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高中回忆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懷念吳協曼兄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15期  作者:張維一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吴协曼 高中回忆 追思老友 国立中央大学 泾阳县

    我和协曼兄是高中时候的同级同学,我在甲班属理组,他在丁班属文组,所以在进校当时,同硏共聚的机会不多,单独在一起的时间更少,但是我对他的大名,却是「如雷贯耳」,对他的才华,却更仰慕不已!「泾阳安吴,是才子世家」。这句话在我们家鄕,已流传很久。民国廿九年暑假,西安高中刚自疏散地之陕南洋县迁回关中,初步落脚之地,恰好就在「泾阳」,而吴家最年轻的才子——协曼兄,就在这时和我们同榜录取、同级共读,所以更增加了同学对他的好奇和景慕!我是一个最笨的人,求学时代,在同学

  • 文章忆昔舟次负笈省立梅州高中

    来源期刊:《嘉應五屬年刊》 第6期  作者:李致祥 出版时间:1991-10-10
    关键字: 诗作 回忆往事 梅州高中 风景

    景仰省庠負笈行 琴潭舟次梅江航 山光水色迎顏佛紫氣祥雲入眼明 落日嵐烟浑窅眇 暮霞漁火雜呈泓扣舷停泊終安抵 踏上雄崗進校黌

  • 文章记述我的高中文凭

    来源期刊:《寧波同鄉》 第489期  作者:幼培 出版时间:2009-12-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高中文凭 报考高校

    因有一连串「不寻常」的巧合,终于在一九四九年的夏天,平安回到了老家。而且完全是始料未及的,竟亦开始了我的就业生涯。但以后能再进大学读书,是因我幸有一张高中毕业证书。现在我仍保存完好的这张证书,是由鄞县(那时,宁波在行政体制上称作鄞县,有别于旧「宁波府」,因其辖有鄞、慈、镇、奉、象、定等六县。)县立中学发给的。校长是吕志铎,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八年七月,未填日期。不止有学校的正式钤记,也盖有浙江省教育厅的关防大印。比较不寻常的,是我怎样取得这张证书。原来在那

  • 文章豫葆同學在協大

    来源期刊:《江西文獻》 第181期  作者:蔡榮宗 出版时间:2000-08-01
    关键字: 协和大学 豫章高中 往事追述 同学回忆

    兴国 蔡荣宗我是一个道地的鄕村子弟,家庭并不富有,能有唸大学的机会,也可算是命运之神照顾吧!一九四三年,我在豫章高中部毕业,参加虎岗夏令营。结训后,没有报考大学。翌年,得悉协大委托母校在家鄕兴国招生,我瞒着父母,参加了考试,侥幸录取,又得到服务军旅的五叔支持,父母亲才勉强准许我前往福建闽北部的邵武注册入学。在家将盘缠行李一切筹备妥当后,邀约了先我一年考上协大的同班同学陈荃、黄后昆同行。从兴国搭乘公路汽车启程,经江西省的宁都、广昌、南丰,夜宿南城。时値南城

  • 文章六十年来的回忆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王丕儒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求学回忆 张金鉴 袁世凯 安阳高中 冯玉祥

    甲、求学经过「第一小学于安阳贡院,十一中学在昼锦堂,彰德高中洹上村,开封河大,转海运仓」。余初在安阳贡院读第一小学,校长贾立鹄先生,后换为校长孙尙志先生(孙小尙之父)。未毕业,考入河南省立第十一中学,校址安阳城内东南营街昼绵堂校长常介眉先生办学有方,是十一中学最好的时代。立委兼学者张金鉴先生,安高校长杨振东先生,国大代表马成礼、张怀生、教授李磐如、高万选、李召南、王子恭、王石清,以及黄埔军校之同学常孝德、陈辑五、郭声庭、郭天敍、王祖武等均当时之高材生也

  • 文章鲁西南三区联立高中片断回忆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劉朝明 出版时间:2002-09-20
    关键字: 鲁西南三区联立高中 创办始末 师生回忆

    一、前言民国三十三年夏,日寇侵华已成强弩之末,前线虽尙作困兽之斗,而在广大的占领区已处处捉襟见肘,能战的兵力,多抽调至前线或东南亚及太平洋战线,中国大陆各占领区,只有困守据点,很少再出击扫荡。鲁西南各县党政大员有鉴于抗战七年来,沦陷区的教育虽有几个联中延续学生的学业,惜均为初中,高中已现脱节。故有成立一所高中之议。二、筹备经过由于崔立三、李汉三、李从文等几位党务大员的热心奔走,联络鲁西南第二区(济宁)、第十一区(曹县)、第十六区(菏泽)三个专员公署,并得

  • 文章安土重遷、葉落歸根——對洽軒鳴亞兩位故友的追思——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6期  作者:王述之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返乡探亲 凤山高中 八秩寿辰 回忆故友

    寺院,约定于七月七日有他的亲戚回大陆,托将他的骨灰带回原籍安葬。因念在火车上的意外遭遇,十分惊险,幸能化险为夷,也许是托庇两位故友在冥冥中的保佑,于是陷入一阵沉思,不由得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幕一幕,痛失两友的往事回忆和悽怆的情怀,致使惊动的心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浮动得一时无法平静下来。我和洽轩与鸣亚三人是初中时的同学,鸣亚和我同班,洽轩高一班,我们的相交,是从少年时开始。鸣亚和我在小学便是同班同学,初中毕业后,他去读苏州成烈体专,洽轩和我则先后进了徐州中学

  • 文章半个世纪前一段美丽的回忆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41期  作者:高永祖  出版时间:2005-07-25
    关键字: 宜兰高中 同学会 教职生涯 教学规划 回忆

    高永祖老师五十年后,省立宜兰高中的同级同学欢聚一堂,还邀请了老师,这是难得一见的盛会,本人有幸参与,可惜只到了杨治宋老师、林宏草老师与本人,躬逢其盛,岂可无言。我在宜中,教学只有短短的三个学期,但这短时期中为宜中创造了百年大计,也奠定了五十年基础。三十八年来台后,我原在台南工学院(后来的成功大学)附设工职教书,当时的赵增义老师向赵仰雄校长建议把我请到宜中来。他的两点理由是第一、我是复旦唯一的新闻学系全系第一名、有多方面的学识;第二在复旦时有一位高中同学读

  • 文章六十年前考學路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0期  作者:王肇翰 出版时间:2003-02-01
    关键字: 湖北省立第八高中 湖北联中均县分校 李光启 早年回忆

    一九四一年夏,初创的湖北省立第八高中,替换了湖北联中均县分校的校名。我进了她的初中班。其后半个多世纪的分合演变,均县成为丹江口市,市第一中学也继承了均县中学的统绪,今年六十年校庆,我应邀参加。泛舟丹江口水库,举目两江,清波浩淼。这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湖,拦截两江水,淹没两县城:汉水岸上均县、丹江浦边淅川。当年我跟几位同乡学长赶考,正是经淅川城、翻越高山险谷到达均县。当时不堪艰难哭过,现在想来有趣,因为那有青春的甜蜜,校友相顾的温馨。抗战救亡:武装将士,洒鲜血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