七十八人。东沙鎭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湾沿岸多沙质。全鎭主要街道和闹市处于海湾东角,故历史上称之为东沙角,东沙鎭也由此得名。二、历史沿革在舟山诸岛集鎭中,东沙鎭的历史较为悠久,鎭所属的桥头,原是舟山最古老的城鎭之一。当时南北两浦潮水相通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